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
我总觉得图书馆不仅仅是藏书的功能,更是一种包容的情感。
2012年,我来到杭州图书馆,惊喜地发现,这里90%的面积对读者开放。整洁的书桌、舒适的沙发、明亮的玻璃窗、柔软的地毯,都给人回家的感觉,也诉说着“平等、免费、无障碍”的服务理念。“不拒乞丐和拾荒者”,或许是人们对杭州图书馆最深的印象。2014年,“拾荒老人”韦思浩在这里仔细洗手后阅读书籍的照片感动无数网友,他们称杭图为“最温暖图书馆”。其实早在2003年,杭图就在全国率先推出免证阅览制度,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2010年,正式开通杭州数字图书馆,供读者免费浏览使用; 2017年,又在全国首推信用借阅;2019年,率先实现全市范围免借书逾期费……回头看,这些不断降低阅读门槛、便利读者的措施,正是我们为保障每个人平等享有阅读和文化权利而做的努力。
我们有很多“铁杆读者”。八十多岁的裘建强退休后几乎每天都来“泡”馆,十年来,他从读者变为作者,自己写了两本书;盲童叶祖逸在杭图盲文分馆摸读了上百遍《三国演义》,他说要把书里的故事说给大家听。还有许多读者在留言中感谢杭图的陪伴,说它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杭州是国内最早实现快递借还书的城市之一。2020年,杭图开启“一键借阅”公共图书馆线上服务新模式,通过手机“点单”,每月借阅量突破万册。今年起,杭图联合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和杭州上城区、西湖区图书馆,建设了“即刻抵达、触手可及”的“杭州邻里图书馆”,打造小区居民身边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成了“五分钟阅读文化圈”。
有读者说,杭州图书馆存在的意义是:无论你来不来,我都用平等的态度、温暖的服务、温馨的空间等着你。作为“平民图书馆,市民大书房”,我们将始终为城市点亮一盏灯,守候需要我们的人。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严圣禾、陈之殷、王胜昔、陆健、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张郗郡、张幸格、李镜媛、李健、解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