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一:积极处世
积极处世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和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决策。
习惯二:先定目标后有行动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先是脑海里酝酿的心智的创造,然后才是实质的创造。
习惯三:要事第一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和心智的框架,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匮乏的心态以及敌对式竞争。
习惯五: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
理解别人需要仁慈心;争取别人理解自己需要勇气,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协作增效
协作增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你我一孔之见的办法。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到的是,如何在生活的四个基本领域(身体、社会/情感、智力和精神)里不断使自己获得更新充电。
我相信重复是学习之母。
如果你想帮某人增强能力,你应当不断重复类似的话语和观点,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讲述。
我告诉自己,尝试不同职业就像试戴帽子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一学期之后我仍不喜欢教书,尽可以离开。如果种族关系的帽子不合适,那也可以换一顶。
“我不认为扔掉了这些机会,实际上我是挑选了更好的东西。”
第一个学期要做各种必要的调整,当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喜欢挑战以及相关的回忆。
带着狼疮生活就像生活在悬崖边上。我无法知道,它会攻击什么部位,我必须忍受怎样的症状,恢复将持续多长时间,我将面临的债务又会是多少。我学会不再去问“为什么?”,而是问“从这个经历我能学到什么?”我为自己设立的目标是我能够完成的,但总会出现障碍。我为了今天以及我今天能做的事而活着,不是为了昨天或明天。因为对于我来说,明天可能不再像我计划的那样。
其他人想拥有这个世界,我只是想让这个世界更加美丽。
请理解,我仍然带着我称之为“忧郁的沮丧”。正如圣公会牧师约翰·克莱普尔在他8岁的女儿死于白血病时所说:“我会重新上路,但永远带着一点颠簸地走。”尽管我有点颠簸不稳,但我重新上路了。
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有一段空间…在这段空间里我们有自由和能力去选择自己的回应,我们的成长和幸福取决于我们的回应。
维克托·弗兰克尔的《人类对意义的探索》 我读了四遍。我从书中得知,我有能力控制自己对发生在自己身上事情的回应【习惯一:积极处世】。我的世界正在崩溃,但我自己不必与它一同崩溃。
“我无法控制我现在的生活环境,这是我多年前的行动所造成的后果,现在我所能改变的惟一的事情就是我的态度和我的行为。这就是我目前的关注焦点。我也可以走来走去叫人滚开、踢着家具、没精打采或者发发牢骚,但这不会给我带来任何好处,肯定不会让我更快回家,也不会让事情变得更轻松。所以,我选择不那样做。
发生的每件事都有好的一面,有值得学习的一面。
我日益相信,对于保持良好的关系来说,自我控制具有关键意义。有句谚语说:“控制自己的精神要难于征服城市。”希腊的智者也告诉我们:“理解自己,控制自己,给予自己。”
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的最迅速的方法是改变他的角色。一旦结了婚,角色由单身变为已婚,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改变了。
我们越是过于专注自身利益,我们就越看不到其他人的可贵优点,看不到他们的多重层面,看不到每个层面的方方面面。当我们跳出这个自我的圈子,真正聆听其他人的倾诉,我们就会有珍贵的发现。
我要承认发生的事实,接受事实,并穿越苦难继续前进。
每晚他都对我说:“孩子记住,这是你我之间的秘密,你是个有天赋的特殊青年,有伟大的事情在等着你去完成。”
