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秋天的句子秋天的句子短句唯美…

时间:2022-12-14 19:28:0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千家诗》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相同类型的作品主要按季节、庆典顺序编排。因此,通过《千家诗》可以感受到四季流动和计时变化的美丽

之前,岳麓君通过这本书分享了春光、夏日(

点击左边蓝色字体可查看往期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秋色吧!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千家诗》,岳麓书社出版

1

《秋月》

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诗人通过描写幽静可爱的秋夜月色,表现出超然物外、悠闲自在的情趣,诗风明净空灵。

2

《立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来临,天气转凉。这首诗写的是新秋景象和诗人的感受。“一枕新凉一扇风”写出了新秋特有的感受。第三、四句“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作者通过形象的描绘,把无形的秋声和个人感觉,转换成可见可闻的形象,这跟欧阳修《秋声赋》中说的“四无人声,声在树间”类似。

3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刘季孙,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博学多才,工诗文。苏轼出任杭州知州时,刘任两浙兵马都监,两人时相唱和。这首诗由苏轼赠刘景文,描写秋末冬初景色:荷花凋谢,已无遮雨的荷叶;菊花凋零,却仍有不怕严霜的花枝;而且橙黄橘绿,硕果累累,更是一年中最好的光景。诗人把昔人认为悲凉的季节描写得生机勃勃,表现出旷达乐观的精神。

4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郊枫桥镇。诗人秋夜在枫桥停船,写了这首名作,记述了秋江夜泊,引发羁旅愁思的一段经历。前两句描绘了枫桥一带的秋江夜景: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枫叶飒飒,渔光点点,而羁旅之人,因愁思难以入眠,只得睁着眼与江枫渔火相对,倍觉凄清冷落。后两句写时将夜半,寒山寺的钟声蓦然响起,传入旅人耳际,更添孤寂之感。全诗情景交融,意境幽远,韵味无穷,寒山寺与枫桥因此声名远播,成为旅游胜地。

5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这是一首写深秋月夜景色的诗。霜月,就是秋季已经下霜的月夜。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是秋季,七月蝉鸣高树,八月北雁南飞,九月霜降,因此听到雁的叫声时已无蝉鸣。在深秋下霜的月夜,诗人登上百尺高楼,远望水天一色,青霜和明月争辉,各自显现出娇美的姿态。诗歌具有空灵辽阔、玉洁冰清的美感。

6

《秋兴·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是因秋景而起兴,感怀往事,是杜甫著名的组诗。这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当时诗人五十五岁,旅居夔州(今重庆奉节)。《秋兴》共八首,八首诗的共同主旨是:身居巫峡,心望京华。王嗣奭(shì)《杜臆》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

本首是《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前两句开门见山,直写巫山巫峡秋天的景色和气氛,紧扣“秋兴”。三、四句气势十分雄壮:“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说“接地”,用相反而相成的语句,描绘了巫峡秋季的“萧森”情景,并衬托出作者沉重的心境。五、六两句,由景及情,抒发诗人的羁旅思乡之情。“丛菊两开”,点出离开成都之后滞留夔州已有两年;“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漂泊在外,有家难归,非常思念故乡。最后两句,紧接上联,用寒夜传来的急促的捣衣声,烘托诗人的焦虑心情。

7

《月夜舟中》

戴复古

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

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戴复古是南宋“江湖派”著名诗人。这首诗描写诗人秋夜在船中的凄凉感受。首联说,月夜中的行船,载着满船的月光,似乎沉浸在虚空中;平静澄清的江水,散发着逼人的寒气。颔联说,诗兴在迷离的帆影中浮沉,梦魂在缥缈的桨声中摇动。颈联说,碧潭的水映照出天上星辰,红蓼迎风伴和着鸿雁悲鸣。尾联用“数点渔灯”“断桥垂露”收结。各种景色共同渲染出一种迷茫、悲愁的氛围。

8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这首诗是诗人旅居长安时伤秋思乡的作品。开头两句,写长安已经是凄凉的秋天。三、四两句写抬头所见的景象,“残星几点雁横塞”,描绘北雁南飞的匆忙;“长笛一声人倚楼”,写自己不能回乡,而凝神沉思。这两句写得非常传神,当时就受到著名诗人杜牧等人的赞叹,作者因而被称为“赵倚楼”。五、六句写低头所见的景象。末两句运用两个典故,衬托乡思。全诗诗意浓郁,形象逼真。

9

《新秋》

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这首诗是写诗人因秋天来临而感叹自己的飘零身世。天宝年间,杜甫曾三次向唐玄宗献赋,希望自己被征召录用,但是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故诗人看到新秋傍晚的物候,触发了光阴易逝、功名落空的心绪。首联迅速切入“新秋”这个题目,火烧云迅速变化消失,秋风乍起,人已经感受到了秋意。中间两联展开铺叙:树叶飘零,人们准备寒衣,秋蝉悲鸣,萤火闪烁。这四种景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冷落凄清的图画。末联写自己怀才不遇、功名不就,只能独自“搔首”感叹。

