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有句名言:“只要控制石油,就能控制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粮食,你就能控制所有人。如果你控制货币,你就能控制整个世界。
”美联储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最直接的理由就是“美联储控制着美元,而美元是唯一的世界货币”。
本文将会通过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的经典作品《金融的本质》的拆解,试图说明:
(1)美联储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2)次贷危机是如何发生的?
(3)在次贷危机中,美联储如何从地狱边缘拯救了美国?
前主席伯南克:学以致用的大萧条经济学家
本·伯南克,他是美国犹太裔经济学家,最负盛名的研究就是“在大萧条中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2006年10月接替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不幸的是,伯南克上任后不久,即将面临08年的次贷危机;幸运的是,伯南克的学术研究就是“如何阻止金融危机蔓延成为大萧条”,这次可以“学以致用”,整个美国就是这场试验的小白鼠。
事后证明,伯南克方案成功避免了大萧条。而2012年,伯南克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做了四次系列讲座,从美联储主席和大萧条经济学家的双重视角,讲述一个版本的“美联储勇斗金融危机”的故事。而《金融的本质》就是前述四个讲座的中文译本,而翻译者巴曙松和陈剑同样是对货币政策有深入研究的经济学家。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金融的本质》,那就是:美联储如何勇斗金融危机,避免大萧条。
为什么我们始终需要中央银行?
小明来银行存钱,无论是活期还是定期,小明其实可以随时从银行取钱。小红来银行借钱,如果与银行约定三个月后还本付息,那银行就只能三个月后才可以问小红要钱。银行之所以可以赚钱,就是从很多的小明吸收了存款,同时向很多的小红发放了贷款,而贷款利息比存款利息要高。
但这有一个缺陷:如果突然很多小明要求取款,银行就超级麻烦,因为现在还不是小红们还钱的时候。我们一般就成为:流动性错配;或者通俗理解为,银行的天敌就是挤兑(小明集体取款)。一旦一家银行出事,往往就会传染到更多银行。
英国人是通过英格兰银行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任何银行被挤兑,英格兰银行就会向小明们提供担保,确保小明们一定可以拿到钱。经济学上就把中央银行的这种作用称为“最后的贷款人”,自从英格兰银行充当了实质上的中央银行,英国银行基本上就告别了倒闭潮。
美国国会谋杀了两个中央银行
从1783年美国赢得独立战争,直到1913年成立美联储,总共有整整130年的历史,实质上美国银行业只有不到40年的时间受到了中央银行的保护。
美国国会同意成立美国第一银行,批准了20年经营期限;结果到期后国会不同意续期。后来,美国第二银行也是同样的剧本。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投票结果,最为核心的原因在于两个权力斗争:
(1)大州对于联邦政府不满,担心联邦政府会通过中央银行控制了这些大州的权力和自由,而美国联邦宪法并没有授权联邦政府可以成立中央银行。(历史证明,这个担忧是现实的,美联储成立后,各州基本上丧失对货币政策的发言权。)
(2)华尔街对联邦政府不满,担心中央银行作为全国性银行会打破他们对金融行业的控制和垄断。(历史证明,这个担忧并没有发生,美联储和华尔街基本上至少是相敬如宾。)
美国国会先后谋杀了两个中央银行,那这会造成了什么后果呢?
美联储诞生是因为摩根逝世
美国银行业在整整130年的历史至少经历了6次银行倒闭所引爆的金融危机;最恐怖的是1893年金融危机,500多家银行倒闭。
而1907年的危机规模甚至于超过了1893年,幸运的是美国超级富豪和银行家摩根,以个人信用担保被挤兑的美国银行。摩根的个人担保之所以有效,很大原因在于摩根家族垄断了美国金融业和工业,摩根的产业占据美国GDP的20%:小明们即便不相信银行,也绝对相信摩根。
不幸的是,人总是要挂的,而摩根就是于1913年逝世的。这就意味着,如果再一次发生银行危机,再也没有摩根这种等级的大佬可以出面摆平。
摩根(右)
为了生存和发展,华尔街从反对中央银行转变到赞同中央银行,美国国会通过《联邦储备法案1913》,这就是美联储的诞生。