我实在不是什么天才。有些事情我做得不错,但我不是什么天才。然而我从不怀疑自己,我从不怀疑自己将完成某些事情,有能力做成一些事情。这也许是我父亲留给我的最伟大的礼物:对于自己的毫不动摇的自信【感情账户】。他让我具有超越环境的对价值和潜力的信念,即不管发生什么,我仍能选择自己的生活【习惯一:积极处世】。
父母能给予孩子的关爱中最有威力、最卓越、最穿透人心的是,对于孩子的价值和潜力的持久的、重复的肯定——即使孩子当前的行为所显示的正好相反。决不要放弃。
人类身体最渴望的是空气。人类心灵最渴望的是被理解、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自己受到尊重。真诚的设身处地去倾听就能满足这种渴望。请记住,在困难的问题上与人交往,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我有一个女儿,她记了70本私人记录,并发展了一种惊人的能力,能在任何时刻、以任何方式重新开始她认为明智的生活。
如果我们继续做我们原来一直在做的事情,那么我们也一定收获我们一直收获的结果。我必须尝试另一种方法。
感情的成熟就是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觉和信念,同时又平衡地考虑到他人的感觉和信念,而且这种表达不受他人威胁的影响。
与不愿沟通的人打交道的方法之一是打破惯例。
与十多岁孩子沟通的最有价值的方法是沉默。…如果你进入一个森林打猎,先向空中开一枪会有什么效果?… 关键是进入森林并保持安静,然后动物自然会出现。同样的事情也出现在海滩。…走来走去不会看见任何海蟹,但如果你安静地坐在那儿,很快海滩就会布满了海蟹。…我们有两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我们对它们的使用也应与此相应。有趣的是,耳朵无法关闭,而嘴却可以。…我发现,如果我就是在其身旁,没做任何特别的事,就是保持注意和关心,几分钟之后他们就会敞开胸怀。沉默确实是金。
这是我一生中最糟的比赛。
你很清楚,当你打了一场臭球后会怎么样。
更衣室里每个人都躲着你。所以,我静默地淋浴、更衣。当我走出更衣室的时候,老爸在等着我。他把我抱在怀里、紧紧拥抱我、看着我的眼睛说道:“这是我看过的你打得最好的一场比赛。不是因为你们赢了或扔出了多少次触地得分,而是因为我从未看见你表现得像今天这样坚韧顽强。你总是被冲撞倒地,但是你坚持爬起来,屡败屡战。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你而骄傲。”他确实是这样说的。
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收到的最好的礼物。那徵章上铭刻着体现奥运信条的精神的引语:“别向自己要求胜利,而是要求勇气;因为如果你不畏艰难险阻,你给自己带来了荣誉,不仅如此,你还给所有的人带来了荣誉。”
我们对戴伦(破坏性少年)表现出理解、宽恕与和蔼,不随便加以评判;慢慢地两个年幼的孩子也跟了上来,表现出同样的善意。(这种做法改变了这个破坏性少年)
爱是一个动词。
人们告诉我,他们发现嫉妒是一个动词、宽恕是一个动词、愤怒是一个动词、勇敢是一个动词,等等。刺激和回应之间的的空间成为人们自觉意识的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中,我们的行动基于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基于自己的感觉或周围事件,于是我们越来越能掌控自己的态度和行动。其成果就是,我们的生活是我们抉择的结果,而不是我们的条件的结果。
“我们就是用我们给予这些孩子的爱来留住他们。我们不给他们钱,我们不给他们东西。他们到这里来,只是因为他们在队里感觉像在家里一样。爱成就了所有事。你如果没有爱,永远都不会幸福。因此,我们就在这方面努力。这是这个队的基础。爱和宽容。”
他其实在生活中实践着他所教的每件事。这是他行为中最有力的部分,甚至比他说的还重要。
“我们试着教会他们如何领导自己,如何具有责任感。不是我什么时候都呆在那里。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男孩,他们将成为父亲。那么,现在的他们将来会领导什么样的家庭呢?我们不断告诉这些孩子,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只要努力,什么事都能办成。你的生活完全由你掌握。你现在所想的就是成就你未来的东西。”
