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文化编辑: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时,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帮助也要加倍报答。
在刘老师的书中,我们能更深一步的了解到感恩是中华名族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就有很多鲜明的例子,都时刻的警惕我们,做人要懂得感恩。“鸦反哺,羊跪乳”这句谚语,能深刻的体现出感恩和报答对于动物都很有深意,我们更应该以此为榜样。刘仪职1949年10月生于丰顺县黄金镇。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和教育研究,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家庭教育金牌讲师”、“梅州市劳动模范”等殊荣。退休前为丰顺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丰顺教育》主编。刘老师是梅州市嘉应教育学院首批社会导师、梅州作家协会会员。其先后在《初中生》《读写月报》等全国二十多家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近千篇约50万字,著有个人专集有《村夫斋文集》《村夫斋杂谈》,现居广州。
得人点水之恩,须当涌泉而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体现。在古代的训蒙学中,无论是《千字文》《三字经》,还是《朱子家训》《增广贤文》,有关感恩内容的集句条文很多,下面就《增广》中的有关集句作简单解读。
在《增广》中,涉及“感恩”内容的条文共有6条,分别从施惠、受恩者该如何做、古之有成就者如何看待感恩等作陈述,劝告世人应懂得感恩。
其一: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惠:恩惠,施惠,即给予他人以恩惠。这句话是由南朝梁萧绎《金缕子·戒子篇》“施人慎勿念,受恩慎勿忘”延伸而来的,意思是:施恩于人者,不要将自己施恩之事老挂在口中而逢人就说;而受人恩惠的,千万不要无感于怀而轻易忘记。这句话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
一是作为施恩者,既然给了他人以帮助,那就不要常挂嘴边,如果是逢人便说,那施惠之动机就值得怀疑了;二是作为受恩者来说,当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他人的帮助,那么就应时刻记在心上,倘若日后能有出头之日或事业有成,就得很好地报答施恩者,这是受恩者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当今社会,有部分大学生,由于贫困难以上大学,国家慈善机关、社会上有识之士、企业家老板等伸出温暖之手,捐款扶助贫困学生读书,据《梅州日报》载:丰顺县又有49名贫困大学生分获3000元至5000元的助学金。对于这一善举,作为受助的大学生来说,应当牢记在心,不忘施恩者。不管是在校就读,还是将来学业有成,都应经常与施恩者进行信息往来,哪怕是一个电话、一个短信问安,都是“受恩未忘”的具体表现。有可能的话,还应以实际行动来报答施恩者,报答社会。施恩不望报,受恩永不忘,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必须代代相传。
其二: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一说,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两种说法意思基本相同。反哺:用口衔食物喂其母。据说,乌鸦老了,已无能觅食了,而小乌鸦能独立生活后,它就自然而然地会到处觅食,并且用嘴衔着食物喂其母,以报养育之恩。跪乳:小羊吃奶时要跪在地上。“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意思是说乌鸦有反哺的孝顺,羊羔懂得跪乳的恩情。这是劝诫世人应懂得感恩的常用语。汉代蔡邕《蔡中郎集七·为陈留太守上孝子状》有云:“乌以反哺,托体太阴;羔以跪乳,为贽国卿。禽鸟小微,犹心孝宠。”意思是连家禽鸟兽都懂得感恩孝顺,何况人呢?用以劝世人要懂得感恩。
其三:三生有幸,一饭不忘。
“三生有幸,一饭不忘。”上句语出《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三生,是佛家语,指前生、今生、来生。下句是一个典故,意出《史记·淮阳侯传》: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与歧视,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河边钓鱼,用鱼换饭吃。但是,鱼儿是不容易上钩的,因此韩信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话说淮水边有个专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阳侯后,始终没有忘记“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这位“漂母”,韩信即以千金相赠。“漂母的一饭之恩”的故事遂传为感恩之佳话。
古人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古代有黄香温席、韩信报答漂母一饭之恩的故事;现代有伟人毛泽东主席,邀请他们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德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母亲洗脚,陈毅元帅为母亲洗尿裤的感人故事;外国有居里夫人寄机票,邀请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庆典,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请上主席台之美谈。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其四:得人点水之恩,须当涌泉而报。
“得人点水之恩,须当涌泉而报”,可浓缩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说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想给大家讲一段一位老人临终托付的故事。一位即将离开人世的老人,在弥留之际,将自己的儿女们唤到身边,一一叙说何人何时帮助过自己,教导子孙们要好好报答这些人。虽然老人一生坎坷,也遭受过不少人的陷害(尤其是在反右期间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但他对这些人与事始终是一字不提,只把感情留给后人。我认为,这是老人留给子孙,甚至可以说是人世间最好的礼物,他让人们明白感谢的力量与回报的感动。
然而,当今社会,仍然有部分人不懂感恩,甚至是忘恩负义的。最近我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位著名作家在谈到社会道德时,讲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次散步,他捡到一个钱包,主动打电话找到失主后,失主不但连半句感谢之词都没说,竟然还提出要这位作家将钱包送到失主家中。像这位失主连最起码的道德素质都没有,何来感恩美德呢?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虽说古人倡导施恩勿念,但是作为受恩者来说,我认为应该做到不忘国之恩,党之恩,养育之恩,老师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这样做,才生活得踏实,这样做,一生才算有意义,这样做,才对得起天地,对得起他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在这里,我想送给大家两句话:
(一)受过他人恩惠的,不管恩惠之多少,千万不要忘怀,应当做到知恩必报。
(二)知恩不报者,乃忘恩负义之人,其结果必然是难以立足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