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卢梭名言书签】新鲜出炉大学生喜欢的15本好书

时间:2023-02-05 17:06:0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2015商务印书馆人文社会科学好书评选》大学读书会评选结果刚出来!

大学时期是很多人一生中最黄金的读书岁月。

2015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好书评选得到了很多读者的支持,尤其是大学生读者对此表现了很高的热情。

以下是19所高校22个读书会投票产生的15本好书(读书会名单附后),非常感谢所有参与该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

1.《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

中国好书(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5年4月)

光明书榜(《光明日报》,2015年5月)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15年5月)

中国好书榜(百道网,2015年5月)

你相不相信植物会告状?

它们说《红楼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

《红楼梦》前 80 回平均每回出现植物 11 种,后 40 回每回 3.8 种。

《草木缘情》是一座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

不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就无法了解它的美。

2.《人类婚姻史》

本书是芬兰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爱德华·亚历山大·韦斯特马克(1862-1939)最具代表性的成名之作。该书于1891年在伦敦用英文出版,当即在西方学术界和思想界引起轰动,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部著作的主旨在于论证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古老性和永恒性。

韦斯特马克认为最早的社会单位是“家”,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的天然倾向和最早、最基本的婚姻家庭方式,这种倾向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面对死亡的人》(上下卷)

《新京报》2015年2月榜

该书知识丰富,思想深邃,十分详细地阐述了死亡的历史……一部非凡的作品。

——罗伯特·尼斯比特,《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毫无疑问,这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为未来的死亡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标准及目标。正如此前阿里耶斯的一部关于儿童史的著作成为了该研究领域的典范之作,衡量其他同类作品的水平一样,未来关于死亡历史的著作,必将借鉴这部伟大的综合性著作,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阐释、修正和取舍。

——劳伦斯·斯通,《纽约书评》

该书的出版对西方死亡学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它奠定了一套对死亡观的话语解释系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阐释、修正和取舍的基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中兴起了新的学科——死亡学,而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阿里耶斯1977年所著《面对死亡的人》一书则起了开创性的作用。本书展现了西方从中世纪早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对死亡态度的历史。阿里耶斯的著作奠定了一套对死亡观的话语解释系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阐释、修正和取舍的基础。

4.《野草离离——角落中的绿色诗篇》

且驻足聆听,那些角落之中生生不息的野草,

在肆意的践踏中,在卑微的餐桌上,在忽略的时光里,如何吟唱三千年的荒野长歌

用中国古代博物学的眼光,以生态和文化两方面视角,对于被现代人遗忘而古时国人所熟知的不起眼的小草,重新予以诠释。作者将野草食用和名字、评价等流变结合起来,让本书具有了传统的美 ;此外,作者结合自身认识草类的经历以及科学分类上的故事,让本书带有都市现代的情调。可堪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便读者随时随地发现身边的自然之美,并能够体验身边的大自然所寓含的诗情画意

作者简介:

王辰,笔名天冬,1981 年生于北京,科普作家,自然摄影师。北京师范大学植物分类学硕士,现从事科学传媒相关工作。曾出版《华北野花》《中国湿地植物图鉴》《亲近野花野草》《聆听树木之语》等十余部图书,发表科普文章四百余篇。游走于城镇与野地之,接受荒郊野岭与繁华都市的双重磨砺。

5.《哲学家死亡录》

《纽约时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独立报》《开卷八分钟》等数十家媒体推荐,《新京报》2015年度书单(3月榜)推荐。

关于190余位哲学家之死,精彩又搞笑的奇闻轶事……不要看到上下几千年就晕……这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

——《纽约时报》

难得的哲学家写就的畅销书,有太多好玩的段子,但却是在很严肃地思考死亡与虚无主义的问题。

——《开卷八分钟》

如果让我写一本书,我将会做一个记录各种死亡的登记簿,再加上我的评论。教会人们死亡的人也将教会他们活着。学会了怎么死的人们就会忘记如何做奴隶。

——蒙田

不懂好好死的人也不会好好活。

——塞内卡

6.《细说三国》

“现代讲史第一人”黎东方先生作品

独创“细说体”讲史:

分则为独立的历史故事,合则为一朝断代信史。

70年前如何讲三国?

7.《可爱的契诃夫:契诃夫书信赏读》

著名翻译家、契诃夫研究专家童道明翻译并赏读最具趣味及阅读价值200 多封书信。作者生活照、手迹和译者手迹插页,赠送精美书签,极具珍藏价值。

中国好书(2015年2-3月)

光明书榜(2015年4月)

契诃夫一生著有四千多封书信,被誉为“19 世纪俄罗斯文学奇观”。契诃夫研究专家、著名翻译家童道明先生甄选出契诃夫最具趣味及阅读价值的两百多封书信,包括契诃夫与俄罗斯文艺界巨擘托尔斯泰、高尔基、柴可夫斯基、蒲宁等的交往;罕见的写给妻子克尼碧尔的情书;在“德雷福斯案”、声援高尔基等重要历史事件中的正义无畏之举。

童老撰写的赏读文字则富于细节,行文幽默且不失深度,读者藉此可以真切得见一个风趣幽默、鲜活真实的契诃夫,亦能深切感受到一位学者与其研究对象跨越时空的灵魂对晤与相契,令阅读他们的过程如沐春风。

8.《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疆域》

人类文明已迈入“文化时代”,

货币战争后是“文化战争”,

文化自觉关乎民族兴衰。

《智能》法国秋季新版同步上市,发问移动互联网时代:

谁将打赢文化战争?

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代,下单购物、打车、吃饭、出行的你,是否已经成为由网络塑造的新物种?

