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对狄更斯作了如下评论。“狄更斯不仅是反映现实的作家,而且竭尽全力在现实中发挥作用。
”狄更斯最初发表的长篇小说名字叫《匹克威克外传》,他起初用的笔名叫“博兹”,他的崇拜者们总是急不可耐地等邮车为他们带来“博兹”新一册的蓝皮书。
第一期刊登《匹克威克外传》的杂志,只印了四百份,到第十五期时,单单预定的已经超过了四万本。该作品畅销全国后,很快又传到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
今天,已经没有一个国家不知道他笔下的小尼古拉斯·尼克贝,还有《雾都孤儿》中那个可怜的小奥利维·屈里斯特,以及《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科波菲尔。
没有一位作家能像狄更斯这样雅俗共赏,深受读者的喜爱,并且其受喜爱的程度始终有增无减,简直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
1853年12月,狄更斯决定公开朗读自己的作品,全英国都为之疯狂了。人们早早来到现场,把大厅里挤得水泄不通,有的靠在大厅的柱子上,有的干脆爬到讲台底下。
在美国,读者的热情更是热烈非凡,为了一睹狄更斯的风采,人们不顾严冬酷寒,直接从家里搬来床垫,睡在售票处,吃饭也不回家,直接让附近餐馆里的侍者送食物过来。
当狄更斯去世的消息传出来时,整个世界都为之惊慌,所有陌生人都互相转告,伦敦城更是陷入了惊慌失措的状态。
狄更斯被安葬在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又名西敏寺)里,长眠在莎士比亚的旁边,成千上万的人拥到那里,为他摆上蜡烛和鲜花,几十年间,来纪念他的读者从没有间断过。
作者茨威格有一句话总结得非常好:
“巴尔扎克的主人公要使世界屈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人公却要超越这个世界。两者都鼓起超乎寻常的劲头,他们射箭的目标都是永无止境。而狄更斯跟他们完全不同,他笔下的人物全都是谦虚谨慎的人,他的理想人物都充满了市侩气。”
狄更斯笔下的人物没有什么英雄气概,往往只是一个心满意足的普通人,一个奉公守法的小市民,因此,狄更斯所有的小说中,都弥漫着人间烟火的俗气。
他笔下的人物,常常是在伦敦附近有幢房子,窗外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有一个小花园,一年有一百英镑的进项,娶一个漂亮的太太,生一群孩子,桌上常常有像样的菜肴招待朋友,这样,他就拥有了一大把的幸福。
那种心满意足,正如狄更斯自己的那句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狄更斯的作品给世人带来了快乐,也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有钱人开始创办基金会,心肠冷酷的人,开始在街上施舍穷孩子们,政府也开始改善穷人的住房。
通过阅读狄更斯的作品,英国许许多多的穷人,还有那些天生不幸的人,命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种良性的影响力就是狄更斯的伟大之处。
1870年6月9日,狄更斯因患脑溢血,在他喜欢的盖茨山庄离开了他热爱的人世。
他死后被安葬在西敏寺的诗人角,葬在著名的莎士比亚的墓旁,他的墓碑上面写着:
“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