他像特里萨修女一样,后者的座右铭就是“沉默的果实是祈祷;祈祷的果实是信念;信念的果实是爱;爱的果实是给予;给予的果实是和平。”…通向斯通的这种道德约束的道路永远都是牺牲。牺牲就是为更好的事情放弃好的事情。
我的家人也很喜欢图书馆——我们经常在旅行途中参观老图书馆,
她说:“我可以一直教学生积极处世,直到我精疲力竭。但是,我们是一个指责的社会。指责无处不在,而且很深入。如果你能放弃指责,我的课堂就变得非常轻松。七个习惯教会你在改变别人之前,先改变自己,我告诉我的学生,如果他们接受这个理念,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好。”
只有精神上的贫穷才能削弱一个年轻人学习的能力。
虽然我与老板没必要成为最好的朋友,可是我们应该像同事一样相互帮助和影响。
由于我把注意力放在我改变我所处的工作环境之上,因而我与老板的关系变得亲密,对他的影响也更大了。
我已决定不去理会罗布在我背后搞的小动作,我想以我希望的方式待人接物【习惯一:积极处世】。我想要做的是保持沉默,对人忠诚老实,不把罗布想得太坏,只想对他好一点。有时我真想扇他耳光,对他反唇相讥,对他横眉冷对。可是我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这次经历后,我懂得了不生气的好处,选择不生气,而是坚持不懈和忠诚待人的好处。
我坚信人心都是善良的,如果我们爱别人,对人有耐心的话,别人也会以善意回报我们对他们的善意。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只不过是我们忍辱负重的问题罢了。
人们在出发后常常会再回来,这就是恢复的法则。
你会注意到那些不去评判他人的人通常也不会被别人所评判;不伤害他人的人也不会被别人所伤害;以严词利语批评他人为生的人也将葬身于别人批评的严词利语之下;那些非常能干、甚至到了威胁到他人的地步但同时亦会接受他人的人常常也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过程,并能排除几乎所有的威胁。
只去注意和管那些我真正有能力去注意和去管的问题。无论如何,我都不要越雷池一步。
我发现别人认为没必要改变他们的行为,他们可能还会继续到处搬弄是非。虽然我不能改变他们,可是我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习惯一:积极处世】。我认识到或许办公室的现象不在我所能影响的范围之内,但是我的行为却在我的影响范围之内,我可以影响自己的行为。
当我冷静下来时,决定克制住自己的法律本能和渴望报复的心理。相反,我尝试着思索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
没有价值的事是最有价值的事。…我们放手让公司大多数员工去发挥他们的作用,并开始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更加信任的文化理念。
“如果你只想取得小规模的、渐进的、慎重的和有条不紊的改变,那么改变你的态度和行为即可。如果你希望实施轰轰烈烈地、大规模地变革,那么就需要改变你的思维模式和坐标系统。”
对话与争论之间的最根本的区别是,在对话中,你是在聆听别人的观点,而不是想方设法说服别人来接受你的观点。
几乎所有的能带来重要结果的时刻都与克服内心的矛盾有关。
根据柏拉图的“智慧起源于条件”的名言,这位调停者要求双方明确阐述自己究竟想得到什么。他注意到,当人们重视手段就会滋生不满,但当他们注重结果时,就会产生合作。
促进生活所有领域的多样化和生命的完整性,
相互依赖比依赖自己要难上十倍,在其他人考虑非赢即输之时,你需要投入更多的毅力和独立的情感来考虑双赢;当你内心千呼万唤别人的理解时你要首先谋求理解别人;当让步显得更容易些时你要寻找第三个解决方案。换句话说,为了通过由创意与合作的方式与人共事,需要大量的独立性、内心的安全感和自我控制。否则,我们所说的相互依赖就变成了反对相互依赖,人们为了实现自我依赖就会做相反的事情,或者变得弱肉强食,利用别人的弱点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者用来证明他们自己的弱点也是有道理的。
你可以这样对人说:“这是提款还是存款?”“这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那是取长补短还是让步?”“那是双赢,还是非赢即输或非输即赢?”“是要事第一还是不分主次?”“在开始时是考虑手段还是考虑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