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今年72岁,“不知道数字”的外号已经和她在一起50年了。
俺妈22岁结婚,婚后三天爷爷就跟她分了家。
爷爷说:“老三家的,就这三缸粮食,你先挑吧。”看着眼前两大一小缸的麦子,俺妈不假思索地说:“俺要小缸。”
事后,爷爷逢人就说:“俺老三家的,分不清大小多少,就不识数。”就这样,俺妈“不识数”的绰号便在村里传开啦。
三年后,爷爷因病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弟兄三个开始每月轮流照顾他。每次轮到俺家时,俺妈提前三天就去接他。
二伯说:“还有三天才够一个月呢,你后天再来吧。”俺妈羞怯地说:“俺也不识数。今儿既然来了,就让俺把咱爹接走吧。”
一个月后,等到大伯家要接走爷爷时,俺妈往往要多留爷爷一两天,每次的借口总是那句,“俺也不识数,好像还不到一个月哩”。
久而久之,俺妈“不识数”的绰号在村里就叫得更响了。
1992年我上高中,需要用粮食换粮票,俺妈让邻居大哥拉了满满一“奔马”三轮车麦子到学校。
负责换粮票的老师打趣地说:“这总共是1200斤麦子,你给恁闺女一个人换这么多?”
“俺也心里没数,管他多少斤类,吃饱好学习。”
俺妈乐呵地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嘛。”我当时作怪地想:不是人家说你,这“不识数”的名声都传到学校啦!
疫情肆虐无常,俺妈居住的小区也屡次被封。
人心焦灼,物资难购,俺妈用心经营的小菜园立即成了大家眼羡的对象:那笔直挺立的小葱、娇嫩欲滴的青菜、红肥绿瘦的辣椒、硕大健壮的白菜、风姿绰约的芫荽、潇洒傲娇的豆角都惹得大家垂涎欲滴、跃跃欲“摘”……
终于,有一青年手提一兜水果,讪讪地来到俺妈跟前,诺诺地说:“婶儿,用俺类水果,换点恁类青菜吧……”
俺妈当时正埋头逮菜青虫,听到说话声一时间没明白他的意思,便怔怔地望着他,没说话。
这人一看俺妈的表情,误会了她的意思,便着急地说:“俺还给钱类——只要恁给俺点青菜,俺还给钱类——恁这菜太喜欢人啦……”
俺妈一看他急迫尴尬的样子,哈哈笑了起来:“嗨,自己种的菜,随便吃。”
当俺妈将满满一大兜各色蔬菜递到那人手里时,小青年慷慨地将一卷钱塞过来,俺妈半嗔半怒地说:
“你是不知道我的外号吧?——给咱小区的人都说说,谁家缺青菜了,不用打招呼,免费随便吃!——就说是那个‘不识数’老婆儿说嘞!”
嘿,这次“不识数”三个字倒是说对啦!
小侄十二,喜欢Rap。只要有人提到俺妈“不识数”,他都要说唱两句:
“一二三四五,俺奶不识数。做人有讲究,不是大老粗。咱都学习她,干事不糊涂。像她不识数,大家才幸福!嘿~哈~,才幸福~,才~幸~福~”
得,老妈这“不识数”的大名要辈辈儿传啦!
作者简介:
赵俊芳,教师,许昌市作家协会会员,长葛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曾在省级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曾荣获许昌市、长葛市特等奖、一等奖。
执文之手,与子偕老。笔尖拙劣,但书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