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俗语谚语、谚语大全100条

时间:2022-12-12 10:40:2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看到葫芦想起了瓢。

比喻看到某人或事物就会联想到与此相关的人或事物。

刘绍棠《黄花闺女池塘》四:“你的个子快赶上当年的谷秸,行动坐卧也越来越像当年的谷秸,看见葫芦想起了瓢。”

【看见一点云彩毛毛就躲雨】(惯)

比喻听到一点儿消息或传言就信以为真,赶紧采取措施。浩然《艳阳天》一一四章:“你吓唬她干什么呀?不用看见一点云彩毛毛就躲雨,很难说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看景不如听景】(谚)见“观景不如听景”。

【看棋只看车马炮——不识相】(歇)

相:象棋的棋子“相”(或“象”),转指相貌、姿态。指不会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秦纪文《再生缘》三回:“江三嫂:嘿嗨!小姐,你真真叫看棋只看车马炮。刘燕王:什么讲究?江三嫂:叫不识相。”

【看人看穿戴,生意看招牌】(谚)

看一个人,先从他的穿戴看起;看商场生意,先从它的招牌看起。指人的仪表,生意的招牌,都是形象的标志,绝对不容忽视。晋力《形象与形象美》二:“这条街上尽是卖服装的,但名牌货却很少,所以招徕顾客的吸引力差。常言说‘看人看穿戴,生意看招牌’,这招牌就是生意场的脸面儿,实在不容忽视。”

【看人挑担不费力,自己挑担压断筋】(谚)见“见人挑担弗吃力”。

【看人挑担不费力,自己挑担重千斤】(谚)见“见人挑担弗吃力”。

【看人下菜碟儿】(惯)

比喻根据人的身份、地位来分别对待人。《红楼梦》六〇回:“你是我银子钱买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的,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钟馗传·平鬼传》一四回:“那阵风名为‘黑眼风’,这风却是有眼珠的,看人下菜碟。是有前劲没后劲,刮起风来人若往后退,其风愈大,他便得一尺进一尺,得一寸进一寸。”刘绍棠《孤村》三一:“戏班子的嘴澡堂子的水,旧艺人的坏习气是看人下菜碟儿。”

〇也作①〔看客下菜碟〕。姜树茂《渔港之春》二六章:“因为在他印象里,经商的人,都是‘看客下菜碟’、‘量材取衣’的。”②〔掂人分两放小菜碟儿〕。《红楼梦》六〇回:“你瞧瞧,这屋里连三日两日进来的唱戏的小粉头们都三般两样掂人分两放小菜碟儿了。”③〔按人下菜碟〕。浩然《金光大道》二部三〇:“凡是外村的人来领手工粮,他就按人下菜碟,除了有点头脸或是相识之外,一律给口外米;这种米发白,石子儿多,虫子咬的多,不好吃。”④〔见人下菜碟儿〕。刘绍棠《水边人的哀乐故事》一二:“见人下菜碟儿,谷串儿可以劫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龙蛋子智取为上。”

【看人要看心,听话要听音】(谚)

看人要看到他的内心,听话要听出他的话外之音。指看人或听话不要停留在表面现象上。黎汝清《海岛女民兵》二二章:“对刘阿太的话,我要好好分析:‘虽说是天下太平了,岗还是要站的。’这是什么话?‘看人要看心,听话要听音’,他的音定在哪里呢?”

〇也作〔看人看心,听话听音〕。姜树茂《渔港之春》二六章:“看人看心,听话听音。这会不会是你常说的‘表面现象’呢?”

【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歇)见“打谈的掉眼泪——替古人耽忧”。

【看山吃山,看水吃水】(谚)见“管山的烧山,管河的吃水”。

【看山吃山,看水吃水,看阎王吃小鬼】(谚)见“管山的烧山,管河的吃水”。

【看西洋景】(惯)

西洋景:也叫西洋镜,旧时民间文娱活动的一种装置,许多画片左右推动,周而复始,观众从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多为西洋画。比喻去看新奇或意想不到的东西。浩然《艳阳天》四六章:“马老四说:‘王书记你放心,我不怎么他,我就是要他睁开眼睛看看去,看看弯弯绕饿死没饿死。’他朝远处一指,‘那不是,大伙都去了,都看西洋景去啦。’”梁斌《播火记》四:“(二贵)说:‘娘!快来看西洋景哟!’”

