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关于祖国、关于祖国山河的古诗有哪些?

时间:2022-12-14 04:32:0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郑哲民

梁源院士郑哲民是我国爆炸力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著名力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8月25日,郑哲敏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郑哲敏的一生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郑哲敏是钱学森在美国期间指导的学生。回国前夕,钱学森找他谈心说:“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数十载科研生涯,郑哲敏毕生践行这一教诲。

1960年的一天,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操场,郑哲敏主持了一个小型爆炸成形实验。科研人员屏息静气,只听“砰”的一声,一块5厘米长宽、几毫米厚的铁板被单发雷管炸成一个小碗。这是我国首次实现精确控制爆炸时能量释放的方向和力度。

当时,研制“两弹一星”到了关键时期,有些零件的成形难以控制,如何制造导弹和火箭急需的喷管亟待突破。当时国际科学界关于爆炸成形的研究一片空白,面对全新领域,郑哲敏迎难而上,基于大量实验积累,搞清楚了爆炸成形的主要规律,解决了制造高精度火箭部件的理论难题。一门新的力学分支学科——爆炸力学从此诞生。

为了研究核爆炸的威力有多大,郑哲敏和同事一起在山沟沟待了数年。1964年,他提出了一种新的力学模型——流体弹塑性体模型。1971年,郑哲敏返回中科院力学所,针对我国常规武器落后状况,历时10年解决了一系列科研难题,为武器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江苏省连云港市在修建一个海堤时犯了难。由于海底淤泥太深,用挖泥船施工费用高、工期太长。郑哲敏利用爆炸的方法指导工程人员处理淤泥,节省了1/3项目成本。该方法随后推广到全国港口建设中。他多次到大西北调研如何应对泥石流等危害,在长期考察与思考后提出了力学应面向地学的观点,倡导组织我国建立和发展了灾害力学、环境力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2013年1月,由于对爆炸的精准掌控和对力学学科的突出贡献,郑哲敏荣获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获得这个奖,感到很惶恐,有了这份荣誉就有了份沉甸甸的责任。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尽到多少责任?所以总有点欠了什么完不成的感觉。”

郑哲敏生活中淡泊名利,他喜欢笑,朋友说他的笑容有孩童般的天真。郑哲敏总是说:“我从旧社会走过来,强国富民是梦想,总想为国家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02日 12 版)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