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文本/周示威|燕子照片|网络
农村老家有一个习俗,60岁以上的话,子女都要给父母过生日。
生日寿宴,图的就是人丁兴旺、热热闹闹、团团圆圆这种吉祥喜庆的红红火火氛围。以此为父母祈求福禄、寿福,希望父母年年有今朝、岁岁有今日,祝愿父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身体安康,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安享晚年、儿孙绕漆等诸如此类祝福的话语。—题记给父母祈求齐天洪福,延年益寿、岁岁平安,有讲究的人家,出嫁的女儿还要给娘家父母纳寿课。纳寿课也算是当地流传的一种风俗。纳寿课是颇有讲究的,一般由出嫁的女儿给父母置办一身喜庆红火的大红衣服,寓意红红火火、压压陈岁,映射生命像火一样越烧越旺、越红火,福禄寿喜延绵不绝。纳寿课,主要就是请神灵、拜谒神灵、换人。请神灵、拜谒神灵通俗易通,就是在家中的花堂神位或其他主管寿福神灵神龛前焚香、烧纸钱、磕头作揖以表内心虔诚、恭敬的态度。所谓换人就是给父母虔诚的向老母奶奶,又叫泰山碧霞元君娘娘(一说是王母娘娘)许下一个心愿,用彩纸制作一个栩栩如生纸质形状的小人,请算命或占卜先生写上一段文书,里面注释曰:某年某月某日不孝儿女某某为父亲或母亲大人祈福纳寿等等云云。然后,择一个良辰吉日晚上在十字路口将纸质形状的小人、连同小人西天之路通关打点盘缠银两、祈福供奉纸钱一起烧掉,但是纳寿课的人不能参与换人祭拜活动,否则就不灵验了!让碧霞元君娘娘庇佑父母今后洪福齐天,身体安康,长命百岁,以此冲去坏的运气、霉运、或隐晦之气,以期延年益寿。关于民间流传的纳寿课,我没有深入考究其渊源,也不敢妄加评论其是对是错、是真是假。有时候,非主流的民间信仰文化对于心灵需要慰藉、寄托的人们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内心暗自思忖,这或许是老一辈朴实、憨厚乡人的一种精神慰藉或思想信仰,我宁愿相信它的存在。
立秋后的不几天,母亲来县城参加外甥的升学宴,临末了返回老家前,母亲私下里跟我商议说:“今年我生日你们姐弟都不要回家了吧。”母亲突然间说这样的话,我心中颇为疑惑,于是便随口问母亲,为啥已说好的过生日怎么又不过了啊?母亲说,今年天气人热,热得烦躁人,你们都整天忙着工作,再说这不都刚刚见了面,别再来回跑了啊。哎!天下父母心啊,母亲总是以这样角度处处为我们着想。自从我们姐弟三人相继结婚后一、二十年来,母亲内心的想法就是这样的简简单单、真真切切,不掺杂任何托词或谦让,心里想着生怕给我们添加丁点的麻烦,总是舍弃自己的一切想法处处为我们着想。我想这也应该是天下母亲镌刻在骨子里那份高贵无华、无私大爱的朴实、生动写照吧!
时光荏苒,星转斗移。那熟稔的儿时歌谣,将我的思绪拉回童年。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什么,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燕子秋去春来,一年年、一茬茬,燕子也不停跟随季节变迁在南方与北方之间来回迁徙着。但是,老家堂屋出厦前的燕子窝也一直在细雨蒙蒙的时光宛转里静默着,每次回老家我都特意看看那印记着快乐童年时光的燕子窝。母亲说,前几年,每年春天燕子都准时来咱家安家落户,不知啥原因这几年不见燕子来了!或许,燕子又在别的地方安了新家忘了这里吧。说这句话时母亲话里带着一份淡淡的不舍啊。或许母亲无意,但是我已惭愧的感觉,自从工作、结婚后回来的次数就逐渐少了,但母亲心里从没埋怨过我们。转眼间,母亲也七十有余了,业已步入老年人的行列。母亲的生日怎么能不过啊?!因最近一直忙于工作,母亲生日前几天我才想起给二姐他们打电话商议母亲过生日的事情。二姐戏谑地说我们都商议好了这周六过啊,你这当儿子的才想起打电话,母亲的生日没有放在心上啊,我连忙自圆其说地解释:“”哪有啊,这不是忙嘛!”
