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历史书总能找到各种奇异的知识。内容的“混乱”,尺度大,“古人玩得真好!”甚至让我觉得。" "
[1]自己的舅舅兼姐夫是怎么样的体验?
春秋时期有魏文公,当时帮助他重新入境的齐桓公有双重身份3354。他是自己的舅舅和姐夫。
反正一看就是乱,不过,那时候的政治联姻什么的本来就是各种利益当前,什么血缘关系都不是大问题。
这都不算是事儿。
有趣的是,这位卫文公后来给自己的舅舅+姐夫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歌。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就是著名的《木瓜》。
但是,从字面意思看,这明显写的是男女之间的情窦初开啊!话说,用这种极为肉麻的表示来形容两国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绝。
所以,如果问“古人如何表达对自己的舅舅兼姐夫的感谢?”
大概就是写情诗吧
如果问“自己的舅舅兼姐夫是什么样的体验?”,大概谈恋爱的那种怦然心动吧!
【2】“简书”是个啥?
我们都知道公子小白,也就是齐桓公,得以称霸天下,管仲功不可没。管仲在内政外交上的智慧,其实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木瓜》创作之前的大背景,是周朝周围的蛮夷“组团”来骚扰邢、卫等小国。古人对东南西北的“外族”有这样的称呼: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野蛮人虽然文化程度低,但是武力值高啊,欺负小国还是绰绰有余,当时的邢、卫等小国几乎是被灭了国。
当时齐国完全可以坐视不管,然后借机吞并邢、卫的领地,但管仲当时却齐桓公分析说——
戎、狄均是豺狼之辈,贪欲难以满足。中原各国,多为近亲,同根同种,不可见死不救。宴饮娱乐,有如鸩毒,不可以留恋。诗经上说,‘岂不怀归,畏此简书。’请您立刻响应简书,发兵救援邢国。
这里出现了一个看似熟悉实则很陌生的词——简书。所谓简书,是当年各诸侯国之间传递外族入侵信息的告急文书。
因军情紧急,求援的书信写得很潦草,甚至来不及用绳子将竹简穿起来就送出去了,所以叫作简书。
有个小众网站叫【简书】,我觉得这个名起得并不好,如果知道这个词的本义,会明显感受到一种奇怪的“岌岌可危”。
齐桓公帮助邢、卫复国,立了威望,还获得邢、卫的臣服,算是拥有了间接统治权。《左传》是这么记载的——“邢迁如归,卫国忘亡。”
意思是说,邢国人迁到夷仪,就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般开心;而卫国人进入楚丘,如同没有经历过亡国灭种的危机。
像春秋战国那时,小国的独立只是暂时的,最后还是要选边站——与今天的国际政治格局好像啊。弱国无外交,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国家其实是没有尊严可说的。
【3】女儿都是皇后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中国历史上,独孤信是个政绩不显赫但很出名的人物。他在历史上留名的原因,是因为独孤家的三个女儿,在周、隋、唐三朝都进入皇室,成为皇后,三代都为外戚,自古以来,从未有过。
长女独孤氏,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谥号明敬皇后。
四女独孤氏,唐高祖李渊之母,追封元贞皇后。
七女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皇后,谥号文献皇后。
不过,在中国历史上,三个女儿都是皇后的,除了北周的独孤信,还有符彦卿。
符彦卿先后有三个女儿成为后周、北宋朝的皇后。分别是:
宣懿符皇后,后周世宗柴荣的第一任皇后。先嫁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之子李崇训,后被周世宗柴荣纳为继室。柴荣即位后,被册封为皇后。早逝,谥号“宣懿皇后”,葬懿陵。
宣慈符皇后,柴荣的第二任皇后,宣懿符皇后的妹妹。显德六年(959年)被立为皇后。周恭帝时被尊为太后,临朝听政。北宋建立后,符太后还西宫,号“周太后”。柴宗训死后她出家修道,号玉清仙师。死后谥号“宣慈皇后”。
懿德符皇后,后周时嫁给赵匡义(宋太宗赵光义)为继室,早逝,葬安陵西北。赵光义即位,追册为皇后,谥号“懿德皇后”。
在常人看来,成为外戚是件极为荣耀的事,但卷入权力场就可能身败名裂,独孤信最后是自杀,符彦卿获得了善终。
上述内容可以作为某个故事的背景材料,因为牵扯到世家大族、改朝换代、皇族爱情、姐妹亲情,实在有太多可以想象的狗血内容了。
其实,如果真的要想找灵感,中外历史上不少人物的亲历都可以用来做再创作,比如阿基坦的埃莉诺(英语:Eleanor of Aquitaine,1121年/1124年3月4日—1204年4月),这个对中国人来说太过陌生的名字。
她是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的王后(1137年—1152年在位),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王后(1154年—1189年在位),英格兰王太后(1189年—1204年在位)。英王理查一世(狮心王)和约翰一世(无地王)的母亲。
她生命的转折点是嫁给了亨利二世,说来也有趣,她与前夫的矛盾之一就是当时没能生出孩子,而来到英格兰后,埃莉诺为亨利二世生下八名子女——让人不得不想这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另有隐情。
阿基坦的埃莉诺与亨利二世这对夫妻俩领地横跨英格兰本土和半个法国,他们治下的英国又被称为安茹帝国,毫无疑问,她是欧洲中世纪最有财富和权力的女人之一。
她的儿女也没给自己和家族丢人,8个子女中,有立下赫赫战功的狮心王理查与签订《大宪章》的约翰,他们开创了赫赫有名的金雀花王朝。
你看,像这么一位符合大女主形象的角色,对她的一生如果不能渲染一番是不是太对不起现在这个好剧本稀缺的时代了?