10

《秋思》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陆游坚决主张抗金,而政治上受排挤,理想一再落空,故思想上有时不免苦闷彷徨,这首诗正是这种心情的流露。第一句说,世人争名逐利的劲头比火牛还要厉害,这主要是讽刺那些官场得意、争名逐利的人。第二句说,自己摆脱利欲,情愿到处漫游,像鸥鸟一样自由自在,这表现了诗人不得志的孤独苦闷,也表现了诗人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第三、四句用“闲”与“醉”,写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借酒浇愁。第五、六两句借景抒情,用砧杵、残月、井梧烘托自己的愁绪。第七、八句说,自己本想借登高眺远来舒展愁眉,却连登高解闷的地方也找不到。

11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引”是一种乐曲和诗歌体裁。《文选·长笛赋》李善注:“引,亦曲也。”本诗写看到秋风送雁的感受。一、二两句从大处着笔,突兀而起,询问秋风从何处刮来,萧瑟寒凉,一阵阵吹送那南归的雁群。以此对比,游子思乡却不能像雁群一样南归。三、四两句从近处着笔,用风吹动树叶的情景,进一步衬托出旅途游子的孤单。“最先闻”三字概括了心中感受:只有夜不成寐的孤独的游子,最先听到这萧瑟的秋声。

12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诗。丘二十二,姓丘名丹,他在兄弟辈中的排行是第二十二位。丘丹是诗人的朋友,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曾任仓部员外郎。作者寄此诗时,丘丹正在临平山中学道。诗的开头从自己写起。诗人自己在秋夜中一边散步,一边吟诗,微微感到寒意和寂寞,于是很自然地想到隐居在深山里的朋友。三、四两句笔锋一转,由近及远,由己及彼,咏出对朋友的怀念与猜想: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诗人想象在深山老林中,一边是松子坠落声,一边是丘丹独对孤灯,幽思未眠。这样叙写,就把互相思念的两地友情连在一起了。丘丹接到此诗之后,写了《和韦使君秋夜见寄》,其诗云:“露滴梧叶鸣,秋风桂花发。中有学仙侣,吹箫弄山月。”回答了诗人的想念。

13

《秋日湖上》

薛莹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薛莹是晚唐诗人。这是一首即景怀古的诗。秋日傍晚,诗人泛舟太湖,处处寒烟笼罩,水波浮动,诗人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古往今来,这里的兴废存亡的历史故事,就像江水东流般一去不返,还有谁去过问呢?只好发出无可奈何的感慨。诗中描写的“落日”“烟波处处愁”,或是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晚唐社会的写照。

14

《汾上惊秋》

苏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苏颋(tǐng)是盛唐著名文人。这首诗是写他秋季到汾上旅行的感受。汾,即汾河,流经今山西省中南部。惊秋,是说因秋景而引起情绪波动。本诗写景和抒情交错进行,一句紧扣一句。第一句描写寒凉的秋天,北风早至;第二句写离家万里的流离生活,路途迢迢来到这凄凉萧索的汾河边上。这两句借用汉武帝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泛楼船兮济汾河”。这种借用,可以增加诗歌的容量。第三、四句用“摇落”两字把情绪的颓唐和万物凋残糅合在一起,一阵阵的秋声更是触动旅人情怀,使人不敢听而又不得不听。

15

《秋浦歌·其十五》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的《秋浦歌》共十七首,这是其中第十五首。秋浦,地名,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因城西南有秋浦湖而得名。这首诗借揽镜照白发来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此诗的特点是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开头两句来得非常突兀:白发竟然有三千丈长,那是因为没完没了的忧愁苦闷。这样起笔,是何等惊人。后两句又用疑问口气,表达吃惊的感受:明镜里秋霜似的白发不知从何而来。四句结合在一起,写尽了诗人心情的复杂和曲折。

本文解析摘自

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千家诗》。

《千家诗》

作 者:陈蒲清 导读、注译

定 价:¥28.00

《千家诗》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千”,为国学启蒙小四书。它篇幅适当,浅近易懂,便利初学。内容丰富,多为唐宋两代的名作,传诵不衰,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人情风貌。入选的作者面宽,既有帝王将相、名流学士,也有野老牧童、和尚道士,囊括了社会的各个阶层。认诗不认人,不以人废诗,从而使某些不出名甚至没有留下姓名的作者所写的好诗能够广泛流传。因此,它能够符合广大读者群体的需要,能够风行全国,是我们学习唐宋古典诗歌不可或缺的入门读物。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