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古希腊石碑上写着“了解你自己”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与他交谈,以教育傲慢自大的青年尤苏德莫斯。
尤苏戴莫斯本人很有野心,他想去竞选城邦的领袖。于是苏格拉底问他:“领袖必须有治国齐家的本领,那么一个非正义的人,能掌握这种才能吗?”
“当然不能。”尤苏戴莫斯坚定地回答。
“那么,什么叫正义的行为,什么叫非正义的行为?”苏格拉底拿出羊皮纸,把“正义”和“非正义”分开写在羊皮纸的两边,要尤苏戴莫斯一一列举。
尤苏戴莫斯在“非正义”的一边,写下了虚伪、欺骗、奴役、偷窃、抢劫等等行为。
看到他写的这些,苏格拉底决定继续追问。
“作战时,我方派人潜入敌方军营,偷作战图是非正义行为吗?
为不让朋友自杀,把他的刀偷走,难道不应该吗?
孩子生病不肯吃药,父亲把药当饭骗他吃,这种欺骗行为又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一连串的问题,把尤苏戴莫斯问得哑口无言。
在破除了对方的成见后,苏格拉底对尤苏戴莫斯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即他认为,什么样的知识对人来说最为重要——那就是“认识你自己”。
这个“认识你自己”,并不是苏格拉底自己的原创。
在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面赫然写着“认识你自己”。
作为有智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背后的深意不言而喻。
苏格拉底曾说,自然哲学家们不去关心自身,而去关心自然,在对宇宙万物本原的探讨上,他们以感官物为依据,以自然物作原因,所以自以为是,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
苏格拉底认为,最好的关心自身,认识自己的原则,就是正确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除了向内修炼,还可以对外突破:与人沟通,见识世界,实际上,都是为了更好成就自己,追求理想人生。
所以古往今来,许许多多哲学家们都在反复的思辨和问询中,获得智慧,成长成熟。
“为什么?”这个问题不止哲学家们有疑惑,还有一个群体,有着同样不少的话语权——那就是儿童。
孩子们是天生的哲学家。每一个新生儿都迫切地想认识这个世界。母亲的怀抱就是他们接触世界的开始。妈妈温暖的臂弯和温柔的声音都让孩子感到安稳。随着孩子们逐渐成长,他们的世界从母亲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孩子们开始认识周围的万事万物,不断接触、试探和认识更多的事物。
怎样在孩子对万物好奇的阶段,为他们正确引导价值观,从而引领他们在人生的初级阶段完善自身品质,成为一名向上的青年?
看书,为孩子讲解书中智慧,是一个理想的办法。由中信出版社打造的《为什么?100位哲学家的哲思故事》就非常值得推荐给孩子。
这本书由知名哲学家主笔,中小学生儿童哲学专家撰写,全书图文并茂,有问有答,通俗有趣,适合零基础的孩子阅读和学习哲学。
《为什么?100位哲学家的哲思故事》作者翁贝托·加林贝蒂,曾于威尼斯大学教授文化人类学、历史哲学、普通心理学和动力心理学。
1985年起,翁贝托·加林贝蒂成为国际分析哲学学会成员,已出版《黑格尔与亚斯贝斯视角下的西方的黄昏(1975-1984)》,《给青年的话:与虚无主义一代人的对话》(2018),《心理学、心理分析、神经学新词典》(2018)等多部著作。
在书里,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孩子介绍了100位哲学家核心哲学思想,并通过有趣的故事、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导孩子进行哲学启蒙,探索世界。
从米利都的泰勒斯、亚里士多德到卢梭、笛卡尔代表性哲理思想,这本《为什么?100位哲学家的哲思故事》,为孩子集中展现古希腊、中世纪到今天的2000多年的哲学史和人类思想史进程,每一位哲学家还附有肖像装饰画,帮助提升孩子创意和想象力。
学习哲学,可以塑造积极阳光的性格,主动学习和掌握,还能增加生活技能,激发孩子面对未知,敢想敢为,寻找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
曾经有一本《答案之书》风靡全网,哲学的学习,恰恰无法提供标准答案。因为它不是某种特定的知识,只在于启智。
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懂得用多种角度看待世界,进而自省,学会兼听则明,这便是哲学最大的妙处所在。
二、哲学家们都做了什么
在古希腊,有一种人自称为“智者”,所谓智者,就是拥有智慧,无所不知的人。
这些人广收学徒,以教授辩论术为业。
和这些成天宣扬自己博学的人不同,哲学家苏格拉底逢人就说自己并不拥有知识。
成为苏格拉底的弟子,并不能直接学习到什么有用的知识。
相反,他们会经常被苏格拉底问住。
苏格拉底会不断在对话中问对方,看对方是否能提出有效的论证支撑自己的观点。
穷追不舍的问题压力,让被问的人往往招架不住,顾此失彼,最终暴露出自己的短处和说话矛盾所在。