【看戏流眼泪——替古人担忧】(歇)见“打谈的掉眼泪——替古人耽忧”。

【看戏问名角,吃饭问名厨】(谚)

名角演戏,会吸引众多的观众;名厨掌勺,会招徕众多的食客。指无论哪个行业,要想繁荣昌盛,必须提高知名度。师顾刚《古城春色》三章:“俗话说:‘看戏问名角,吃饭问名厨。’车站饭店随着技术力量的增强、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就餐环境的改善,名声很快传遍古城忻州。”

【看眼色行事】(惯)

指根据别人的眼神或脸色说话、办事。《红楼梦》四三回:“凤姐儿道:‘你不用问我,你只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就完了。’”张恨水《春明外史》一一回:“幺凤一看闵克玉的颜色,竟有很愿意的样子,她本是胡同里的出身,专门能看眼色行事的,闵克玉的意思,岂有不明白的道理。”

〇也作①〔看脸色办事〕。鲁迅《两地书》:“一个人也许应该做点事,但也无须乎劳而无功。天天看学生的脸色办事,于人我都无益,这也就是所谓‘敝精神于无用之地’。”②〔看脸色行事〕。刘绍棠《十步香草》四〇:“一连几天,邵如珪下班准时回家,亲自动手做饭、炒菜、刷锅、洗碗,而且踮着脚尖走路,看姚静芹的脸色行事。”

【看着茅房拉不出屎来】(惯)

比喻时机来了却想不出主意。李满天《水向东流》四八章:“(孙全忠)压着浑浊的声音说:‘他妈的!还有看着茅房拉不出屎来的!台湾老是向咱们要报告,你们却越来越稀松啦。’”

【看着星星想月亮】(惯)

讥讽人贪心不足。康濯《买牛记》:“老汉没搭腔,他又说:‘啊?行么?这可是该你换换使死驴的命啦!’老汉说:‘你能调拨着咱互助组永不散伙,就上了天啦!哼,买牛哩!真是看着星星想月亮!’”

【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一脸疤】(惯)

讥讽人看别人都是毛病,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李英儒《上一代人》一二:“你不能为群众谋利益……那你即使每天和群众睡在一条炕上,也是个脱离群众的干部。还有人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一脸疤。”

【慷慨捐生易,从容就死难】(谚)

捐生:献出生命。毫不犹豫地为正义献出生命容易,从容自若地面对死亡而不改节就比较难。指“从容就死”比“慷慨捐生”更需要气魄和勇敢。《儿女英雄传》一九回:“那些忠臣烈士以至愚夫愚妇,虽所遇不同,大都各有个万不得已。只这万不得已之中,却又有个分别,叫作‘慷慨捐生易,从容就死难’。”

〇也作①〔慷慨杀身易,从容就死难〕。《三刻拍案惊奇》五回:“自古道:‘慷慨杀身易,从容就死难。’发我教坊,正是辱我的祖、父,我偏在秽污之地竟不受辱,教他君命也无奈我何。”②〔慷慨成仁易,从容就义难〕。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古语说‘慷慨成仁易,从容就义难’,这句话是有缺点的。‘慷慨成仁’也不易,也需要勇敢,无所畏惧;而‘从容就义’更难。”③〔慷慨捐身易,从容守节难〕。守节:不改变节操。张德义《董小宛传奇》二二章:“古人说:‘慷慨捐身易,从容守节难。’守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像姐夫这样的人,名誉很大,不受利诱,也要受到威迫的。”

【慷他人之慨】(惯)

指拿别人的东西或钱财送人情或挥霍。《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满生总是慷他人之慨,落得快活。”老舍《新时代的悲剧》四:“那点财产都是儿子挣来的,不容易;老子随便挥霍——即使是为行善——岂不是慷他人之慨?”