记不太清具体从哪一年开始给父母庆生,父亲比母亲大三岁,只记得最初是从给父亲过生日开始的。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总是觉得父母不愁吃、不愁穿,身体、腿脚相对还算硬朗,临时还不需要我们特别地照顾,但是我们却忽视了亲情的陪伴啊。结婚后,平日里我们大都各自忙碌于应酬、单位工作、照料家庭生活、孩子上学等日常事务,回家看父母的时间和次数也渐渐少了,都是来回匆匆又匆匆的。每次,母亲都开玩笑地笑着说,每次回家都跟掏把火似的。我们心里知道,亏欠父母的时间和陪伴太多啊!平素偶尔给父母打个电话也是三言两语寒暄几句问候的话语。有时候,我感觉随着父母年龄的逐渐增大,他们越来越需要亲情缠绕、羁绊和陪伴,只是父母把对儿女的想念、牵挂、关心、叨挂都打成包压缩一个结藏在了自己的心窝子里啊,怕打扰我们的正常生活只是不说而已。生活原本就是一抹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需要用眼睛发现、用心灵挖掘,也需要用浪漫的仪式适当的装扮和点缀一下。生活有时是一地鸡毛,但生活有时也需要仪式感衬托。所以,我们姊妹姐弟几个有一个不算约定的约定,每次给父母过生日只要是没有要紧或特殊的事情,大家都要一定赶老回家一起庆生团聚一下。我想,父母眼里、心里对儿女的期盼也不过如是。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天下之大,亲情浩荡,没有合格的儿女,只有称职的父母。是啊,这句朴实的话语说的太对了,让儿女们不可辩驳啊!父母之于儿女的亲情是最醇厚的、最纯粹的、最动情的,最无可挑剔的。知母莫如儿。其实,我仔细斟酌和推敲了一下母亲的内心想法。在母亲的眼里,她确确实实怕给我们添麻烦、添累赘,但她的内心又何尝不想借助给她庆生三个家庭大团聚一下呢。母亲年轻时因家务操劳过度,烙下了腰疼、腿疼的老毛病,几十年来时好时坏。但是,每次给母亲过生日,她都是提前二、三天与父亲不辞劳苦地张罗、采购、炮制一桌荤素搭配美味佳肴。每次过完生日后,母亲腰疼腿疼的老毛病都得调养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缓解过来。
母亲的爱总是藏而不露,在无声无色中熨帖着儿女的心呀!平素父亲跟我们在县城一起住负责接送孩子上学,有时候母亲想念我们和孩子们了,也偶尔来城里小住几日,到姐姐家串串门、聊聊天。记得,有一年初冬不小心着凉感冒了,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咳嗽不停,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那段时间每天早上,天刚刚拂晓母亲便早早起床给我用冰糖炖雪梨汤喝,说是化燥润肺、止咳养神。然后,再用排骨汤煲荷包蛋吃,说是这样有营养身体恢复的快。母亲绵绵细小的关爱似杨万里《小池》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里的一帧对仗诗词一样,母亲独特的爱像泉眼、像树荫一般,总是恰如其分、默默地温润着儿女的心田,点点滴滴,淅淅沥沥,在细微平凡中见证伟大,于无声中见惊雷。
母亲姊妹兄弟五人,除大舅外排行老二,小时候因家里人口多,生活相对拮据,能够填饱肚子已实属不易。况且在那个重男轻女封建思想弥漫、满天飞的年代,母亲失去了上学读书的机会,帮衬着姥爷姥娘忙里忙外地干家务、到生产队干农活挣工分。虽然母亲不识字,但是母亲对知识的那份强烈渴求写在了她的脸上,流淌在眼中,把自己未了的心愿寄托在我们几个孩子身上,希望能学有所成,走出庄户地去,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母亲都是督促和鞭策我们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心里十分感谢和敬佩母亲,可以毫不扩张的说她是我们姐弟三人人生求学和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和第一任启蒙老师。继而随着年龄渐长步入初中后,需要寄宿到镇上学校读书,每周三需要回家拿干粮和菜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无论春夏秋冬或农忙或闲赋季节,每次母亲都是提前做好我最爱吃的可口饭菜等着我回家,无论地里活多忙也总是忙里偷闲轮换着去附近几个集市买回一些刀鱼、鲅鱼切割成一块块腌制、炮制好,然后煎炸好盛放在一个铁制方便盒子里,便于我带回学校食用。那时候,为方便储存主粮一般都是烙上一大包吃三天左右的煎饼,每次上完课回到宿舍就着妈妈味道的炸鱼,有时用余光看到其他同学瞥来羡慕的眼神,内心那种心情就甭提多高兴了!
