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留学女生和老父亲的聊天记录上了热搜。
女儿在西班牙留学,父亲每月打1万生活费,但女儿经常超支刷父亲的信用卡。
父亲希望女儿能理解爸爸的不容易——自己已经51周岁了,压力非常大,希望女儿节约。
结果女儿不仅继续挥霍,还在网络上大骂自己的爸爸:
死妈的XXX,用了50欧元就跟我大清早的吵架,恶心JB玩意。
养不起本仙女当年就别生啊!
更让人心酸的是,父亲这边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粗茶淡饭地过日子。
那边女儿的朋友圈不是晒美食,就是秀昂贵的JK服装美照。
还混入有钱人的场合,吃哈根达斯。幻想找一个条件好的男孩包养自己,满足自己的物欲。
网友在痛骂这个女生不懂感恩和心疼父母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戳心的现实:
多少父母,自己省吃俭用,把最好的、甚至自己无法承受的物质条件,都给了孩子。
却忘了,及早给孩子进行财商教育,通过早期塑造孩子健康的金钱观,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他们才会明白:金钱的意义与父母的良苦用心,懂得知恩图报。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有这么一段话:
“因为我知道给人带来伤害最快捷的途径就是给钱,它可以让人腐化堕落、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失去最美好的快乐。
我不能用财富埋葬我心爱的孩子,愚蠢地让你们成为不思进取、只知依赖父母劳动成果的无能者。”
培养出1000多名CEO的教育专家夏保罗,在接受国际幼儿教育奖获奖采访时也说过:
“一个人智商不足,可以用财商来弥补,
情商不足,也可以用财商来弥补。
但是,财商不足,智商和情商再高,也难以弥补其不足。
要想子女成才,就一定要从他年少时,开始进行财商的教育培养。”
今天霜姐要和大家共读的这本书——《反溺爱》,是目前为止,我看过的有关儿童财商教育,讲得最齐全最细致的一本书了。
它几乎回答了家长们关于给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所有困惑:
怎么给孩子谈钱?孩子问到关于钱的问题时,如何回答?
怎么给孩子零花钱,怎么教会孩子聪明消费?
财商教育中如何渗透价值观,培养孩子更多优秀的品质?
《反溺爱》的作者罗恩·利伯,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专栏作家,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儿童教育与金钱的课题,所以这本书呢,算是他多年来采访、调研、研究的成果,书中有丰富的案例,也给出了可操作的很多方法,值得父母们好好学习实践。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一起学习,如何正确与孩子谈钱吧!
一、 为什么要和孩子谈钱
向佐是娱乐圈大佬向华强的儿子,含着金钥匙的富二代。
综艺《最美的时光》里,向太曾说:
在儿子向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和他大大方方地谈钱了。
家里有一个规矩,如果你需要花钱,必须签合同或者和父母打借条。
这样一来,儿子才会珍惜钱,具备契约精神、更有毅力。
就如作者在书里所说:谈钱就是谈价值。
每个有关金钱的问题,都与价值观有关。
- 教会孩子攒零花钱,与培养孩子的耐心有关。
- 让孩子留出钱来做捐赠,能培养孩子慷慨的品质。
- 让孩子知道,工作赚钱的意义,能培养孩子毅力。
害怕谈钱会培养贪婪的孩子,不想宠坏孩子,就要好好谈钱。
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说过:
“如果你不教育孩子对金钱的认识,以后可能会是债主或者骗子来教育他。”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天津一个孩子,初中就辍学在家,竟然70天之内打赏女主播158万。
没有钱的概念,缺乏金钱意识,不懂消费更不懂赚钱的意义,那迟早有一天,孩子会在金钱问题上,摔大跟头。
谈钱不是问题,不谈才是问题。
每个父母,都应该尽早地,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谈钱。
通过谈钱,给孩子树立健康的金钱观,正向的价值观。
二、 如何与孩子谈钱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正方傅首尔提到一个观点:
当孩子的消费超过了能力范围,就要告诉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成为欲望的奴隶。
因为你不说“不”,就有别人来说“不”。但别人告诉孩子的时候,是带着嘲笑的。所以我们要选择,最温柔的方式告诉孩子家里真实的情况。
不谋而合,作者在书里也指出,谈钱时,家长不应对孩子回避、隐瞒、撒谎,应鼓励孩子提问,认真倾听孩子,用一种温柔的方式,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谈钱。
怎么谈?
