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感恩舅舅舅妈的句子专题之田友泉散文丨母亲“回家”,一池白荷花

时间:2023-02-03 18:52:3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页眉

全白莲花(照片:多雨川)

陪妈妈“回家”是7月下旬中间的事。虽然只有过去半个月左右,但当时的场面现在仍然历历在目。

——2022.08.12 (农历七月十五) 田友泉


接母亲“回家”

两年前,母亲的一声声“我要回家”、“我要回家”,竟然成了她人生中停留在我们现在生活工作地——广东最后的嗟叹!也成了我们几兄妹心头沉重的烙印。

母亲是因为饱受病痛折磨,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无效,药毒性积聚在脏器形成多功能失衡进而衰弱,一步步导致的终身遗憾……

滋养了无数江汉平原儿女的长江支流(摄影:田友泉)

7月21日,故乡荆楚大地西南的明珠小镇、有着“锦绣江城”美誉的石首西郊,感受着道旁路边蛙鼓蝉鸣的节奏,盛夏时节催生着成熟中的庄稼和茁壮成长的果树林木,把田畴尽头一些时髦的别墅式建筑烘托得格外显眼……

连绵不断的田野,就在无尽的庄稼、林地和房屋之间转换,一直望都望不够。

已经享受了机械化作业的成片乡村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早就是过去式了。

老家门前的小池塘和田野(摄影:田友泉)


老家门前的小池塘,枣已经是荷叶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呢。

都说只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荷花就会开遍整个池塘……

今年门前的的荷花就有点特别,也许是一家人筹备着将停放在深圳已经有一年多的“母亲”接回老家,那些当年母亲与父亲亲手栽种的荷花,开得比其它池塘慢一些。

2022年7月22日上午九时许,“母亲”由弟弟驾车与家人及小妹护送到达故乡地界……

弟弟妹妹还在落地检测核酸的时候,我们先回到老家的兄妹及家人就到两里地外的进村大道中间去迎接母亲的“仙驾”。

其实,母亲的“驾辇”,就是存放在我们子女常年工作和生活地方的城市殡仪馆的骨灰,以及放在我们家里的她的遗像。

早上的田野(摄影:田友泉)

早上的太阳已经有些热辣了,据天气预报说的气温约有36摄氏度。附近村口非常要好的邻家伯妈等人劝也劝不住,也不怕晒,主动加入到我们迎接的队伍。

邻家伯妈固执地讲,是因为母亲前年出门去的时候和她说过许多话,这次母亲回来,她一定要好好地看看“母亲”。

其实,现在大家能看到的,就是母亲的遗像。

睹物思人、邻里姐妹情深……

晨间的水田与小径(摄影:田友泉)

大道旁的稻田青翠碧绿,偶尔见到间种的大豆叶子也是绿油油的,把生命的孕育演进得有条不紊。

偶尔有车辆轻快驶过,村道刮起一阵小风……不用去细致分辨,就知道我们要接的母亲的“大驾”还未来到。

我们停留等弟弟妹妹的地方,正是记忆中十来岁的时候跟着母亲在还是分产到户责任制的前两年,生产队还存在有养猪场原址的正对面,好久以后沿袭至今,现在都是邻组的抽水机的泵房所在地。

大家在一起讲起了一些小时候的过往。跟来的年轻人带着小孩子,逗着乐。

年纪大的长辈,和邻家伯妈讲起母亲的一些往事。

年近八十的老人话匣子一打开,就像旁边开了电闸的抽水机,一会怎么也停不了。

按道理,这虽然说不上是十分肃穆的场合,但也是我们子女迎接母亲的队伍与阵营,也是要严肃认真对待的,不然母亲生前的好友、邻家伯妈,还有不时过往的车辆与路人,他们都是眼睛,大家还都在看着呢!

邻家伯妈说着说着就落泪了……

我只记得小时候,在我们等待的抽水站对面的那边,母亲和两三个身体较差、被村组照顾的邻家伯妈、婶娘一起干着喂猪挣少量工分的活……当年这些繁琐、反复的劳作,母亲也是不胜其重。

其实,生产队喂猪也并不是一件轻松活,母亲就一直在不断地反复劳碌中,带着我们兄妹任劳任怨地过下来了。

生活把母亲的意志锤炼得更加坚强。

母亲在生产队养猪的事,好像也没有干多长时间。

因为父亲常年在外,一个星期有时都难得见到骑着我们总爱爬上去车尾座板的自行车回来,馋得我们几兄妹心痒痒的。

母亲一个人默默无闻,负责我们几兄妹的上学、生活的担子就越来越重了。

大家都知道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我们兄妹又没有那么快帮上忙省点事,等到一切都好起来了一些的时候,她却病得越来越重,最后,竟然还是在我们子女的不舍中意外地离开了我们……

想起母亲的坚强、还有不舍,大家既悲伤、也惋惜。

大家相互劝慰着,等待着……

现在,当年的村组猪舍早已不在了……整块大片的水田或者旱地,都已经成了机械化耕作大户承包为成片整齐的田畴。

那田畴深处稍显安静的区域,已有成群结队的白鹭鸟在田埂、甚至水田禾稻苗株之间觅食、嬉戏……

一幅幅自由自在的农田自然美好图景,在此一览无余。

母亲若是还在,也该是会欣赏曾经挥洒过汗水的土地上,这些发展中的生态和谐画面吧!