【糠菜半年粮】(惯)

指生活贫寒,一年中有半年吃糠咽菜。梁斌《烽烟图》二六:“俗语说:糠菜半年粮。咱这里是红薯半年粮。”刘绍棠《京门脸子》一章六:“谷老茬子大伯只有几亩河洼地,他和干娘艾窝窝儿两口子,也只能糠菜半年粮。”

〇也作①〔瓜菜半年粮〕。吴伯箫《菜园小记》:“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多浆的果实,都可以食用。俗话说:‘瓜菜半年粮。’”②〔糠一顿菜一顿〕。梁斌《翻身记事》一四:“虽然正是身强力壮的年岁,耕耩锄耪样样能干,一年也只能挣三四十块钱,这几十块钱怎么能养活这老小五口呢?只好糠一顿菜一顿、饥一顿饱一顿地混日子。”

【糠了的萝卜——没大辣气】(歇)

糠:萝卜因失掉水分而中空。本指萝卜变得不辣了,转喻人变得不那么厉害了。于敏《第一个回合》下二三章二:“辛玉婷从外面回来……把披在肩上的棉袄往炕头上一抡,这才看见黑影里有一个人睡在炕头上。‘来啦!这一次我可得问问他。’康老二向她摆摆手小声说:‘算啦,糠了的萝卜,没大辣气啦。’”

【糠里榨油】(惯)见“荞麦皮里榨油”。

【糠箩里跳到米箩里】(惯)

箩:盛粮食的器具。比喻生活环境一下由坏变好了。《飞跎全传》六回:“有个白日跑老鼠,糠箩里跳到米箩里,又是辰年吃到卯年粮。”

〇也作〔糠罗跳进米罗来〕。《离合剑莲子瓶》八回:“那个道:‘这下子糠罗跳进米罗来了,嫁了刑部尚书郑公子了。’”

【扛起竹竿进城——不晓得转弯】(歇)

比喻人不知道变通。欧阳山《黑凤凰》二〇:“只是万一蒋哥还扛起竹竿进城——不晓得转弯,却没有人来给你当儿子,也没有人给蒋哥披麻戴孝。”

〇也省作〔扛竹竿横着进城〕。贾平凹《白夜》:“宽哥一去三天两夜,穿着便服回来,宽嫂就和他吵闹。骂他窝囊,没出息,是二百五,扛竹竿横着进城。”

【抗膀子】(惯)

比喻对着干。康濯《东方红》一章三:“占富大爷,个人要跟集体抗膀子呀,没那么简单容易!”鲍昌《庚子风云》一部一二章:“不单是那些跑单船的,便是本店里许多跑行船的,也都跟他百般相好,若是遇到店里和船户们发生了纠纷,他真能挑起大梁,同店里来抗抗膀子。”

【炕旮旯里拣老婆——早有主】(歇)见“庙里猪头——有主儿”。

【炕圪劳里拾老婆——早就有主】(歇)见“庙里猪头——有主儿”。

【炕上养虎,家中养盗】(惯)

比喻养育与自己为仇的坏人。梁斌《红旗谱》八:“你的人道主义,就等于是炕上养虎,家中养盗。等养壮了,虎会回过头来张开大嘴吃你,盗会拿起刀来杀你!”

【炕上一把剪子,地里一把铲子】(惯)

形容妇女勤劳能干,家务活、农活都是一把好手。鲍昌《庚子风云》一部五章:“稀里马虎地过了门,不成想碰上这么个屎蛋丈夫。可她倒能忍!炕上一把剪子,地里一把铲子,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人操持着。”

〇也作①〔炕上一把剪,炕下一把铲〕。冯育楠《津门大侠霍元甲》四回:“这姑娘,炕上一把剪,炕下一把铲,心灵手巧,干什么像什么。”②〔炕上剪子,地下镰刀〕。周立波《暴风骤雨》一部九:“因为他媳妇又勤俭,又能干,炕上剪子,地下镰刀,都是利索手。铲地收秋,差不离的男子照她还差呢。”③〔炕上一把剪子,地下一把铲子〕。鲍昌《庚子风云》一部一〇章:“打她娘一去世,她就管起这个家来,里里外外,干活是一把好手。真是炕上一把剪子,地下一把铲子,没一样伙计她不会的,没一件事情她不操心的。”

【尻子上挂死猫——假装猎手】(歇)见“腰里夹着个死老鼠——假充打猎的”。

【靠边站】(惯)

①比喻失去职务或权力。刘绍棠《凉月如眉挂柳湾》三:“三年靠边站,李金好像烙饼翻个儿,又被结合到领导班子。”②比喻受冷落。刘绍棠《二度梅》九:“大侄儿急得抓耳挠腮,说:‘我叔靠边站,您才是一家之主呀!’”③比喻没有机会参与。路遥《平凡的世界》四章:“以后公家在农村需要个人,家庭成员有政治问题,那就只能靠边站了。”

〇也作〔靠边风凉〕。冯德英《山菊花》下八:“哈,于震海,老伙计,好连襟,打石头,你好手艺,落个石匠王的美称;带兵打仗,也不孬,冲在前,退在后;对待人,热肠子,自己吃亏,让人三分。只是像我这次得的差遣,你呀,老弟,靠边风凉喽!”