虽不识字,但母亲能说会道,她心眼好,心底宽广、宽厚、善良,与人为善,为人大方,不斤斤计较,也有一定的沟通、协调处理问题能力。循了这样的秉性,母亲是村里有名且口碑很好和事佬和邻里纠纷调解员,用现在的话说应该是居委会主任吧。东家或西家两口子因家庭琐事大动肝火、吵架吵得不可开交了,谁家的狗咬死了谁家的鸡鸭鹅,西家的羊偷吃了东家的粮食,左邻右舍因鸡毛蒜皮、陈芝麻烂谷子或因孩子争吵而大动干戈、争执不下,每次母亲都是放下手头的活计,火速赶到现场总是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在双方之间巧妙斡旋,不厌其烦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和言细语、春风化雨般将大事化了、小事化无。事后,大多时候双方当事人总是登门道谢,感恩母亲的从中劝和、调解。母亲总是说,邻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冤家宜解不宜结嘛。邻里们的认可更是给了母亲动力,很长时间以来,这也让母亲一直为此乐此不疲。
母亲心地善良,且乐善好施。记得,小时候母亲总是接济比我们生活拮据的左邻右舍。记得,有一年临近春节离我家不远处一邻居举家从东北刚刚迁回村子里,家里没有什么东西可吃和可做饭的炊具,母亲毫不犹豫地把我们家一张多余铁锅揭了下来,盛上一大瓢满满的白面粉、叠上一大罗煎饼,拾掇上一把子自家鸡下的笨鸡蛋,舀上一大碗花生油,连从各种蔬菜亲自给送去,感动的那家人一个劲的叫着婶子说些感谢的话语,那情形让我至今不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惊羡于古人的智慧,即便是苍白时光的流逝也能这样诗意化,让人心生浪漫。这样想着,关于时光如流水般易逝的急躁心情也暂时稍微安顿了下来。岁月如歌,韶华似水。时间不瘟不火,如水墨画家手里一把深情的大画笔,在春夏秋冬蝶变中,一如既往、漫不经心地将青春词典里亮丽的色彩涂在人生色彩斑斓的画板里,剪辑成一幅幅唯美感人、亲情融融的画卷。
母亲过生日请假一天,也算给自己放松一下。心无压力一身轻,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一觉睡到自然醒,睡梦中被一阵电话铃声叫醒,一看九点多了。原来是二姐打来的电话,说已给母亲买了一套衣服,还有庆生的啤酒、熟驴肉、饮料、水果等等,并特地告诉我说父亲已从饭店张罗预定了一桌可口菜肴,嘱咐我不要再买东西了,光回去吃就行了。母亲过生日,我哪能不略表达一下心意啊,便将定生日蛋糕的任务主动承揽了下来。于是,匆匆吃完早饭,便去98蛋糕焙制房定做庆生蛋糕。嗬!今天过生日的还挺多啊,蛋糕房里已排起了长龙。等轮到我,焙点师热情地问我谁过生日、定制什么式样的,并帮我推荐各种款式和风味的蛋糕,寿糕感觉喜庆吉祥模样的最让人称心如意吧,于是最终选定了一款最新时尚“福如东海”式样的水果风味喜寿蛋糕。
一路无语。驱车回到老家时分已接近十二点半,父亲预定的十二道丰盛的美味佳肴饭店已按时送达,摆满了一大圆桌子。大家好久不见,一阵寒暄之后各就其位入座,庆生桌上自然少不了觥筹交错和此起披伏的欢声笑语。庆生宴,必要的仪式和节目还是要有的。最近几年,为了增加给父母庆生敬酒喜庆气氛和热闹的场面,由我提议各个家庭都要轮流说一段祝寿词,每个家庭从大人、孩子开始轮番敬酒并献上祝寿词、祝福语。祝寿词的形式和格式是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也是自由、奔放的:可以是一段或几句祝福话语或楹联,可以是一首自编的祝福诗歌,可以临场唱一首祝福歌曲,也可以是一段即兴的舞蹈或手语舞,总之形式是多样化的。