《联邦储备法案1913》规定了美联储两大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最后贷款人”。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是周期性发生的,华尔街通常会相互协助;但是,如果华尔街银行都没有钱的时候,美联储就必须借钱给华尔街,确保华尔街不至于崩盘。
对于美联储而言,拯救华尔街就是拯救美国。
1929年大萧条:这是瘟疫,不是流感
美国银行业在整整130年的历史至少经历了6次银行倒闭所引爆的金融危机。但是,这些金融危机通常都在1-2年内就逐步恢复了。在美联储1913年成立后到1929年大萧条来临之前,美国经济在整个20年代都认为是“繁荣的20年代”。
1929年华尔街股市闪崩,但当时的美国首富洛克菲勒的观点就是“衰退来来去去,好日子最终总会到来的。”这就是当时主流经济学理论的观点,这次金融危机和过去的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充其量就是流感,最多就是1-2年就会恢复的。
结果就是,美联储保持中立(也就是什么都不干的优雅讲法),而后果就是变成了整个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最毁灭性的灾难:
(1)从1929年到1932年,美国工业产值下降了46%,对外贸易下降了70%,失业率高达25-30%。
(2)不仅美国经济崩盘,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陷入了毁灭性打击。历史学家相信,经济危机最终制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所有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都证明,这绝对是瘟疫,但美联储使用了流感的药方。按照伯南克的观点,明明是瘟疫却使用了流感的药方,正正就是大萧条会蔓延到不可救药的核心原因之一。
一律按照瘟疫来处理
如果美联储知道后来的剧本是瘟疫,而不是流感的话,美联储是绝对、肯定以及必然不会保持中立。
但历史从来没有如果。按照伯南克的观点,美联储没法在此时此刻就判定,这次金融危机究竟是流感还是瘟疫;而所谓的流感还是瘟疫,必须是事后回顾才可以判定。因此,美联储的解决方案就是,不管是流感还是瘟疫,一律按照瘟疫来采取非常积极的应对措施,绝对不可以发生第二次大萧条。
正如前所说,伯南克本身就是研究大萧条货币政策的专家。而历史的巧合就是,在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伯南克就是美联储的主席,但是这次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实战操作:如何阻止美国从金融危机陷入大萧条。
银行如何在住房贷款中赚得更加多
在格林斯潘任内,美联储维持着低利息的政策,其中一个好处就是美国维持了将近20年的高就业率和工资增长。同时,也制造了美国房价长达20年的只涨不跌。
传统上,小陈如果要贷款买房,银行首先要看小明的工资收入是多少,工作是否稳定;然后银行还需要小明支付一大笔首付,银行才愿意借钱。基本上非常安全,也就是所谓的优质抵押贷款(PML)。
如果小李工资收入不稳定,又没有能力支付很大的首付,通常银行就不太愿意借钱。但是,在格林斯潘任内,银行愿意借钱,不过因为风险比较高,这就是次级抵押贷款(SML)。
这时候,大家肯定会疑惑:为什么银行愿意给小李贷款?
因为银行找到了小张,和小张商量一个生意:银行把小李的贷款“卖给小张”?
(1)如果小李准时还钱,银行扣除一点手续费,剩余的钱都给小张。
(2)但小李不准时还钱,银行也会尽力去要,要不回来就是小张自己倒霉了。
银行这种玩法就是住房抵押证券(MBS)。对于小陈,银行会很认真审核,因为银行真正掏钱的人。但是对于小李,银行就相对宽松,因为银行仅仅收取手续费,真正掏钱的人是小张。
既然不用自己背锅,美国银行们自然大规模发展次级抵押贷款(SML)。除了一些很贪婪的小张,其他小张(美国投资机构)看懂了住房抵押证券(MBS),肯定也不傻。
这时候,住房抵押证券(MBS)流动量还不算很大。但是,华尔街想到了更为魔幻的玩法。
更安全/更危险的玩法?
假如优质抵押贷款(PML)的风险是4,住房抵押证券(MBS)的风险是8,华尔街如何让小张(美国投资机构)大规模买入住房抵押证券(MBS)呢?
答案就是,华尔街投资银行,把风险5的贷款,例如买车贷款、校园贷款等等,与风险8的住房抵押证券(MBS)进行打包。简单来说,虽然有一些风险比较高的贷款,但也有一些风险比较低的贷款,总体来看,这种混搭版就看似风险更低,例如混搭之后就是风险6。
这种混搭版就是债务担保证券(CDO)。更多小张(美国投资机构)就愿意买入债务担保证券(CDO),总不至于车贷和学贷也违约吧。债务担保证券(CDO)的销量大增,也顺带提升了住房抵押证券(MBS)的销量。
问题是,银行想把优质的房贷、车贷和学贷放在自己的小金库,总不能为了卖住房抵押证券(MBS)就不断放入优质贷款吧?