【靠大树草不沾霜】(谚)见“大树之下,草不沾霜”。

【靠墙墙倒,靠屋屋塌】(惯)

指无依无靠,命运悲惨。刘江《太行风云》一五:“双婶,我可担待不起这名声。咋来?我这命就是靠墙墙倒,靠屋屋塌。”

〇也作①〔靠山山崩,靠水水流〕。丁秋生《源泉》三章一八:“俺一无门子,二无靠山,苦也吃了,罪也受了,虽是练就了一身本事,到头来还是丘八一个。再加上这些年来,眼里看的、身上挨的、手上干的,‘靠山山崩,靠水水流’。哎,这么一折腾,心劲没啦。”②〔靠山山移,靠墙墙倒〕。杜鹏程《保卫延安》二章九:“旧社会,我们靠山山移,靠墙墙倒,红军队伍就是我们的家啊!别人不革命能行,我们不革命就没法子活。”

【靠人不如靠自己】(谚)

指要想干成一件事,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只有立足于自我奋斗。泛指人必须丢掉幻想,自力更生。《廿载繁华梦》二九回:“虽是如此,靠人不如靠自己。实不如寻个自己亲信之人,熟悉西文的才是。”

〇也作①〔靠赵靠李,都不如靠己〕。李衍盛《自力更生》:“做事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人常说:‘靠赵靠李,都不如靠己。’凡是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靠别人为自己效力,到头来没有不落空的。”②〔靠天靠地,都不如自己争气〕。杜道德《腊八粥》:“靠天靠地,都不如自己争气保险哪!你往后得振作点,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干活过日子。”③〔靠兄靠妹,不如靠手靠背〕。靠手靠背:靠自己的双手干活,靠自己肩挑背负。陈温《雨过天晴》三章:“年轻人,切记过日子做人,要把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人常说‘靠兄靠妹,不如靠手靠背’,就是这个道理。”

【靠人磨镰刀背儿光,靠人舀饭尽喝汤】(谚)

靠别人磨镰刀,只磨光了背儿,锋刃没磨;靠别人舀饭,只舀稀汤,吃不到干饭。指凡事必须依靠自己。张石山《单身汉的乐趣·乡下巾帼》:“种地人有句俗语:‘靠人磨镰刀背儿光,靠人舀饭尽喝汤。’我要找个师专生,除非我考上师专;我要种地,我就嫁个庄户人。”

【靠山吃山,靠山养山】(谚)

靠着山区居住,就要凭山区的资源养活自家;靠山区资源养活,就必须爱护与建设山区。指在什么环境就靠什么生活,靠什么生活就必须在这方有所投入。单学鹏《孤女魂》一:“如今,他勘测这老虎山,想来个‘靠山吃山,靠山养山’,用多栽各种树木,搞多种经营的办法,填一填社员们空空瘪瘪的口袋。”

〇也作①〔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王鸿钧《华山背工》:“人说:‘靠山吃山,吃山养山。’旅游季节俺的汗水落到华山梯道上,农忙季节俺的汗水落到禾田中。”②〔靠山吃山要养山,造林成林要护林〕。玉树《造林新谚》:“靠山吃山要养山,造林成林要护林。三年护林人管树,五年护林树养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谚)

指住在山旁,就靠山里的资源生活;住在水边,就靠水里的资源生活。泛指入的哪一行,就凭着干这一行的营生来谋生存。《醒世恒言》卷二〇:“小官人,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做公的买卖,千钱赊不如八百现。我们也不管你冤屈不冤屈,也不想甚重报,有,便如今就送与我们,凡事自然看顾十分,若没有,也便罢了。”

〇也作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韩映山《披星戴月》:“生在这个地方,就是有这个好处,哪儿都是柴禾。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哩,你别小看这山柴。”②〔在山靠山,在水靠水〕。清·汪辉祖《佐治药言》:“谚云:‘在山靠山,在水靠水。’有官法之所不能禁者,索诈之赃,又无论已。”

【靠水识鱼性,近山知鸟音】(谚)见“近山识兽,傍水知鱼”。

【靠着大树好乘凉】(谚)

指有了大树遮荫,乘凉就很方便。比喻晚辈在长辈的庇护下,得益很大。也比喻靠着某种权势,做事就有靠山。陈登科《赤龙与丹凤》一部二:“靠着大树好乘凉。我在潘爷这棵大树下,窝藏几个叫化子怕啥?”

