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富顺融媒,首次了解富顺的要闻。
富顺县“肖永胜杯”市画、画摄影展
征稿开始工作
为了大力提倡乡贤文化,树立乡贤典型,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到纵深。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富顺县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富委办发[2018]97号”),我们应当全力做好对富顺著名“乡贤”萧永升历史文化的研究。更好弘扬和彰显其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2019年,决定举办富顺县“萧永升杯”诗书画摄影作品展。现征稿如下:一、征稿要求
(一)征稿内容:重点挖掘著名乡贤萧永升文化素材;同时围绕富顺千年古县历史,才子之乡文化,以及灵秀之地人文风物;兼及积极旷达,健康向上的人生格言和古今诗词歌赋为创作题材。
(二)征稿范围:全县诗、书、画、摄影家及爱好
者均可投稿,投稿作品数量不限。
(三)尺幅数量:
1、中华诗词(含对联)1-5首(副),新诗1-2首且不超过80行,谢绝组诗。散文限3000字内,文史稿件体裁、字数不限。
投稿邮箱:469817798@qq.com
联系人:李靖林/
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及身份证号码、准确地址、邮编、电话及个人简历等。
2、书法和绘画作品提倡四尺宣(不超过六尺),横竖
均可,竖式为宜。并在作品背面右下方,用铅笔注明:姓名,年龄,电话,通讯地址。
3、摄影作品提供新老图片原图均可。不得做合成、添加、大幅度改变色彩。作品同时提供图片(10英寸)和原始数码电子文件(JPG格式,不能小于1-4MB)。
4、严格自律,不得抄袭、盗用他人作品,因作品版权
而引起的纠纷和责任,由本人自负。
5、截稿:2019年9月20日止;10月下旬展出。
二、待遇
本次展览,将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选出一、二等奖和入展作品60幅。其中一等奖600元,二等奖400元,入展颁发纪念品。组委会将召开表彰颁奖大会;颁发荣誉证书;发放稿酬;组织展览和出版作品集;获奖作品在《萧永升文化研究》(创刊号)上刊用。
三、组织机构
(一)指导单位
富顺县社科联 富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二)主办单位
县政协文化文史联谊委 富顺县历史文化研究会
(三)承办单位
富顺县政协文化艺术院
(三)协办单位
县诗词楹联学会、县书法家协会、县硬笔书法协会、县美术家协会、县摄影家协会、相关肖氏宗亲企业及人士。
为了确保此活动的顺利举行,决定成立富顺县“萧永升杯” 诗书画摄影作品展活动组委会。
主 任:何安平
副主任:谭逢平 萧慈旭 马学荣
成 员:樊小华 李靖林 邹家英 伍玉斌 罗 钦 伍 平
李 良 童永健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在县政协文化艺术院内,办公室主任谭逢平,副主任邹家英,负责日常工作。
投稿地址:富顺县政协文化艺术院(富顺县萧永升文化研讨会筹备组办公室)。欢迎赐稿!
收 件 人: 邹家英
联系电话: 0813— 7203057
附:萧永升其人其事简介暨萧永升文化研究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
富顺县政协文化艺术院
2019年7月20日
萧永升其人其事简介
暨萧永升文化研究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
一、萧永升其人其事简介
(一)其人简介
萧永升,俗名萧三三(1762年~1856年,享年94岁),是富顺县童寺地区的开明乡绅,长期深居乡间,除承继祖训“重农桑”外,以其独有的经济头脑,经营酿酒、盐运、丝绸、陶瓷等业,富甲川南。通过诚信经营获得大量财富的萧永升,严谨治家,富则兼济天下,扶贫助困,乐善好施,广为善举,勇于社会担当,民间好评如潮。
(二)其事简介
1、平抑米价。公元1822——1826年间,富顺连续4年遭灾,米贵如油,饥民甚众,在此情况下,萧永升勇敢担当,从丰收的湖南、湖北高价购进大米,用100余条大船运回富顺,除开粥厂施粥外,低价销售市场,赈救了灾民,平抑了米价。
2、摆义渡。在县城及县域内沿沱江流域乡镇修建萧家码头,购置渡船,让过往贫困人等免费过江,实施义渡。
3、办义学。在住地童寺地区建学馆两座(男女分别建馆),凡萧氏子弟及乡间贫困子弟皆免费入学。
4、行义医。在童寺乡下建一医馆 ,凡萧氏族人及贫困人家均免费看病抓药,惠及乡民。
5、重修文庙。萧永升重文兴学,为重兴乡梓教化之所,自1836年至1840年,历经四年时间,耗资白银3万余两,独资将一座风雨飘摇的旧文庙,拆除重建为“殿宇巍峨,工艺精湛,闻名川中”的重点文庙,致使富顺文风兴盛,才子辈出。
6、注重家风培育。他要求家族成员必须戒赌、戒毒、戒淫、戒惰,崇尚节俭,在他亲自制定的《家训》中,专有“尚节俭”一条:“一粥一饭,当知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则俭之道也”。他还要求后代不分男女必须学文化,懂规矩,行正道。
二、萧永升文化研究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
2015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理论文章《重视现代乡贤》,文章称“在乡村的传统秩序受到冲击、传统社会纽带越来越松弛的情况下,如何让乡土社会更好地粘合起来,让社会转型中的个人和家庭得到社群的关注,让‘风筝不断线’,让人走得再远也不至于‘失魂落魄’,没有认同感,乡贤就是能起到这种作用的关键人物。”同时还说,“当代中国需要乡贤文化的复兴。这不是传统士文化的回归,而是要实现社会贤达和社会体系的有机融合、现代社会治理在乡村基层的有效落实。传统社会的乡贤不仅是道德模范和价值观的引导者,而且是乡民行为的规范者和约束者。”
今天,在习近平总书记规划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乡贤”作用的重视,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专家认为,“乡贤的感召力、乡贤文化的信服力,无疑对带动乡风向好、民风向上有着示范引领作用。乡贤德高望重、为人楷模,是乡民言传身教的标杆、道德教化的榜样”。
编辑:宋美茜
编审:罗怀成 杨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