2021年,三胎政策正式实施,独生子女时代彻底向我们告别。三胎政策是国家根据我国的人口结构所做出的正确的调整,是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的。
但其实,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计划生育是从小听到大的一个词汇。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一直是中国人眼中的金科玉律。但是,计划生育的建立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顺利。
“计划生育”是由我国著名学者马寅初提出的。也许大家对他都很陌生,但其实他在控制我国人口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马寅初的一生都伴随着质疑的声音:“自己娶了两个老婆,生了八个孩子,有什么资格提倡计划生育呢?”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计划生育政策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计划生育就是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但其实不是这样的。而独生子女政策,是根据建国初期我国的国情所做出的合理控制。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国人口众多。但是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摧残,我国劳动力资源极为稀缺。失去了建设国家的主力军,外加人口老龄化严重,国家各个方面无法继续运转下去。
在这个百废俱兴的时候,国家最需要的便是青年劳动力。只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才能够振兴中华。于是,人们把多生孩子当成一件光荣的事。多生一个孩子,就能为国家多贡献一份力量。
于是,在建国初期的几年间,我国经历了“人口爆炸”。每年的新增人口平均增长百分之二十,是非常可怕的一个数字。但人们此时还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新增人口过多导致了劳动力过剩,于是便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资源分配不均、就业率下降、社会动荡……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必然会对我国的未来发展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采取措施控制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就出现了。
应运而生
马寅初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商人家庭,家庭条件非常好。他也非常努力,在读书时期,成绩一直非常优异,考到了美国最好的大学,并在美国深造。
但是家人对他并不满意。马寅初的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让他继承家里的产业,和父亲一样经商。但是马寅初不想进入商界,因此与家人之间闹得很不愉快。
在马寅初十九岁那年,家人向他发出了最后通牒:必须先结婚,否则不可以继续上学了。一心求学的马寅初实在没了办法,就只能与同一个村子的张团妹成了亲。
张团妹贤惠持家,温柔可人,是马家心中做媳妇的最佳人选。即使两个人没什么感情基础,但是年纪相仿的小夫妻最终也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婚姻生活也算是美满幸福。
结婚第二年,两人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但是马寅初并没有体会很久当父亲的喜悦,孩子便夭折了。这让二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整天以泪洗面。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了生孩子的想法。
几年后,两个女儿诞生。但是父母并不满意。在当时的中国,只有能生下儿子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没有儿子,就没有了继承人。张团妹也很着急,她认为生不出儿子就对不起马家。
在家人和妻子的不断催促之下,无可奈何,马寅初只能又娶了一个比自己小二十二岁的妻子。之后他们三人便这样生活了多年。加上夭折的儿子,一妻一妾一共为马寅初生下了八个孩子。
受到质疑
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之后,马寅初一直致力于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在他的不断潜心研究中,他发现了问题所在。当时中国最大的问题便是人口问题。
人口过多、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劳动力过剩、就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势必会对发展中的中国造成极大的伤害。于是,马寅初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现在的人口局势。
1960年,马寅初出版了《新人口论》。书中提到,对中国来说,夫妻生两个孩子是最好的。同时,他大力提倡进行人口普查。但是,马寅初没想到,这本书会给他带来如此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书中的内容太过于超前,不符合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导致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指责马寅初的“双标”行为,明明自己娶了两个老婆,生了八个孩子,没资格限制别人。
这件事情一出,马寅初只能被迫辞去了北大校长这一职务。但他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念,最终有所成就。直到改革开放,马寅初才得以误会解除。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当时人们的想法似乎很可笑。毕竟只有控制生育,祖国才能够有更好的未来。所有的调整都是参考国情的现状。
但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看法。
就像马寅初一样,封建思想压迫他一定要多生孩子,一定要生儿子传宗接代。虽然这是封建糟粕,但是我们可以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理。
结语
我们或许应该感谢时代。正是因为有它的鞭策,马寅初才能够想出影响后代好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祖国才会有繁荣的现状。
马寅初并没有做错什么。无论是娶两个老婆,还是生八个孩子,都是那个时代的烙印。连马寅初这样的知识分子都无法逃脱这样的命运,可见封建思想深深印刻在人们的骨子里。
时代在进步。我们不应该批判过去,反而,我们应该心怀感激。因为有了过去,才让现在更加地有意义。只有我们不断进步,才能够追随时代发展潮流,才能够走向成功。
就像马寅初那样,无论遭受到了怎样的批判,一定要坚持自己心中的想法,坚持走下去。光明的未来一定在向我们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