晨间稻田白鹭舞(摄影:田友泉)

父亲是提前一两个月赶回的老家,负责跟进把老房子修葺一新的事。

几兄妹在工作地商量着,从添加、修整、改换到重建的方案计划与步骤,以及执行之后的进度与新问题的解决,都进行得有条不紊。

我们兄弟俩各两间合在一起的二楼上面加了顶盖,厨房基本是在原址上重新砌起来的,新增加了单独的带卫生间的冲凉房,还改造出了一侧室内的卫生间……

农家作物(摄影:田友泉)

晚饭之后,太阳能板路灯照射下的村道上,行走着三三两两休闲的身影,棕榈叶扇舞得轻快又随性,俗语虽说“农家少闲月”一点也不假,但季节中的各式短装应有尽有……

偶尔有一些熟悉的面孔经过,一照面、微微有些诧异之后,能唤得出乳名的,自然是一些儿时就比较亲昵的长辈。

自然,有基于民俗风气平和,邻里相敬相亲的善因,也有小时候父母亲厚的可爱人缘之故——擦肩而过的人,只要是长辈、平辈或稍微小一点的,大都相视一笑,有的还停住脚步打一下招呼,寒暄几句……

回到老家第一天的傍晚,独自沿着小道出去,遇到邻居五十多米远住处的胡家婶娘背着一个蛇皮袋子,往我们家方向走来。若是平时,恐怕一下子还没办法认出来,试着喊了一声:“恩爷”(当地称呼比母亲年纪小的婶娘的俚语),恁哪(您)忙么子?

年逾古稀、略显苍老,已然有些消廋的她居然很快认出我来,只是在有些年纪大一些的长辈印象中,他们有的一下子难分辨出我们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因为我们兄弟两个人长得比较像,小时候又逗人喜爱,长大多年后还有长辈拿那些童年的趣事说笑一阵子……

即便是现在,究竟谁大谁小,也还是难倒了一些多年不见的邻里长辈。

岁月,真的是一把凿刻刀,它凿掉了一些记忆,让生活变得简单,让交流变得多了一些细节,也给多年不见的邻居长辈的相处平添了几分亲近磨合和笑谈的乐趣。

这位“恩爷”一开口就答,是去你家。我赶紧说,不用客气,恁哪自己好不容易喔,都七十多岁的人啦。

她说,拿一点自家菜园子种的东西给你们,没么子。

我见推辞不过,连忙说,那我帮忙来拿。说着就伸手去提,她也顺势松开手给了袋子我拿。

母亲在时,每每回一趟老家返回来时,都总是会念叨起与这些邻家婶娘伯妈的交好和往来的情谊与好处来。

的确,这些婶娘伯妈在母亲走了也不忘来家里走动,还时常带来些吃的喝的,父亲与她们交流少些,也打招呼留坐一下,但她们有时候水都不喝一口,说要去忙活,就离开了。

淳朴、实诚的农家邻里关系,就是一些沉默是金的付出。

但我们兄妹和家人也不能忘记延续着母亲的那份情谊,虽不能像母亲在时去交往,也是可以表达一些感激的……第三天的傍晚,趁着天色,兄妹几人拧着几箱“六个核桃”等作为“回礼”去她们家去拜访。

一大家子人回到老家一起感受,除了操办母亲的追思,招呼母亲娘家的亲人和我们家族的亲人及进行相关民俗仪式外,大家还是在体验了几天生活后,对老爷子回家操持的功劳给予了十分赞许。


三表哥拿着白莲花来拜望母亲

老家门前小池塘和田野(摄影:田友泉)

父亲在一些长辈亲友的建议与张罗下,提前准备并安排了沿袭乡村特点的“焗匠”到家(一条龙厨房烹饪服务)、“响点子家业”锣鼓乐队、道情师傅唱斋等民俗习惯相关事宜。

一切停当,当天的锣鼓乐声响起,亲友们如约而至。

母亲的娘家是一个大家族,现在辈分最高的就是一些舅舅舅妈——也就是母亲娘家的哥嫂弟妹……

母亲九十岁的哥哥与嫂嫂来了,七十多岁的妹妹、妹夫来了,古稀之年的大弟媳来了,六十六岁的弟弟与弟媳也来了,连耄耋之年和九十三岁高龄的三位叔伯嫂嫂也分别代表他们家远在外地省亲的儿子儿媳及自己,看望母亲来了……

几位六十多岁的侄子、侄媳妇与姨侄女、姨侄,以及小一些的姨侄、姨侄媳妇,也就是我们的表哥、表嫂都来了,拜望母亲来了……

姑奶奶家热闹交流的表叔、大表姑及表姑父、小表姑等几位也来了,看望母亲来了,有的还在帮忙张罗现场相关事务……

二爷爷家的小叔、小婶以及小姑、三姑、三姑父、幺姑、幺姑父及部分家人来了(有的事前就有一些互动与联络),都来看望母亲了……

江北的自家族亲幺爷爷以及叔辈亲人们来看望母亲了……

城里的几位战友闻讯,也来拜望母亲了……

邻里母亲相熟的伯妈婶娘也来了,来看望母亲了……

一些我们孙辈的孩子,在房前屋后追逐打闹、跑来跑去,有的还在玩躲猫猫……

看着这些小淘气,带他们的表亲兄弟姐妹们呵斥着,伸手作势要打,却又不忍下得去手……

这些未来的花朵与栋梁,是需要呵护的,即便是在这种严肃的场合,我们也是他们的保护者;哪怕是在他们的父母跪拜时,也是“祈求”母亲要“保佑”他们健康成长的!

