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短视频截图
需要多大的勇气,能从霍尼离职,果然有些人的平常,是我们很多打工人遥不可及的梦想!
能从我的朋友圈看到我对外企的赞美,其实真的很少见。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国外的大厂在上海几乎都有自己的基地,比如霍尼、艾默生、GE、E+H,这两年也没少打交道。上海几所大学的毕业生也大多选择这些国外大厂实习或者就业,虽然竞争很激烈,但仍然门庭若市。
相比较而言,国外大厂的待遇的确更胜一筹,这里不仅包括薪资、福利、休假、成长空间等等。即便很多外企在中国安排的岗位可能都是售后、技术支持等,但仍然能够吸引国内最好的人才资源。有时候我都感觉有些浪费,个别大厂的现场技术支持岗位都是研究生,而相同的工作,国内同行很多都是大专或者本科。
国内自动化领域最近十多年经历了一番野蛮生长,如今形成了多强并存的局面,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数量很多、质量一般。最近几年国家要求解决卡脖子问题,于是几大电力集团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控制系统,还都对外宣称是首套。关注行业发展的同行,应该对前段时间国内某电厂实行国产化改造后转备用的新闻有印象,虽然新闻说的冠冕堂皇,但不能否认的是我们所谓的国产系统,能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还是未知数。
我尝试了一下国内某电力集团开发的系统,别的不说,在使用的友好度上,不去跟进口系统比,即便与国产的老厂商比,也存在很大差距。这就有个问题,我们有没有必要每家电厂都开发一套新系统,能不能把这些资源转移到已经成熟的系统上,提升国产系统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国产系统的数量可能比所有国外系统的数量之和都要多了,所以再堆砌出一套新的系统意义不大。
这两年因为一些原因,很多国外厂商逐步退出了大陆市场,一起离开的还有我们与国外厂商同台竞技的机会。短期从市场角度看,这对国产系统是有利的,但是长期从发展角度看,我们会在失去某种竞争后进一步落后。说实话,国产系统和进口系统从使用角度看差距没那么明显,无论软件还是硬件,真正的差距是在将来,在研发。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工业控制系统所使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和体系,基本都是国外同行提出的,我们只是在套标准、套规范、套体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咱们总说现场总线技术,目前国内也有厂商把这项技术当作自己的卖点,而这项技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就由国外厂商形成了技术标准,国外同行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一项新技术从研发到落地,整个学术体系的健康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国内的学术体系不仅混乱而且充斥着假大空和浮夸风,高校、科研机构抄袭事件不断,我们的专利申请、论文发表如今也成了一个商业活动,交了钱论文就能随便发表,论文的质量也是一茬不如一茬。
最近居家办公,我常到网站看同行发表的论文,本以为能够学到一些新的东西,结果却让人非常失望。有些论文没有实用价值也就罢了,而有些论文就是把自家的规程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就堂而皇之的发表。专利就不用说了,朋友圈有很多人在申请专利,也有很多做这类生意的人,情况大家都很清楚。
如今很多外企逐步离开大陆市场,这种外部竞争的失去,将会进一步降低我们国内同行的竞争压力,所以在研发上的投入、技术创新等方面可能都会打折扣,将来我们可能面临的就是一个更加落后的局面。
过去十多年,我们在各领域发展的太快了,让很多人忘乎所以。我们的确在很多领域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但竞争永远是动态的,与强者同台竞技你才能变得更强。这些简单的道理,已经在很多自媒体洗脑后,被大家遗忘了。给国产系统保留足够的生存空间,同时让优秀的国外同行留下,继续保持一定的竞争,才能保持我们进步的活力。最后,《三体》中的几句话分享给大家:你的无畏来源于你的无知;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仅靠生存本身是不能保证生存的,发展是生存的最好保障…
2022年4月29日 深夜 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