- 当孩子问道:“我们穷吗?”
作者建议这样回答:
“穷人买不起需要的东西,比如食物、衣服和药品,但这些我们都有,所以我们并不穷。”
让孩子清楚家里的经济状况,不等于在孩子面前“哭穷”。
你对金钱的态度,就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单亲爸爸克里斯,为了赚钱养孩子,做着辛苦而奔波的推销工作。卖不出东西时,连房租都交不起,但他在儿子面前从来不抱怨赚钱难,生活苦,还告诉儿子:
“如果有梦想就要守护它。”
我们要如实回答孩子,我们的经济状况可以承受什么,能过什么水平的生活。但也要启发孩子:
金钱与物品并不是定义富有的唯一方式。
这世上有很多重要的品质,如善良、忠诚、有创意、慷慨……
它们用钱买不到,但没有它们,我们即使拥有再多东西,也不会感到生活的乐趣。
- 当孩子问道:“钱从哪来?”
我们可以和孩子谈一谈自己的工作,以及努力工作、赚钱的意义——
工作让我们体验到全力以赴发挥自己所长、有始有终做好一件事的成就感,让我们发展自我、与别人合作、学会倾听沟通等的能力。
就如畅销书《小狗钱钱》里的金先生所说:
“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能做的和拥有的东西上……其实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才能真正获得成功。因为从那一天起,他的成功就已经拉开了序幕,这也使得他有能力比成人挣到更多的钱。”
需要警惕的是,不要在孩子面前说“我这么辛苦赚钱,都是为了你。”
赚钱,不为别人,只为自己。
每个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投入精力与热爱,为的都是自己过上最精彩的生活。
钱,只是一个工具和证明。
当我们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钱,自会源源而来。
- 当孩子问道:“你赚多少钱?”“你为什么做这个工作,而不是……”
作者建议,孩子上高中以后可以告诉孩子收入,在此之前,要让孩子了解家中各种开支——必要开支、选择性开支以及富余多少、存钱的目的。
同时,要让孩子尽早亲身体验工作赚钱的意义。
作者在书里举了个例子:
来自犹他州刘易斯顿城的史密斯夫妇,他们有一个奶牛场,总共养了1800头牛。
他们的7个儿子,从小就与父母一起工作。小一点的孩子,清洗小牛喝奶的瓶子和奶嘴、大一点负责监督奶牛的进食情况。
巴菲特在一次采访中被问道:“您是什么时候赚到第一笔钱的呢?”
他回答:“6岁!”
主持人觉得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追问:“您认为孩子几岁时,父母可以跟他们讲金钱和投资?”
巴菲特的回答是——“我的父亲在我3岁的时候就教我有偿劳动,如果你非要问那个时间节点,我只能说,越早越好!”
不要以为孩子那么小、学业重要,关于工作、赚钱,不是他们应该关心的事。
正如作者在书里所说:孩子热切希望承担真正的责任,而且当大人赋予他们责任时,他们会非常满足。
孩子可以做的事,其实有很多。
送报纸、假期到亲戚家的公司或者商店体验销售等工作、回收废旧物品卖钱、组织或参与二手物品买卖交换集市、给低年级的孩子辅导功课……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
重庆一个9岁的男孩,迷上了一款手机游戏,偷拿了奶奶2000块钱购买了手游装备。
父母知道后,没有责备、没有殴打、也没状告游戏公司赔偿,而是惩罚男孩捡废品“还债”。
视频中,男孩一边擦汗、一边用他小小的身板熟练地收拾废纸板。
他告诉记者,一上午能挣100多元,大概要很久很久才能还清“债务”。但他下定决心,赚到这个钱之前,什么娱乐活动都不不做。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
“劳动是有神器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
让孩子尽早体验劳动、工作、赚钱的意义,就是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快速成长。
当然,作者还提醒:父母不要把零用钱与家务绑在一起。
“我们都为了钱而工作,为什么我的孩子就应该拿走我的钱?如果我必须工作,那么他们也必须工作才对。”
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贡献的力量。如果为家里人做事也要付费,容易让孩子变自私,一切以钱为目的。
总之,我们要用金钱培养的,是孩子的好奇心、耐心、慷慨、毅力、主见、责任感……
以此为目的谈钱,才不会走偏。
三、 让孩子懂得聪明消费
听过这么一个新闻:
一个出生普通家庭的小学生,因为写了一封“零用钱申请书”而走红网络。
申请书上,这位女孩把每项花费都列得清清楚楚,逻辑清晰,还准备把小票拿回来向父母报账。
私以为,要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给孩子零花钱,让孩子学会花钱、聪明消费,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
作者在书里建议,最晚一年级(孩子学会算数时),父母就可以给孩子零花钱,教会他们如何用钱了。
可以准备三个存钱罐——消费罐、储蓄罐、捐赠罐。放入的金钱比例建议是2:4:2。放到储蓄罐和捐赠罐的钱,还可以计算利息给孩子,让孩子知道钱可以生钱。
我的女儿刚满5岁,识20以内的数了,我就给她准备了这三个罐子。
我们一起做存钱罐时,她就兴奋不已,觉得自己终于有可以自主分配的钱了。
我每个月会给她100元钱,其中40元放消费罐(用来买她的小零食,如果是书本、面包等必需品,我会给她开支),40元放储蓄罐,20元放捐赠罐。
而且我还告诉她:每个月可以有40块买小零食,也就是每星期能用10块钱。当然,如果你有结余,就可以把每月结余放到储蓄罐。储蓄罐的钱可以攒起来,实现自己的一些愿望,也可以一直存着,等你长大,这个罐子的钱会越来越多。你可以用来支配的财富也就会更多。
实践了一个半月,最大的变化就是:
以前孩子想吃什么想要买什么,张嘴就来,并不知道每件商品要花费多少钱。
如今,每星期,从消费罐里取出10元钱,开开心心去超市。想要买的东西都会看看价格,如果同时想买好几样零食,但钱不够,她也懂得取舍,选自己最想要的。还会懂得规划,一次买一点,留一些存着或者下次有特别想吃的再说。
正如作者在书里所说:
“我们没办法拥有每一个想要的东西,所有的一切都与取舍有关”
教育家杜威也曾说过:
对于价格合理的必需品以及其他有趣的东西,我都很乐意打开我的钱包,但我认为应该让孩子知道,虽然其他孩子拥有某些玩具、到处度假,但其实他们也不是每样都有,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要教会孩子聪明消费,除了让他们自己规划零花钱的使用外,在遇到孩子消费能力无法承受,又非常想要的东西时,父母也可以做一些引导。
比如作者在书里就举了个例子,关于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认清“需要”与“想要”的界限。
如果孩子需要配一双雨靴。一双25元的二手雨靴,是我们能承受的价格,就是“需要”的这一极。
但如果是名牌的、漂亮华丽的一双雨靴,可能要花费超100元,这就是“想要”的另一极。
我们每一次消费,都不过是在“需要”与“想要”之间,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如自己可以承受的、中等品牌的雨靴,如拿自己消费罐的钱可以买个50元左右的雨靴,或者如何省吃俭用攒下来更多,买更贵的雨靴,并最终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家长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示范一些聪明消费的小方法:
学会用折价券,写个愿望清单,在促销活动时买,生活中养成节俭品质,可以借就不要买,学会与他人共享物品,家庭成员在特殊的节日互送一些或许不需要花太多钱、但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手工作品等。
让孩子学会花钱、聪明消费,不止是在培养他们的金钱观,让他们学会存钱、延迟满足,也让他们明白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道理:
“对事物心怀感恩,愿与别人分享,在让自己快乐的事上理智消费,比别人拥有得多还是少,都不需要感到羞愧。”
“无论孩子我们有多少钱,都可以用好钱这个工具,过上精彩、自己值得的生活。”
后记:
在看《反溺爱》这本书时,我一直疑惑这本书明明在讲财商教育,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
现在我明白了:
及早和孩子谈钱,就是不溺爱孩子的最佳途径。
财商教育,就是正确的爱的教育。
一个人的金钱观,决定了他的三观。
科学的财商教育,就是品格教育。
愿每个父母都能通过及早、正确地给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学会如何不溺爱,立起孩子的品格。
我是霜姐要成长,这是今年与您分享第5本好书《反溺爱》。关注我,一起读好书,一起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