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带火的成语—带火的成语和谚语

时间:2022-12-02 02:53:4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鹦鹉关灯

拼音:YY NG Wushung;JJIU Hushung o;

资料来源:南朝近义经《宣验记》

很多人知道政委填海的故事。

一只小鸟,想衔石填海,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却义无反顾,坚持去做。仅凭自身微薄之力,为实现一个宏大的梦想而艰难努力,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让人钦佩。当然,你也可以说它不开窍。但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成就一件事的关键,正是这样一种不开窍的执著。古人记载的这些生动故事中,蕴藏着他们长期积累的智慧财富。

与精卫填海一样打动人心的,是鹦鹉救火的故事。

这则故事最早现于南朝刘义庆所作的《宣验记》之中。刘义庆因为作品《世说新语》而广为人知,《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也是他如今唯一存世的作品,而《宣验记》早已散佚,只能从其他文献中寻找踪迹。鲁迅编撰的《古小说钩沉》中即收录了《宣验记》中鹦鹉救火的故事。

《古小说钩沉》成于1909年至1911年。当时,鲁迅结束了日本留学生活,回国后开始收集已散佚的先秦至隋代的古小说,共辑录36种,分为五集。

其中有关鹦鹉救火的记载如下: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故事说的是,有一只鹦鹉从别处飞到一座山中,山中的飞禽走兽对它非常友爱看重,鹦鹉在这里的日子过得相当快乐自在,但鹦鹉想,此处虽好,终究不是自己久留之地。它还是离开了这些给它带来欢乐的伙伴,飞到别处去了。不久,这座山中发生了很大的火灾,在远处的鹦鹉看见了,便将身子钻进水里,打湿羽毛然后飞到山火上空,将身上的水滴洒往熊熊烈火,如此往返不断,不计辛劳。天神看见鹦鹉这样,很不理解,便问:“你虽然有这种决心和善意,但这一点点水怎能扑灭如此大火呢?”鹦鹉回答说:“我也知道我这点微薄之力救不了大火,但我曾经在这山中借住过,山中的飞禽走兽曾经待我和善友好、情同手足。我实在不忍心袖手旁观啊!”。天神听了鹦鹉的话很受感动,于是就降下一场大雨把山火扑灭了。

据考证,鹦鹉救火的故事其实来源于佛教经卷。季羡林先生曾说,在元魏吉迦夜共昙曜译的《杂宝藏经》和吴康僧会译的《旧杂譬喻经》中已有“山火烧林,鹦鹉思林恩,取水洒林。天帝见而感之,降雨止火”的鹦鹉故事,当是《宣验记》所本。

因此,与精卫填海的故事对比来读,鹦鹉救火的故事更多传达一种善念。故事中的鹦鹉,很像《山海经》里的精卫,不过精卫鸟自溺于海,因恨而欲填之,而救火的鹦鹉则是为了帮助他人。鹦鹉用弱小生命竭力救助众生的超脱境界,体现了一种博爱的情怀,传递着更多的正能量。故事寓意中多有可取之处。它营造的是和谐友爱的气氛,倡导的是积极有为的处世态度,强调个体坚持的价值,于情于理都有很强的说服力。当然,结局也是皆大欢喜的。

现实中,不会有天神受了感动而出手相助,但是像救火鹦鹉一样关切周围的人多了,每一份坚持汇集起来,也一样能有感天动地的力量。所谓天助自助,便有此意。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