“硬件是中国的,软件是印度的”?拥有数字化主权是每个国家的深切愿望,斯诺登事件让这一愿望来得更为迫切……

是精神侵蚀还是文化融合?地理版图、商业版图如何演变为文化版图?《智能》,法国秋季新版同步上市,发问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疆域。

9.《艺术社会史》

历经十年,写就一部扎根于社会历史背景的恢宏艺术史巨著

以艺术为线索,叩问几千年来波澜壮阔的时代精神变迁。

本书不仅对从石器时代到20世纪初的欧洲艺术发展史进行了笔酣墨饱的勾勒和阐释,讨论了包括造型艺术、文学、音乐、建筑、戏剧、电影、综艺演出在内的形形色色的艺术现象,更为重要的是,系统地将跨学科方法应用于艺术史研究,对各种艺术现象进行跨学科的考察和分析,在哲学、美学、宗教学、经济学、社会学、思想史、文化史、心理分析、电影理论等十来个领域纵横捭阖、来回穿梭,为艺术史研究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视野。

10.《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纪念钱穆诞辰120周年

集钱穆先生阅读《论语》心得之大成

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将来此书,应该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

今天的中国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我是对每一个识字读书人而说。

——钱穆

11.《大书特书》

“《时间简史》卖了八百万本。这个星球上能看懂的可没有八百万人。八百人都没有。可能有八个人能看懂吧,但我不是其中之一。买下这种书的人会把它放在靠近前门地方一年左右,有时候会用来压一压邮票,或者砸向变心的情侣的后脑勺。”

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书店一家家倒闭,读书的人也跟着减少了,书将何去何从?昆南和许多爱书人一样也在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本书虽然是在书处在一种困境之中所产生的思考,但作者用他富有感情,同时尖刻有趣的笔风讲述自己与书结缘、相恋到无时无刻不能分离的故事却生动有趣,让人笑不可抑。不同于坐而论道、与读者保持距离的书之书,《大书特书》会让真正的爱书人难以忘怀,并刺激他们读更多的书。

12.《屠猫狂欢》

一场诡异的屠猫事件开启

探寻法国人如何思考的历史考察,

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通俗著作

《屠猫狂欢》是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历史协会主席罗伯特·达恩顿的代表作品。本书围绕十八世纪三十年代末,巴黎圣塞佛伦街一群工人虐待并屠杀了工厂周围所有的猫,特别是他们工厂师傅老婆的宠物猫的事件展开,详尽描述并解释了这一诡异的事件,由此展开对十八世纪法国人的思考方式——不只是人们想些什么,而且包括他们怎么思考——的论述,并通过解读“鹅妈妈的故事”、“小红帽的故事”等童话故事以及警察档案和知识树等多种文化现象,对法国文化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13.《生活之路》

托尔斯泰临终绝笔,关于信仰、灵魂、爱、幸福、生命等永恒话题的终极探讨。

本书是托尔斯泰的绝笔之作,是一位伟大文学家对人生、社会的最后思考和总结。

全书分为三十一章,每章探讨一个专门问题,包括信仰、灵魂、上帝、爱、不平等、暴力、国家迷信、真、恶、死、幸福等主题。

本书是各种阅读笔记、警句格言、寓言故事和思想札记等的集成,广泛汲取了人类思想的精华,而写作却如同经书般简洁和朴实,力求“使它们更加简明,使它们适应所有的人,适应每一个人”。

14.《爱情小说史》

世界第一部关于爱情小说的世界通史,

一幅波澜壮阔的爱情文学壁画。

从《变形记》《特里斯当与伊瑟》到《洛丽塔》《情人》,皮埃尔·勒帕普徜徉于经典爱情作品的世界里,重新对八十余部世界著名爱情小说一一作了解读。他不带任何偏见,对阿普列尤斯、塞万提斯、卢梭、歌德、斯丹达尔、福楼拜、托尔斯泰、弗吉尼亚·伍尔夫、菲茨杰拉德、昆德拉、杜拉斯等作家及作品作了逐一介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爱情文学的壁画。

15.《弗洛伊德传》

大师巨献 传记经典

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迄今最全面、最完整、最细腻的弗洛伊德传记;大师笔下的大师,为我们的时代而写。

——《华盛顿邮报》

这是一部将精神分析、个人传记与历史时代相结合的著作,显现出探索宏观的时代脉络和微观的个体生平交织辩证的创作理念。全书将弗洛伊德的一生分为奠基期(1856—1905)、深究期(1902—1915)、修正期(1915—1939)三个时期,全景呈现其生命历程与学术生涯。

弗洛伊德如何使他的传记作者们退避三舍?试图“让传记作者干点苦差事,我们不要让他们太好得手。”

因为“我销毁了过去14年来所有的笔记、书信、科学摘要和我的著作手稿。”

在弗洛伊德即将迎来160周年诞辰之时,彼得·盖伊为我们拨云见日,让我们了解弗洛伊德其人,了解精神分析学说真面貌。

附:2015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好书评选大学读书会评委团

(按照汉语拼音排序)

北京大学史记读书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凌云文学社

北京化工大学学生会学术科技部

北京理工大学微尘志愿者协会

北京林业大学初见文学社

北京师范大学五四文学社

北京外国语大学言心文学社

北京邮电大学信通工程学院读书会

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古社

华北电力大学《大学人文》编辑部

吉林大学学生励志读书社

山西师范大学春秋读书会

首都体育学院六月文学社

外交学院知行学会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读书会

中国传媒大学青果文学社

中国科学院大学流景文学社

中国人民大学日知社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中国读书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研究学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团友会

中央民族大学十月文学社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在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店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