记得,去年母亲生日祝寿时,大姐家从事幼教的外甥女便献上了一段自编自演的精彩绝伦、创意新颖的手语舞,手势舞蹈动作惟妙惟肖,歌词情感濯濯,让我们眼前一亮,很是吸睛,一度将庆生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一般而言,大家祝福祝寿词完毕后,然后是寿星发表感言和感谢词,接下来由父亲进行本次庆生宴会小结。最后,点燃生日礼花、蜡烛,用手机播放生日歌曲,大家附和着一起合唱生日快乐歌,在一阵阵高昂、激扬的生日祝福旋律中,共同吹灭生日烛火,庆生宴会便算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岁岁年年,年年岁岁,祝福父母岁岁有今朝,年年有今日。
生命是一丛娇艳欲滴的花朵,在岁月颠覆和时光宛转交替中一茬茬的花开花落,花落花开。时间总是让人感怀,从咿咿呀呀学语、上学、工作,及至结婚生子,父母亲情时刻与我们相携相伴。时光匆匆,我们的身份也在不断巧妙地转变着。如今,我们也为人父母,但我们的父母却在一天天的慢慢变老。走路开始蹒跚了,行动缓慢了,耳背了、眼花了,脊背又弯了一点,牙齿也松动了……。时光催老了岁月,沉淀了亲情,也催我们感慨人生啊!正如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老歌,是穿越岁月的光,历久弥新,总能勾起我们对亲情的满满回忆。再回首,背影已远去,再回首,泪眼已朦胧。每次回老家返城前,母亲也总是无一例外的将沉甸甸、装满亲情的大包、小包塞满后备箱。然后,站在村口一直目送我们远去的背影,直到视线变得模糊,再也看不到我们的影子。然后,在心中渺茫的圈上一个“等”字,等待我们下次回家。
蓦然间,我不禁又记起了《时间都去哪儿了》歌曲里面那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音乐旋律。在我眼里,这首镌刻着拳拳、浓浓亲情的歌曲,更像是专门为母亲写的一首儿女情长的散文诗。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 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 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母亲,余生我们陪您过好每一个生日,伴您一起慢慢变老。愿您: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水长流。
作者简介:周绪维,笔名小荷、雨荷,中共党员。中国作家网会员、中国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中国(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会员、日照市、莒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获山东散文学会举办2005-2008年“鲁艺杯”散文大赛入围奖、入选2009年全国“华夏情”诗文书画征文大赛金爵奖、第二届齐鲁青未了散文优秀奖,作品入选山东省《山东文学》六十周年国庆专辑珍藏版、《2022年胶东散文年选》,在中国原创散文网、滨州头条、意林网、《莒州文学》《莒州通讯》、日照作家网、日照市党刊《工作与研究》《山东文学》《大众日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等媒体、杂志刊发百余篇散文、随笔、诗歌。
壹点号心梦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