〇也作①〔靠着大树好乘凉,靠着大河有水吃〕。梁斌《翻身记事》一八:“靠着大树好乘凉,靠着大河有水吃。有你这位老人在着,也算轮不着我挨饿了,可是也叫人怪不好意思的!”②〔靠着高山好盖房,挨着大树好乘凉〕。路一《赤夜》上二二:“‘亲不亲,当乡人’,说半天来还是‘靠着高山好盖房,挨着大树好乘凉’。亏得咱们有这两家财主,要不,就是利钱高,上哪儿去摘借呀!”③〔靠着大树有柴烧,靠着大河有水吃〕。伍爱芳《舅家》:“那时候,舅家穷得揭不开锅盖。别人劝他,既然有个前辈在城里做大官,‘靠着大树有柴烧,靠着大河有水吃’,何不靠着他?但舅舅硬是不去。”

【磕膝盖上钉掌——离了蹄儿】(歇)见“膝盖上挂掌——离蹄差远”。

【磕闲牙】(惯)

指说没用的闲话。李满天《水向东流》二一章:“我说丫头们,别净磕闲牙了,干活儿吧,看人家不磨嘴皮子的,棉花籽拣了一大堆啦。”

〇也作①〔嗑闲话儿〕。梁斌《烽烟图》一七:“一般人家不是坐茶馆看小戏,就是嗑闲话儿熬夜。”②〔拉闲篇儿〕。梁斌《翻身记事》一三:“周大钟脱鞋上炕,盘腿坐下,和他们拉起闲篇儿。”

【瞌困撞着枕头——正是货】(歇)

瞌困:瞌睡。是货:谐“适合”。指正合心意。《三宝太监西洋记》七九回:“正在发愁,只见番王吩咐左右道:‘天色已晚,我就在这里斋戒沐浴,奉祀佛爷爷。你们都要各自精洁。’王明说道:‘瞌困撞着枕头,正是货哩。’”

〇也作〔瞌睡碰枕头——对路〕。武剑青《云飞嶂》九章:“崔永光一听来劲了,兴致勃勃地说:‘你是讲土匪吧,瞌睡碰枕头,对路啰!我正想抓几个来问问匪情哩!走。’”

【瞌睡给了个枕头】(惯)

比喻正需要什么就得到了什么。马烽等《吕梁英雄传》四回:“康顺风虽然狡猾,但到底比桦林霸少一个心眼,自己本来就想出头露面抖威风,这下真是瞌睡给了个枕头,马上满口应承下来。”

〇也作①〔正瞌睡,来了个枕头〕。崔复生《太行志》八:“娇娇娘就试探着问十全爹,十全爹正瞌睡,来了个枕头,自知早阳庄的穷人苦连水都没有,有钱也难给孩子寻上个媳妇,特别是十全脸上还有个明败症,所以一提便答应了。”②〔瞌睡递过枕头〕。康濯《东方红》上一章二:“刘成旺猛然脑袋一扬,真个的心里一喜。这才是口渴的工夫送来的甜水,瞌睡的时候递过的枕头!”

【可望而不可即】(惯)

即:靠近,接触。指能望见但得不到或不能靠近。茅盾《色盲》四:“他理想中的‘绿色小岛’,虽然曾在黑浪中涌现出来,但一个既已被罡风吹沉,另一个却像‘海上三神山’,只是可望而不可即了。”

〇也作①〔可望而不可及〕。刘绍棠《这个年月》七章:“一座新兴的小城镇从一省二市三县交界处崛起,老虎跳的鸡毛小店却门前冷落车马稀,这二年的收入只够糊口,万元户可望而不可及了。”②〔可想而不可及〕。梁斌《播火记》四七:“他这些计划,已经不像冯老兰想的那样,认为是可想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③〔可望而不可及,可求而不可得〕。刘绍棠《豆棚瓜架雨如丝》三七章:“蕙儿依附哥哥,搭评剧班,艺名小杨翠喜,唱《九尾狐》出了名,想嫁个很有身份而又颇有地位的丈夫,却因为她那段不大清白的历史,可望而不可及,可求而不可得。”

