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热的太阳弯曲的三伏天正是竹子避暑的时候。
“万竹林中草缚庵,溪声隐隐隔云岚。日长客去收经卷,一枕清风睡正酣”。
很久以前,人们就喜欢在院中种一片小竹林,旁有溪水激石,金鱼戏水,竹影沙沙摇曳,清凉的风涤荡一整个盛夏。
不仅如此,古人见竹亦如见君子。郑燮一生,痴竹如命,只要置身竹林,便宛如与君子作伴,以此勉励自身。“竹色君子德”,竹子在古人心中,亦有君子之姿。
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洒一林霜
记忆中的一片竹海,袅袅如烟,淡雅轻盈。
自打看过李安的《卧虎藏龙》之后,常常想去那片侠性与诗性浩瀚的竹海徜徉一番。
蜀南竹海,名“万岭箐”,位于四川宜宾,据说曾让北宋诗人黄庭坚一眼震撼,随即持扫帚为笔,在黄伞石上写下“万岭箐”三字,得此清凉大气的美名。
竹波万里,环顾四周,一枝枝碧玉直韧的竹杆插于落叶之上,向四周布列延伸,似迷宫布阵。绵长的清风中偶有劲风挤入,如雾的枝叶千层逐浪,奏出悠扬的沙沙声。
➊ 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身心没入竹林深处,才知道为何古往今来,人们总能在竹海中参透古雅禅意。
曾听一种科学理论,炎热的天气容易让人在心理上产生疲惫感,进而影响人的积极情绪,烦躁得无暇思考世界种种。
可当置身在竹海的青绿时空中,不论是身体,还是心境,都借轻柔绵长的竹林风得以净化。吐了炎夏城市中积攒已久的浊气,双眼不必被五光十色纠缠,只余下淡雅的绿意。
➊ 图片来源于「iqszlong 摄」
疏疏斜阳疏疏竹,千竿万竿皆是人世的悠远。暂且从滚滚红尘跳脱出来,在竹海间安抚身心,灵魂才能充分舒展,感受万物,徜徉天地。
这是竹之雅。
➊ 图片来源于「Dashuang 摄」
不可居无竹
竹是平易近人的。
旧时,家后面有片小竹林,妈妈会折些竹枝来编帽子。我戴着编好的帽子,坐在凉凉的石头上,摘片竹叶来吹奏。
但不知为何,吹来吹去都只有一个调调,声如蚊叫,爷爷见了,帮我用竹子做了个竹哨,一吹,响亮又清脆,用来逗家里的大黄狗最好玩。
有时,趁着大人午睡打鼾,最爱在两棵竹子之间翻筋斗,或者爬到竹子上头去荡秋千。尤其夏天,更免不了要用竹子做一把水枪,找一群小伙伴在竹林里大战一翻。
➊ 图片来源于网络
➋ 图片来源于「路桥老谢 摄」
最开心的时候还是在春天。“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伴着这样的童谣,再放飞一个自己亲手做的风筝,是儿时最向往的事情。
跟着爷爷一头钻进绿茸茸的竹林深处,砍来竹子,劈开,削平,扎好骨架,糊上纸,再绑上些纸条作为尾巴,然后从奶奶那里拿一些缝衣线,和卷成线筒,呼朋唤友去玩,成了每个周末的定期活动。
更不提伴随我整个童年至青年的竹椅、竹席……在平凡的生活中,在小孩童真的眼光中,竹子是亲切的,是朋友,是家人。
青竹板凳,老酒几杯,只等故人归。
➊ 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非丝非竹而自恬愉
在文人雅士眼中,竹子是人格化的。
岁寒三友,四君子,竹都有一席之位。它清淡修长,立在风中摇曳,枝叶习习,清香弥散,像个衣袂飘飘的君子。但凡读书人,或者说对自己的品格内涵有要求的人,都不吝赞美它,把它当作自身的一种理想形象。
➊ 图片来源于「一峰 摄」
➋ 图片来源于「Loreley 摄」
像北宋绘竹大家文与可,眼前无竹而胸有成竹。而苏东坡那句关于竹的名言我们也早已烂熟于心,“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竹,已经内化为文人心中一个高雅而具象的幻想。
但有趣的是,苏东坡颂竹,其实还有下文: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不可一日无此君。
➊图片来源于「Siwen-Liu 摄」
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爱竹,人们爱它的雅,可也爱它的俗。春雷一响,春笋最当时,冬雪一落,冬笋炖咸骨,夏日一晒,竹鞋履不停,秋风一送,竹林思华年。一来二去,春夏秋冬,竹子的俗,总能提醒你,人活着,还是要接点地气。
爱竹,当爱它的雅俗共赏。山上观景堪称雅,山下落脚可谓俗,不要因为追求精神的雅而舍弃生活的俗,也不要沉溺于生活的俗而忘了享受精神的雅。
➊图片来源于「东南枝三_三 摄」
让自己的躯体和灵魂,穿梭于竹海之内,红尘之中,这样的人生,是雅俗兼备的明悟人生,是虚实互补的通透人生。
率性而为却不放纵,心法自然而无人为。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可爱。
➊ 图片来源于「PHLIPHLOP 摄」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物道:用文字诉说美好生活方式,为你搜罗全世界匠心好物。在这里,找回你想要的精致生活。
微信搜索关注:物道(ID:wudaoone) 微博@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