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关于生命的名言孔子】《论语》丨生命之歌,爱之极致

时间:2023-02-11 19:23:4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在之前,我连续读了4篇文章,阅读了《论语》中“人”给个人带来的四大优点。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千百年來,最主流最流行的一律如此解读:“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这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是聪明呢?”(以杨伯峻为代表)。认为里是里邑即住的地方,或者是居住之义。果真如此吗?

孔子自己曾经要到九夷那个僻远之地居住,有人说那个地方太差了,不能住。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住在陋地正可担当化育之使命!

孔子对子路说过,我的圣仁之道看来在这里是推行不了啦,我们造个木筏子到海外去!海外有没有仁德不确定也不重要,关键是孔子深怀上下求索之志!

孔子对弟子樊迟说过,一个人要恒久地守仁、行仁,即使到夷狄那样落后的地方也不能丢弃仁,"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夷狄那个地方没有仁德,更需要君子高举仁的大旗!

更重要的是,孔子讲仁特别强调人的自主自觉,“行仁由己,岂由人哉?”这是孔子的根本精神,而住处和环境是不是仁的地方,倒不是孔子所要强调的,而恰恰相反,君子更有担当善化习俗、弘扬仁德的使命。

因此,“里仁”之里,是乡里、里邑之里,是古汉语里的意动词用法,"里仁"是以仁为乡里为里邑为家园,与"安仁"相映成辉,是说与仁相伴,犹如有家园一样,让人安稳安心,这才叫美,而与邻居、住处有没有仁德无关!

所以,下面紧接一句,“择不处仁”,是说在选择人生的道路时,如果不能确定(处)在仁的方向上,这怎么叫明智呢?显然,这段文字,孔子是讲人生理想应当选定在仁的方向上,并且始终与仁相伴,这才算拥有了美好的人生!

仁,有如家园之美,所以也是生命的乐园与寄托: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我们常说的“杀身成仁”就是出自这里。孔子热爱生命,主张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生命,要“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等等。他主张人生既要活得像仁者那样庄重如山,“仁者乐山”;又要活得像智者那样灵活如水,“知者乐水”,讲求既原则又灵话的理想人生,决不去与乱世昏君愚忠死磕。

但对于志于仁、行于仁的志士仁人来说,这种“里仁”、“安仁”更有着特殊的赋予:仁如家园,家在则人在,家破则人亡,爱仁如命!真正是“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特别是在命与仁对决不能两全的危险境况中,志士仁人则视仁为高于生命高于生存的灵魂寄托,做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正可谓:爱之深切处,见危而授命!

《论语》中被孔子称许仁人的六位,他们是:离开昏君商纣王而出走的微子,规谏纣王不听而装疯为奴隶的箕子,因谏纣王而致剖心的比干;为礼让君位而隐遁又为耻食周粟而饿死的伯夷叔齐;不为所辅佐公子纠而死节却去为政敌公子小白的宰相从而成就霸业的管仲。他们以不同的生死形式,诠释了仁之大义:仁是一种真情大爱,一种善美追求,一种灵魂寄托,一颗光明之心,它足以烛照天下,为世景仰!

文天祥被捕,就义前高悬光明之心:“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是对孔子“杀身成仁”和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大义的生动写照!

孔子主张的“杀身成仁”和孟子发展的“舍生取义”不断汇流积淀,逐渐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铭刻在我们民族的骨子里,逐步形成了担当使命、不畏强暴、为正义理想而奋斗的民族气概,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华美乐章。

朋友,我是清如静如,力求按照"义理"全面系统地"照着说"《论语》,很高兴与你对坐经典!

(图片借用网络)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