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威海在10月19日的新闻(通讯员谭黄月张润惠文/投机者刘畅)中说,在哈工大,“八百壮士”是一个集团的代名词,也是鲜活的面孔。也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教训的创始人和教训的实践者。这是哈工大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八百壮士”精神就是哈工大百年发展的力量源泉。为引领全校师生员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哈工大在一校三区开展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宣讲。10月19日下午,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宣讲会在哈工大(威海)主楼广场举行,校区领导,全体中层领导,全体辅导员,全校教工和学生党支部书记,2019年新入职教工,2019级全体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现场聆听新老哈工大人讲述“八百壮士” 的家国情怀、师者仁心。
宣讲团通过新时期高级知识分子楷模马祖光院士事迹、为“中国天眼” 反射面结构工程做出巨大贡献的沈世钊院士事迹、为我国筑起“海防长城”做出卓越贡献的刘永坦院士事迹和校区师德模范王克老师事迹,讲述了哈工大人初心不改、使命必达的教书育人故事和爱国奋斗情怀,激励广大师生牢记初心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哈工大百年强校梦努力奋斗。
“外国人搞不出来的东西,中国人不一定就搞不出来,这口气一定要争!”
“马老师提出:我们要建一个有特色的专业,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与世界科技界有同等对话的权利。”“再大的压力,再多的困难,我们也要把激光专业办起来。”“两年间,马老师在德国吃了150多斤挂面,却在回国后把节约的外币1万多马克全部上交给国家。”哈工大激光技术专业创始人之一、马祖光院士的学生王雨三教授动情地讲述了他与马祖光院士共事33年间所亲历、所发生的感人至深的往事。马祖光院士为祖国的光学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甘做烛光,提携后人,带出了一批能够独当一面的专家,他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祖国的爱,都是很具体的,具体在每一天怎样去做人、做事和对待工作上”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他已经成为老一代哈工大“八百壮士”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精神符号,他的精神在哈工大永远薪火相传。
“中国也必须要发展这样的雷达!这就是我要做的!”
“能为国家的强大作贡献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和使命。国家把这么重要的项目交给我们做,这是我们最大的荣耀。”1981年,刘永坦院士心中萌生出一个宏愿——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面对国家重大需求,刘永坦院士敢于碰硬、从零起步,带领团队开始了一场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开拓性的攻坚战。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数千次实验、数万个测试数据的获取,实现了对海新体制探测理论、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成功研制我国第一部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的基础上,陆续攻克制约新体制雷达性能发挥的系列国际性技术难题,使我国新体制雷达核心技术“领跑”世界。哈工大(威海)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于长军老师深情地诉说着刘永坦院士点点滴滴的感人事迹,描绘出一幅“坦先生”带领“雷达铁军”四十年磨一剑、为祖国海疆筑起“海防长城”的恢宏画卷,刘永坦院士用一名老党员的赤子之心和爱国情怀,创造了让人民激扬振奋、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
“把个人事业同国家前途结合起来,为新时代建功立业”
“新中国成立后,大家那种兴奋的状态是无法形容的,大家劲头十足,一心一意为建设新中国建功立业。”“沈院士对年轻教师和青年学子满怀期望,他说:衷心希望你们,努力继承“八百壮士”精神的优良传统,继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把个人事业同国家前途结合起来,为新时代建功立业。”沈世钊院士的一生与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事业紧密相连,无论是FAST项目、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还是石景山体育馆、朝阳体育馆、哈尔滨会展中心、鸟巢工程,无不凝聚着沈世钊院士拳拳的科技报国的中国心。他带领团队设计了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主动反射面结构方案,为中国“天眼”成功“开眼”做出的重大贡献。团队成员、哈工大威海校区土木工程系的钱宏亮教授分享了FAST团队攻坚克难的生动故事。为了感谢哈工大为FAST项目做出的贡献,2000年国家天文台特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哈工大星,永远闪耀在浩瀚的太空中。
“对得起国家的培养、对得起教师的使命、对得起学生的信任”
“学生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交给我们,我们只有努力教授给他们真才实学,才能对得起学生的信任”。“当老师的有两件事最高兴,一是自己研究成果得到肯定,再一个就是培养出来好学生,看到学生在学术上超越自己。”从教三十年,王克老师始终把“对得起国家的培养、对得起教师的使命、对得起学生的信任”作为人生信条,丹心秉烛,他在讲台上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从他来到哈工大那天起,始终以科学家的责任感潜心研究、至诚报国,将随机生物数学在国内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他坚守讲台30年,将晦涩的数学课讲得精彩纷呈,被学生称为“数学学科的百科全书”。理学院数学系李文学老师讲述恩师生平,深情回忆毕业走上教师岗位时王克老师的嘱咐:“第一要做好人,第二做好老师,第三是做好学问。这三点的顺序不能变。”王克老师的为人、为师、为学如一盏明灯,引导着众多学子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学问,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
不负重托 做新时代的哈工大“八百壮士”
八百壮士事迹书写了一个时代,八百壮士精神却激励着一代代哈工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奋斗。参加报告会的师生纷纷表示,听完先进事迹报告后深受感动和触动,更加凝聚起奋斗“两个一百年”,坚持教育强国、科技报国强大的精神动力,要以八百壮士为榜样,发奋图强,在新时代有新的作为。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党支部书记王凯老师动情地说:“哈工大三代‘八百壮士’在半个多世纪漫长岁月里,接力奋斗铸就了哈工大的辉煌,我们希望能成为新一代的八百壮士,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科研上攻坚克难、顽强奋斗,在哈工大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哈工大规格’百年强校中贡献力量。”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处级辅导员郝秀娟表示:老一辈哈工大“八百壮士”用他们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实卓越的行动,书写了哈工大百年史诗上最恢宏的篇章,诠释了什么叫哈工大人,什么是哈工大精神。我们作为新一代哈工大人、新时代的教师,要以培养时代新人作为自己的使命,像老一辈八百壮士那样,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做哈工大精神的传承者,做哈工大新的辉煌的创造者,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船舶与海洋工程2班马秉正深有感触地说,老一辈“八百壮士”缔造并践行着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他们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哈工大人砥砺前行。这种精神于今日仍引领我们新一代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工大学子亦必将不负重托,矢志不渝,为国家发展奉献终生。
海洋学院工科试验班一班的学习委员夏勤新激动地讲到,“八百壮士”在历史的岁月里披荆斩棘,掠过硝烟,涉过坎坷,在松花江畔燃起了哈工大这团炬火。我们应当铭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立足黄海之滨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完成哈工大海洋人在新时代里的使命。
汽车学院硕士研究生周浩林表示,老一辈哈工大“八百壮士”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决然的挑起重任,用毕生的心血,奠定了哈工大国内一流大学的地位,更为祖国的科研填上许多空白之处。作为新时代的哈工大人,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追随“八百壮士”的脚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把个人事业同国家前途结合起来,为新时代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