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51年,山东曲阜,68岁高龄的淑良夫生下了他的第11个孩子,这个刚出生的孩子丑陋的惊喜震惊了天人,头顶周围升起,中间生命凹陷,从远处看起来像丘陵峡谷。他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
[微风]少年孔子,饱经磨难
孔子母亲颜氏系三房,孔子的上面还有九个姐姐和一个跛足的哥哥,三房的子嗣注定了孔子家庭地位低下的命运,更不幸的是,叔梁纥在孔子两岁时便离开了人世,苦难的命运过早地降临在了幼小的孔子身上。孔子长相怪异,小时候经常被姐姐们捉弄,而且被她们驱使干各种各样的杂活,15岁之前,放过羊、看过仓库、驾过马车、当过红白事吹鼓手,可谓尝尽了人世间的心酸苦楚,但苦楚的生活并未折断孔子追求大道的翅膀,反而愈加磨砺打磨了自身心志。
孔子五六岁时,总喜欢穿着小号祭服,摆弄祭器,对礼乐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孔家虽穷,终归是破落贵族,家中还保留着大量的藏书,这也是孔子15岁之后投身学习的最大依仗。
[微风]青年孔子,传道授业解惑
15岁后,孔子开始专心学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当然,学习也是为了求仕,为了重返贵族阶层的荣誉。
青年时期,孔子的士大夫贵族梦头一次受到了无情地践踏,或许此事也坚定了孔子誓用礼乐重构社会秩序的决心。鲁国季孙氏家举办“飨食宴”,邀请城内的士大夫贵族参加,孔子也慕名盛装出席,但到了门口,管家阳虎拦着不让进,这个阳虎与孔子身形一般,但更加高大威猛,他不让孔子进入季孙氏门庭,还羞辱孔子,孔子敢怒不敢言,悻悻而走。
大丈夫能屈能伸,既然打不开仕途,那就传道授业,青年孔子当起了老师,收徒办学堂。刚开始,贵族并没有理睬这个无钱无势的无名小辈,直到孔子喊出了“有教无类”口号后,贵族阶层的视线开始关注孔子,且在知识垄断的春秋时期,孔子的学费仅仅是一条腊肉或一只大雁,简直标新立异。
噱头有了,还要有拿得出手的真才实学。那年纪轻轻的孔子如何立足呢?教学相长是孔子教学的法宝,而且丰富的经历也为孔子洞察不同的人生情态提供了支撑,学生同样的问题,却有不同的回答。不仅如此,粗鄙的少年经历,也练就了精湛的射、御、数、钓等御世技能,这也是折服众弟子的亮点,当然,孔子并不推崇这些技能。
19岁时,孔子娶了宋国的丌官氏为妻,次年,生下了孔鲤。后来母亲颜氏去世,孔子安排了父母合葬,并垒起了一座四尺高的坟,三年守丧。孔子认为,父母抚养孩子三岁后,方能独自说话行走,故守孝三年。
35岁时,因斗鸡之乱,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击败,鲁公逃到齐国,孔子带着徒弟,也愤然的离鲁赴齐。孔子来齐后,受到齐景公的重视,但一年后,孔子仓皇归鲁,因为孔子的治国理念动了士大夫的奶酪,齐国大夫想杀他。
回鲁之后,孔子回曲阜继续潜心讲学,各国学子慕名而来,最终形成了贤士七十二、弟子三千的教学盛况。
[微风]老子临别赠语
在此期间,孔子专门奔赴周王朝的都城洛阳,手托一只大雁拜见了老子。孔子见老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老子说了啥,史料记载很少。老子送别孔子,曰:“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够富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孔子回来后,对弟子感慨说:“老子真是天上的龙啊!”
[微风]壮志未酬,14年颠沛流离的游学生涯
鲁定公九年,51岁的孔子登上了鲁国政治舞台,五年时间,官职飞升,从都城行政长官、司空到大司寇,一路做到代宰相,而且政绩斐然。对外,对抗强齐,扩大版图,对内“堕三都”,加强王室权力,诛杀少正卯,肃清思想毒瘤等等,鲁国在孔子治下,颇有起色,但这引起了齐人的警惧,齐大夫黎锄设计,向鲁赠送女乐文马,诱使鲁定公不问朝政,孔子最终与鲁公分道扬镳,去鲁适卫,孔子的讲坛也被权臣端掉。
之后,孔子开始了14年颠沛流离的游学生涯。在这14年中,孔子及徒众不辞劳苦的辗转各国,坚定的宣扬儒家政治思想,有时也如丧家之犬一样,仓皇逃命,但孔子依然笑看风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但孔子的政治理想终究与春秋战国的大时代相脱节,历经十四载不得重用,最终年近70岁高龄的孔子抑郁还乡,再登杏坛。
近70岁的孔子,在最后的几年生命中,名乐、正《诗》、学《易》、著《春秋》,即使不能匡时救世,也誓要做后世帝王师。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卒于曲阜,享年七十三岁。
子贡曰:“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微风]朝闻道,夕死而已
孔子生活的时代被称为“文明轴心时代”,同时期出现了释迦牟尼、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众多哲学思想家,幸甚,孔子及徒众为我们留下了《论语》,让我们有机会触摸到那个时代的伟大思想。
01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学而篇》
承诺符合义,说的话就能兑现。态度容貌庄重矜持合与礼,就不招受侮辱。
0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篇》
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担心;我担心的是我不了解别人。
0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篇》
以德治国,如北极星一般,众星拱之。
0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篇》
现在所谓的孝,能够养活爹娘就行了。但犬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不严肃恭敬的孝顺父母,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犬马有什么分别吗?