【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歇)

可着:尽着,就某种范围不增不减。指刚够,没有剩余。《红楼梦》七五回:“贾母见尤氏吃的仍是白米饭,因问说:‘怎么不盛我的饭?’丫头们回道:‘老太太的饭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鸳鸯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谚)

折(狊犺é)本:亏本。做生意的人,手段刻薄的,赚不到钱;待人忠厚的,亏不了本。指为人忠厚最终会得到好处。《醒世恒言》卷三:“那些和尚们也闻知秦重卖油之名,他的油比别人又好又贱,单单作成他。所以一连这九日,秦重只在昭庆寺走动。正是: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客不离货,货不离客】(谚)

客:客商。指客商出远门运贩货物,要把货物带在身边,做到人不离货,货不离人。也指出远门携带的贵重物品,不能轻易委托别人。冯大有《推销员的故事》:“常言说的好:‘客不离货,货不离客。’你带货到千里外来推销,却扔下货东跑西走逛大街,能不出问题吗?”

〇也作〔身不离货,货不离身〕。老舍《火葬》六:“他本来想把钱埋在松林里,可是松林里有兵。又想把钱缝在腰带里,‘身不离货,货不离身’,却又觉不妥。”

【客不修店,官不修衙】(谚)见“官不修衙,客不修店”。

【客大欺行,行大欺客】(谚)见“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客大压店,店大压客】(谚)见“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客久主生厌】(谚)见“久处令人贱”。

【客木匠——一锯】(歇)

客:寄居,谐“怯”。锯:谐“句”。指人口舌笨拙,不善言辞,见面只有一句话。老舍《骆驼祥子》二二:“‘先生在家?’祥子顾不得说别的。‘在家呢……你真成,永远是客木匠——一锯(句) !’”

【客去主人安】(谚)

指赴宴的宾客及时离去,主人家才得安歇。宛光《河东民俗·饮食》:“即使是最简便的招待,也有四碟菜,一道面饭,一碗汤。饭后一壶茶,实际就是送客茶。送走客人,收拾完毕,这时就是民谚所说的‘客去主人安’了。”

【客随主便】(谚)

指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尊重主人的意愿。苏群《风雨编辑窗》四章:“赵兰被安排进来之后,感到很不自在。但是办公室的同志告诉她:这是矿党委书记廉风同志亲自安排的,‘客随主便’,她只好住下了。”

〇也作①〔客听主便〕。魏巍《东方》三部六章:“周仆笑着说:‘中国有句谚语:“客听主便。”你们还是按照这句谚语行事吧!’”②〔客听主安排〕。郝耀明《礼节与文明》:“且慢!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入乡随俗。’你来俺中国是客人,‘客听主安排’,这是礼节。”

【嗑瓜子儿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仁儿都有】(歇)

仁儿:谐“人儿”。指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肖复兴《她和他们·一路平安》:“‘真是嗑瓜子儿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仁(人)儿都有!’人们心里也都骂着。可谁也不敢惹他们。”

〇也作①〔瓜子里出臭虫——啥仁都有〕。杜雨清《血雨》五:“走出屋的高俊松对正在摆弄摩托的赵英男说:‘伙计,瓜子里出臭虫,啥仁(人)都有。那“眼镜”你猜是谁?’”②〔吃瓜子吃出个臭虫来——啥仁都有〕。孙长山《武林奇杰韩慕侠》三章:“这年头,真是吃瓜子吃出个臭虫来,啥仁(人)都有。”

【嗑瓜子儿嗑出个臭虫来——装仁儿】(歇)

仁儿:谐“人儿”。指坏人假装成好人。含讥讽或责骂意。残墨《翡翠塔传奇》七章:“呸!嗑瓜子儿嗑出个臭虫来,装什么仁(人)儿?别以为你是一县之主,在我们眼里,你是狗屁不如。”

〇也作〔嗑瓜子嗑出个臭虫来——充好仁〕。李佩甫《羊的门》一三章三:“众人乱嚷嚷地说:‘你是啥好货?嗑瓜子嗑出个臭虫来——充啥好仁(人) ?你要是个好货也罢,你自己还拿钱买官呢……这谁不知道。’”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