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文人的提问,文学是其中的一个艺术过程。
文学来自生活,高于生活。
文学植根于人生广阔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文学的启迪:让人变得更好。
在很累、很疲倦的时候,文学可以给你一些慰藉;
成长路上,文学给你一些人生指导和方向;
在你取得成功的时候,文学记录你一路走来的每一个脚印;
在一个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文学会把人的一生都留给后人,传承文明,启迪以智慧。
【作文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文学大师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一位大学教授说:“我小时候读过一篇童话,它影响我一辈子,那就是《海的女儿》,我被那种献身精神深深感动,这是一个人的‘精神底子’……”
你一定读过许多文学作品,哪一篇文章或哪一本文学名著令你感动,激起你感情的波澜,带给你成长的力量?
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围绕“文学的启迪”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要写出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③全文不少于八百字。
【写作思路引导和方法解析】
1、材料分析
材料一是大作家巴金关于文学的名言,指出了文学让人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材料二是一位大学教授说的童话《海的女儿》,成为一个人的“精神底子”。
2、思路引导
认真阅读提示语,可以看出本题是要求写文学对于人生、成长的启迪的作文,抓住其中“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它影响我一辈子”“深深打动”这些语句来确定作文的主题,立意,通过自己阅读文学著作的事例,表现主题。
3、方法指导
这篇作文与“我与书的故事”不同,“我与书的故事”着笔在“情节”上,而“文学的启迪”着眼在“感悟”、“启示”上。写作时对著作的内容不需要详细叙述,对作品的艺术手法无须评价,但作文一定抓住自己的真实“感想”上,重点是写自己的感受,获得的教益。
【佳作赏析】:《爱好文学,品味人生》
文学是一朵永远开不败的娇艳的鲜花,照耀它的是出自写作爱好者心中的渴望构成的火红朝阳;文学是一棵常青树,浇灌它的是出自阅读爱好者心中对文学的认同而凝成的清泉------文学启迪我们:爱好文学,品味人生。
巴金曾经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生命,理应如此;美,理应如此。再娇艳的花,也会一天天老去,与其如此,倒不如像文学一样,生命虽短暂,但却永留芳华于人世。
沏一杯冒着缕缕热气的茶,把它端过来,轻轻放置嘴边,细细品味,忽觉苦涩,稍后一会儿,一股清清的味道在舌尖慢慢蔓延开来。正如品读一部文学作品,总要历经一心灵感悟,品味人生百态的苦。所谓苦尽甘来,一番对文学的努力追求之后,相信,换来的终究是前途的光辉灿烂。
文学如茶,包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茶,滴滴都是精华,蕴含深厚。喜欢在一杯茗茶中度过与诗歌的浪漫,喜欢在一米阳光下度过与一部文学作品的邂逅,喜欢在夜深人静的灯光下度过与经典名著的心灵碰触,一种内心与自我的灵魂交流。
林微因的《一首桃花》,是我最喜欢的关于描写桃花的诗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身临其境的意境。还没有看见桃花,仿佛已经闻到桃花的味道;喜欢朱自清朱老先生的散文,他的《背影》以朴素平实的语言描绘的是父亲苍老的形象;喜欢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主人公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爱情的故事。
从《鲁滨逊漂流记》中看到,鲁滨逊凭他一个人的力气,凭他那双勤劳的双手,凭他那股不怕失败、绝不灰心、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劲,在一个荒岛上建立起他的基本上算是人类生活的舒适环境。这足以说明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不管任何社会,只有文学才使个人生活得更美好,是社会文化繁荣的娇艳之花。
文学教会了我许多,我也从中感受了许多。从朝花夕拾中,我感受到了鲁迅对那些摧残、扭曲人类的封建旧伦理、旧道德、旧制度的批判,他对中国民族的麻木不仁不忍直视,促使他弃医从文,他的文字犀利如尖锐的匕首,直刺进旧社会的心脏。文学让我知道国家不强大,人民的精神也强大不起来,只能遭受剥削和压迫。
世间最好的保留便是用文学丰盈人的记忆,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的美,何尝不逾越千年呢?即便肉体逝去,而文学传承的精神永存。不要再驻足于花园,因为没有不败的花;不要沉溺于现实的享乐,因为没有用不完的财富,不要梦想长生不死,因为没有精神的支撑,那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的皮囊。倒不如读一篇文章,写一篇作文,品一首诗歌,在最美丽的时候,留下一缕芳香。
【点评赏析】
人生像一张洁白的纸,全凭文学之笔去描绘,认真书写者,白纸上才能留下一篇优美的文章。
这篇作文就写出了这样的感受。文章语句通顺,言辞优美,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鲜明观点,接着用丰富、具体的事例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
- The End -
作者 |刘老师谈特殊教育
图片| 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
感谢您曾经来过,您的每一次点赞和评论,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作文路上,刘老师与你一同奋力前行。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刘老师谈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