05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篇》
我与颜回整日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看上去很愚蠢。等到他反省自问时,也能阐释出有价值的观点,颜回根本不蠢。
06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篇》
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你想说的话,先去做出来,然后再说出来。”
07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篇》
子张学习为官之道。孔子说:“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可靠的地方,谨慎的说出,就能减少错误;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谨慎的执行可靠的部分,就能减少懊悔;言语错误少、行为错误少,就这是为官之道。”
08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八佾篇》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发问。有人说:“谁说孔子懂礼呢?他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请教别人。”孔子说:“这正是礼啊。”
0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篇》
已经做的事不用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需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必再追究了。
10放于利而行,多怨。---《里仁篇》
依据个人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的怨恨。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篇》
看见贤德之人,便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之人,便应该反省自己。
1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篇》
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必须离乡,必须有确定的去处。
1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篇》
君子言语谨慎迟钝,行动要勤劳敏捷。
14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公冶长篇》
有人说:“冉雍有仁德,但无口才。”孔子说:“何必有口才呢?强嘴利舌同人家辩驳,常常被人讨厌。”
15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公冶长篇》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欺辱我,我也不想欺辱别人。”孔子说:“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16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公冶长篇》
季文子每件事情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后,说到:“想两次就可以了。”
17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长篇》
宁武子,在国家清明时,便聪明;国家昏暗时,便装傻。他的聪明别人赶得上,他的装傻别人就赶不上了。
18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篇》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令老者安心,让朋友信任,让年轻人怀念尊敬。”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篇》
朴实多于文采,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与朴实相当,这才是君子风范。
2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篇》
正直才是生存之道,不正直的人能生存,那是他侥幸的免于祸害。
21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篇》
君子可杀,但不可陷害,可欺骗,但不可愚弄。
22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雍也篇》
何谓仁人?自己站得住,也使得别人站得住;自己事事行得通,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篇》
教导学生,在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启发他,在他想说出来说不出的时候引导他。教育引导他一方面,而得不到其他方面时,便不再教他了。
24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篇》
徒手与猛虎搏斗之人,无船涉水过河之人,我是不与他们合作共事的。遇事谨慎小心,战战兢兢,善于谋划成事之人,我喜欢与这样的人共事合作。
2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篇》
如果可以求得财富,就是做市场的守门卒我也干。如果求不得财富,我还是做我喜欢的事情。
26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已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篇》
互乡这个地方的人难以交谈,孔子却接见了一个童子,学生非常疑惑。孔子说:“我们要肯定他的进步,一味地盯着他们的过失,何必做的太过。既然诚心来拜访,何必紧紧抓住他的过去不放呢?”
2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篇》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2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29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篇》
容貌端庄不知礼,则劳倦疲惫;谨慎小心不知礼,则怯懦退缩;勇敢果断不知礼,则盲动闯祸;心直口快不知礼,则会尖酸刻薄。
30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泰伯篇》
容貌整齐端庄,避免别人的粗暴无礼;脸色严肃端正,则容易使人相信;说话时,注意言辞声调,则会避免错误不合理。
3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篇》
不无端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尊。
32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乡党篇》
孔子在平时生活中,恭顺木讷,好像不能说话的样子。在朝堂上,说话流畅,但也是言少谨慎。
33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颜渊篇》
棘子成说:“君子有好的本质就足够了,何必以文采、礼仪、形式来展现呢?”子贡说:“先生这样说,有失偏僻。文与质同样重要。假如把虎豹和犬羊都脱了毛,那他们的皮还有什么区别呢?”
34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颜渊篇》
樊迟问孔子:“怎样提升德行,消除怨恨,分辨惑事?”孔子说:“先做事,后收获,就是提升德行。反躬自省,不攻击别人的短处,这难道不能消除别人对你的怨恨吗?因为一时之气,不能自制,所做之事,全然不顾自己及身边人感受,这难道不是行糊涂疑惑之事吗?”
35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篇》
子贡问对待朋友的方法。孔子说:“忠心的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如果还是不听,就应该停止,以免自取其辱。”
36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篇》
子夏问政。孔子说:“不要求快,图小利。求快则不达,图小利,则大事不成。”
37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宪问篇》
何谓全人呢?看见利益自问该不该得,遇到危险肯付出生命,长久穷困不忘平日诺言,这也可谓是全人了。
3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篇》
有人说:“以德报怨。”孔子说:“用德报怨,那用什么报德呢?我认为,以客观事实回应怨恨不满,以恩德回报恩德。”
39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篇》
4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篇》
重责备自己,而轻责备别人,怨恨自然不会来。
41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卫灵公篇》
与大家整日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尽耍一些小聪明,这种人很难教导。
4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卫灵公篇》
43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篇》
爱好仁却不爱好学习的人,容易被人愚弄;爱耍聪明而不爱学习的人,容易浮夸而放荡不羁;讲诚信而不爱好学习的人,容易被人利用伤害;直率而不爱好学习之人,容易说话尖酸刻薄;勇敢而不爱好学习的人,容易闹乱闯祸;刚正不阿却不好学习的人,容易狂妄自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