他们的顽劣活泼和调皮可爱,直叫人看在眼里,也只有把欣慰和成长的期盼暂时埋在心底里……

白莲花(摄影:田友泉)

跪拜的子侄辈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比我们年长两岁的大姨家三表哥,一进我们老家门时,手上的一朵白莲花,就映入了我的眼帘,泪水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

我赶忙向母亲的遗像禀告:三哥来哒!姆妈,三哥拿的白莲花来看望恁哪哒!

被唱道情的道观师傅折了一段荷杆立到桌子上的这朵白莲花,也映出了亲友们眼中的泪花,特别叫人动容!

平日里交游甚广、勤劳节俭也受人尊重的三表哥,两年前还在两三千公里之外的花木繁盛时节,四处追逐着花香蜜源,伺弄着他心爱的蜜蜂呢……

近来又移师家乡附近,寻找枣花、桂花、槐花等蜜源。

我突然想起,曾经品尝过他蜂蜜的乡邻和我们,一直在他忠义敦厚、诚实可信的口碑中追寻并印证着他时时刻刻践行着处处留心、细致敏锐的情意和表达——这也该是他对生活中的蜜源敏感与缘分的关联和体现吧!

感谢所有来看望母亲的亲人长辈、平辈、晚辈与乡邻友人们!

感激所有来拜望母亲的表亲兄弟姐妹们!特别是像三表哥这样,让我们感受到特别用心、令人难忘,一下子就能叫人回忆起当场!

“白虹贯日”(摄影:田友泉)

依稀记得那天追思活动的下午临近傍晚时分,有人发现西方天空中出现了“白虹贯日”的奇特现象……

一些长辈、老人们议论着……

参考“白虹贯日”的典故出处及相关文字,有一些除了《战国策·魏策四》的“精诚感天,白虹为之贯日也”的忠义,其实是世人赞赏节操之首——事实上是围绕着传说战国时聂政、荆轲行刺,曾出现白虹贯日的天象的故事,后世以此引用来比喻精诚之心感动了上天……但其中所尝试的冒险精神却与时下追思的此情此景大为牵强,实在不能相提并论。

骆宾王《边城落日》中的“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虽说是自述,倒还说出了几分报效王朝的忠心,这里的“精诚贯白虹”也是值得肯定的。

“太白夜食昴,长虹日中贯”,是李白《南奔书怀》中的句子,这里用“白虹贯日”的传说,这里的“长虹日中贯”,既是坦率地表白自己效命王朝的忠诚可以感动天日,也是代表着文人们沿用“白虹贯日”典故的一种习惯与肯定。

七月的一篇《七言追忆六首丨父子俩写给一个人的古诗》虽有提及,那只是与父亲的三首七言诗一共六首,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的一个小集子。

这里,却是我们兄妹几人感受了亲友们浓郁的情谊和追思现场之后的真实记录和表达……

此处,个人以为,是一种朴素的回归与感应的交织情绪居上:一是对精神家园的眷念与割舍之际的期盼。

母亲在弥留之际,就念念不忘道:“要回去”,“要回去”……这其实就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近乎于梦中祈求般的思乡心愿。

恰巧就是这些,对于常年身处异乡、作为游子的我们,不亚于是一次撞击心灵震撼般的启迪与警醒——别忘了自己的故土和家乡!

长辈、老人们说,这是上天在旌表你妈妈的忠义之心咧!

我们已经无处找回母亲的音容笑貌,但听罢此言,心头释然,长辈们似乎是在宽慰我们子女……难为了长辈、老人们!

惟愿慈母入土为安,永享安宁!

想想,这么多亲人都来看望母亲了,母亲天上有知,一定是欣慰的!


母亲回家,难忘白莲花

翌日清晨,母亲在亲友代表的集体“护送”下,顺利安葬在事先选好的墓地——就在我们曾经的祖屋附近。

母亲当年,就是在这里的祖屋,生下了我们兄妹几个人。

即将起身告别时,我突然抱着母亲的墓碑,不舍地喃喃泣声:

姆妈,这里就是恁哪生我们兄妹的老屋旁边……

一朵白莲花,飞向香火燃起飘散的树林上空……

母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散文#

【图/文整理:田友泉】


温馨提示:

文学图、文稿,除原创作者作品版权之外,评论及其他文字与编辑图文内容权属归“风采世界”所有,任何转载请署作者名,并备注出处。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