道理越讲越清,真理越辩越明。智慧其实就像水流一样,流淌经过生活的各个地方。所以能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发现经验和乐趣,以至生命价值的人,才真正算拥有智慧。
《为什么?100位哲学家的哲思故事》介绍了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他是一位深受抑郁症困扰的极度悲观人士,也是一位分外清醒的理智人。
1818年出版《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时,面对首印500本的无人问津,叔本华便知道:“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在封笔之作《人生的智慧》中,叔本华探讨了关于“人生的智慧”这一宏大的主题:
生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人到底自身拥有什么,他人的评价、金钱、名誉、健康、闲暇,对人来说又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它们?
在叔本华看来,人生的智慧就是幸福生活的艺术。
“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规定了。一个人的精神能力的范围尤其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
诸如此类的智慧语录,让这本探讨生命价值的智慧小书,自问世以来,好评无数,从托尔斯泰到卡夫卡,从尼采到弗洛伊德,无不深受其影响。
哲学到底是什么?
它是我们认识世界和自我的利器。通过观察,对话,我们逐渐拥有了认知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最终,锻造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价值观。
哲学,实际上就是通过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从而推陈出新,活跃自己的思维。
这个世界上,有着任一成就的人,无不有着坚定内在自我。
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社交场合和关注焦点,可以来去自如,在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闲暇独处角落,他们也可以欣然受之,悠闲自得。
哲学家们的工作和一生成就,就体现在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自我人生里。
充实了信仰,便对一切淡然自持。
学到了哲学家们坚韧的自我内核,孩子才能在未来的人生中,放心大胆去外界驰骋,拥有无限可能。
三、孩子学哲学的意义
不少人认为,哲学是一门不知所云、晦涩难懂的学科。
但实际上,越早对哲学领域建立起基础认识,越有利于培养孩子各类优秀品质,以及内在自我。
有一个少年,从16岁开始思考“如果我追逐一束光,结果将会怎样?”
纠结了十年之后,狭义相对论横空出世——这个少年,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在之后的生活和工作里,爱因斯坦又开始想:“在封闭房间里自由落体,那么我们是否能感知自己的重量?”
对这个问题进行充分思考后,广义相对论也诞生了。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更重要的,是活到老,思考到老。
只有学会自行思考,我们才能守住一方天地,在外界侵袭时坚定抵挡流言蜚语,没那么容易随波逐流,最终去创造生活成就自我。
永远好奇,永远不停思考,我们才不会被无知耍弄,才能一直寻找更新真理。
有着35年童书经验的接力出版社总编白冰认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里,有两种类型的书,容易被父母忽略不计,却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中之一就是哲学书,因为这类书事关孩子的价值体系建立,会影响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
当孩子用哲学家的视角审视这个世界时,大人别急着粗暴打断,又或者是不耐烦直接给出答案。
慢下心来,细心呵护这一份好奇和求知欲,哲学对于孩子的心灵浸润,将会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潜在力量,这力量将伴随他们一生,去探寻去求证,最终长成理想的大人。
人生没有现成剧本,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冒险尝试。
希望这本《为什么?100位哲学家的哲思故事》,能带给孩子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拓展认知边界,寻找更多可能。
掌握了思辨精神,知行合一,我们的孩子将在成长路上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