【4】关于“不正经知识”的一些想法
很多内容都是以前的笔记,觉得有趣就拿出来聊一聊,但自己的体验并不算好,读者不多互动太少是一方面,感觉这些内容“太没用了”才是核心。
古人曾说人世间有4大煞风景之事:一是焚琴煮鹤,二是花下晒裩,三是背山起楼,四是临窗骂雨——在我眼中纯粹是闲的发慌,尤其是这个混乱的时代,各种糟心新闻层出不穷,虽然我知道人生活得艰难,如此一想,活得太艰难了。
兵荒马乱的年代,平民也许一个不经意就死了,饿死病死各种死法都有;如今,饿死渴死是不太可能,但看不起病、工作还能活活累死的新闻时不时成为热搜,这就很可怕了。
“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夜里睡不着觉的时候,一种无力的悲凉感总是让人生不如死。
以前,我看旁人追求的不是让自己幸福,而是让他人看起来自己很幸福的“样子”,他们不知不觉地被资本剥削,被美元(或其他恶势力)收割,会觉得遗憾。但回头想想,当自己陷入困境时,又有多少人会对自己遗憾呢?有些时候,学会自保才是对自己负责。
很多时候,历史的一面是真实的,而历史的另一面也是真实的,但我们往往会因为各种主观的或客观的原因将其割裂。
我想到了些许古代史。
第一个是关于秦穆公。
秦穆公执政时,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国力有大幅度增长,这与他博爱和重视人才有关。然而,在他死后,以大夫子车氏三兄弟为代表的一百七十多人却为其殉葬。
需要注意的是,子车氏三兄弟被誉为秦国的栋梁之材,他们的殉死绝对是秦国的巨大损失。流传下来的《黄鸟》就是秦国人以示哀悼的——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鍼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第二个是关于华父督的。色字头上一把刀,当时身为宋国丞相的华父督,其好色是相当有名的,他为了得到孔父嘉的老婆,直接把孔父嘉给杀了,后来一不做二不休,又干脆杀了宋殇公——色欲如此,让人读得是心惊胆寒。
第三个内容,是出自《左传》。
春秋战国没有纸,用木简或竹简,于是惜字如金,但每个字如果深挖内涵,则寓意丰富。如左丘明曾说凡举战事——敌未列阵就被击溃叫作“败”,敌已经列阵叫作“战”,全线崩溃叫作“败绩”,敌我相当叫作“克”,敌人全军覆没叫作“取”,王室部队失败则叫作“王师败绩”。
所以,如果不懂这些深意,只看表面就会感觉差不多——差得太多了!
第四个内容,是我记得以前看过的书里有这么一段——
在一个充满权力欲的男人心中,儿女私情是可以退居其次的。
曾有人精辟地总结过:对易牙来说,儿子是拿来烹的;对吴起来说,妻子是拿来杀的;对汉唐皇帝来说,女儿是拿来卖的;对杨广来说,老爸是拿来弑的;对赵光义来说,兄弟是拿来砍的……
虽然这四段内容看起来毫无关系,唯一的共同点,是如上文提到的,它们都是历史真实的一面。
秦孝公有当时开明的用人政策,会受限于传统;位高权重的人,会因色欲这样的本性而改写历史;“春秋笔法”传承千古,我们更要学会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在权力的争夺上,一切都是可以交换的,赢家通吃,输家身死,遗臭万年。
有些内容是真正“有用”的,但以现在各家平台的管控力度,很可能根本无法分享;但总是写一些娱乐八卦,或者是五代李煜的《菩萨蛮》那般的“文雅”——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我觉得都是不值当的,尤其过了几年回头看的时候。
综合考虑后,我觉得以后还是写一些偏硬核技术的内容,篇末掺和一些有趣的搞怪的内容调剂下,比现在这样用整篇内容乱谈古今,心里要更踏实。
这个不正经知识系列,是要停更一段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