华尔街投资银行又发明了一个新招式:找美国保险公司买保险:
(1)如果小李的房贷没有违约,保险费就白给保险公司。
(2)如果小李的房贷违约了,保险公司要赔偿差额。
保险公司估算了一下,收取了不便宜的保险费用就同意了银行的投保,而这种保险就是信用违约交换(CDS)。这时候,小张(美国投资机构)就彻底放心了:万一出事,起码还有保险公司来赔偿;只要保险公司可以赔偿,住房抵押证券(MBS)和债务担保证券(CDO)都可以买买买。
在2006年之前,美国出现了将近20年的经济繁荣期,美国投资机构通过投资住房抵押证券(MBS)和债务担保证券(CDO)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益。
以至于各种养老基金、外国银行等都放心购买了。2006年之前,次贷的违约率一直维持着很低的程度,以至于多数人认为以后都会这样。
火烧连环船:当没有钱偿还次贷了
2006年,美国经济开始放缓,小李们开始失业,开始没有钱还房贷。在伯南克的计算中,房价崩塌不必然会导致金融危机,因为全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的数量不就是美国股市一次大跌的量级。以美国当时的经济规模,这种冲击是扛得住的。
但是,伯南克和美联储逐步发现,在次级抵押贷款(SML)基础上,住房抵押证券(MBS)、债务担保证券(CDO)和信用违约交换(CDS)的规模超过了自己的最坏打算:因为连银行和投资银行都大量相互买入对方的这些产品。
当小李们的违约不断发生,这就意味着这些产品的价值正在无限趋近于废纸。当银行和投资银行出现了大量损失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保持现金。在传统的银行危机,是储户挤兑银行;在次贷危机,是银行挤兑银行,银行担心另外一家银行会倒闭,因此不敢借钱给其他银行。
还记得银行们向保险公司投保了吗?美国保险公司最终发现,其实他们是根本赔偿不起这些保险合同。而银行也发现了这点,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不再向保险公司贷款,反而全力要保险公司赔偿保险金。
次贷危机,就是爆发于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抱团式破产。这就有点类似于当年的“火烧连环船”:没有火的时候,抱团的确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只要这个系统开始着火,就没有任何人可以幸免,这就是系统的脆弱性。
华尔街拿到钱,但是……
美联储前期采取了降息,同时也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角色,给华尔街贷款。也就是,华尔街的大银行需要多少流动贷款,美联储就提供多少,美联储一次性拯救了这些大银行。
但这些大银行却继续不愿意借钱给其他银行和企业,最直接的理由就是:在金融危机中,任何企业都非常脆弱;不借钱,只是少赚钱;但借钱,就很可能会亏本。
1929年大萧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无法从任何地方借到钱,除了倒闭没有其他可能性。一旦大规模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到20%,消费力就会极速萎缩,这就开始大萧条的死亡螺旋。
剩下的问题就是:如果华尔街不肯放水,伯南克和美联储怎么办?
伯南克大招:量化宽松
幸运地是,伯南克对大萧条的研究,就是美联储当时当地本应该做什么事情,真正的治疗瘟疫的药方是什么。
不幸地是,伯南克这张药方其实从来没有实验过,次贷危机就是第一次使用。
这张药方就是:量化宽松(QE)。传统意义的“最后贷款人”,就是中央银行贷款给银行,由银行贷款企业;当银行非常不愿意贷款给企业的时候,量化宽松(QE)就是中央银行“直接”贷款给企业。
只要银行或大企业发行债券,美联储设立的子公司就会无脑买入,还故意要求很低的利率。例如,明明市场要求4%的利率,但美联储只要求1.5%。作为银行或大企业,肯定就不会找华尔街银行去贷款了,直接发债券就是最好的选择,反正美联储已经承诺了将会无脑接盘。
华尔街银行现在只有两条路:
(1)比美联储更低的利率,向银行或大企业贷款,否则根本贷不出。
(2)放弃大企业,把钱贷款给中小企业,利率可以收高点。
无论选择哪条路,美国经济都不会从次贷危机演化为大萧条,因为企业在金融危机的时刻依然可以获得融资,而且融资成本不算高。
永远不要和美联储对赌
《金融的本质》落脚点就是,伯南克当年是如何应对次贷危机。历史证明了,伯南克的应对方案成功使得美国避免了陷入大萧条。因此,2009年伯南克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但是,量化宽松也存在严重的副作用。
首先就是“大到不能倒”的风险。只要华尔街抱团,美联储无论如何都要拯救华尔街,不管什么代价。那这就可能衍变成为更大的金融危机:华尔街尽管去冒险,赚钱归自己;如果亏大发了,美联储掏钱来拯救华尔街。
其次就是《联邦储备法案1913》实质上是限制量化宽松的使用。因为这等于华尔街所担心一样,没有银行可以和中央银行竞争,中央银行同时是裁判员和运动员。以至于次贷危机之后,华尔街就出现了一句名言“永远不要和美联储对赌”。
如果我们想了解美联储将会如何应对2020年的另外一场金融危机,其中一个不错的方法就是,阅读这本伯南克视角的《金融的本质》,说不定就可以预判到美联储的下一步。
《金融的本质》是以伯南克的视角来讲诉美联储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金融的本质背后就是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