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重/厚/页为我/脸/思索的时候,表情严肃/阅读,时间在我身边/沉淀/停留。& ampquot(里尔克《阅读者》)
时间像书柜一样翻来覆去,又到了一年暑假的末尾,不忍掩卷,无法说再见。
那就用读一本好书来为自己的这个假期做一个总结,为自己思想的进步精神的成长做一个盘点。作为教师自然要读些教育类书籍。在这个假期最后这一段日子里,我读了曹书德老师的作品《走下讲台做教师》。在文中作者记述了教师主动放下身段走下讲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大量真实实例。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台上侃侃而谈、运筹帷幄,学生只能仰视、倾听。是三尺讲台将师生生硬地隔离开来,由此而产生了感情上的距离。
教师要走下讲台,既容易也很艰难,走下有形的讲台易,拆除心中无形的讲台则很难。曹老师生动的讲述了自己拆掉心中的讲台的心路历程。
首先,是从控制学生到吸引学生的转变。教育过程其实是由内而外地调动学生自主性的过程。简单粗暴绝不是教育,教育必须有阳光的温度,有广阔的空间,有学生的感动,只有学生流露出信赖、满足、敬佩的眼神,教育才可以真正发生。曹老师主动出击,吸取其他教师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打造教室魅力,开展读书、影评讲座,有效吸引了学生回归语文教室。
其次,实现了惩戒学生到发现学生的转变。教育不能没有惩戒,但惩戒绝不是教育的目的,惩戒仅仅是教育的一个手段而已。在爱的前提下,比惩戒更好的教育是发现学生。曹老师善于从学生的内心出发,始终抱着发现的眼光,帮助学生实现心灵的觉醒,行动的自觉。
三是实现了由指挥学生到陪伴学生的转变。真正的教育是陪伴。教育的过程就是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的教育不是堵塞道路,而是开拓道路,照亮一条知识路。”教师用知识、人格、精神的力量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人生。在曹老师的书里,我看到了师生游戏的画面,看到了师生向人性回归的脚步。
曹老师的书中处处彰显着教育的智慧,从中我看到了教师褪去神圣光环后的担当,更看到了学生对教师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重。登上讲台,教师接近了生活的理想,走下讲台,才更接近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