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有干劲,却看不到成果的你
德鲁克在学习时也会有计划地进行自我管理,提前拟定好“行动计划”。面对那些常人无法准确理解的事物,德鲁克总能一眼看穿其中的本质,并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
95岁也能发现新课题
彼得·德鲁克被称为现代经营学之父。他的学习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首先我想介绍给大家的是他学无止境的学习态度。
德鲁克在95岁高龄的时候这样说道:
工作之余,我每年都会给自己出一个题目,然后花三个月集中对其进行学习。
2004年的时候,我学习了中国明代美术。之前我虽然收藏了很多日本水墨画作品,但却不是很了解对日本影响深重的中国美术。通过这次学习,我有很多新的发现。
除此之外,我每三年还会制定一个计划。前几年我重新仔细阅读了莎士比亚全集。读完莎士比亚,我还看了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人间喜剧》。
(《知识巨匠德鲁克自传》,彼得·德鲁克著)
德鲁克的字典里没有“退休”二字,他坚持授课、参加出版活动。工作之余,他还会以三个月、三年为期限,严格遵守“行动计划”,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他还认为,在现在这个知识海洋的年代里,每个人都是管理者。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更不用说去管理部下和同事了。重视自我管理是很有德鲁克特色的学习方法。
想要保持学习的紧迫感,必须制定目标与期限。学生时代的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考、升学考试等都有一个期限,这让我们在无形之中多了一份紧迫感。成年后的学习,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时间限制了。
比如托业考试,一年有八次。如果抱有“下次继续努力”的想法,很可能会一直拖下去。对自己的放纵与疏于管理都会阻止你进步。
你可以像德鲁克一样,给自己定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
①制定目标
②决定期限
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明确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根据你三年后想要达到的水平,换算出第一年、前三个月以及今天应该完成的任务。
目标不能只在心里想想,还要写在看得见的地方。可以写在日历上、笔记本里或者电脑的小工具中,有意识地朝着目标前进也很重要。
小学是德鲁克“行动计划”的起点
制定目标,朝着目标努力的学习方法是德鲁克的小学老师教给他的。
八岁的德鲁克在转校后遇到了埃尔莎老师与佐菲老师。她们是一对姐妹,对德鲁克影响深远,令他终身难忘。
埃尔莎老师是学校的校长,也是德鲁克的班主任。她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并给予引导。
“彼得,你擅长的东西很多,但有一件事,你还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天赋。你知道是什么吗?”
我摇摇头。
“是作文。你虽然写得不错,但没怎么练习过吧。以后把练习写作文当成你的目标之一吧。”
之后我用相同的方法就读音、拼写、书法、算数也制定了目标,不断加以练习。埃尔莎老师坚信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在某些领域中并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不仅如此,她还引导我们释放潜能。
在我成为经营顾问以后,我经常告诉人们“不要老紧盯着那些你做不到的事,而要多去关注你能做到的事”,“实践目标管理(通过目标进行管理)”。但在这方面上,埃尔莎女士始终是我无法企及的先驱者。
后来埃尔莎老师让德鲁克每周写两篇作文,并在每周末进行成果验收以及制定下周计划。
佐菲老师是绘画老师,重视感性教育。她喜欢静静看着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做事,必要时才会出手帮忙或给予指导。
德鲁克说埃尔莎老师是“把计划性的学习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育学者’”,而佐菲老师是“用微笑感动学生的‘教师’”。
换个有趣的说法,可以说埃尔莎老师用的是“苏格拉底式教育法”,而佐菲老师采用了“禅僧教育法”。德鲁克回忆说,他是因为遇到了这两位老师,才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考取法学博士的时候,德鲁克从未去大学上过一堂课,完全是靠着埃尔莎老师教给他的方法自学成才的。
制定好目标与期限,严格落实每一项计划——德鲁克在后期称它为“行动计划”。他大力推荐“行动计划”,认为它是一个通过自我管理,帮助人们收获成果的好习惯。“行动计划”的原点就在埃尔莎老师最初的教导里。
揭露物质本质的命名技巧
除了制定行动计划,我还希望大家学习德鲁克的“命名”技巧。
德鲁克是给概念命名的名人。
德鲁克真正普及了商业领域中的“管理(management)”一词。虽然“管理”的说法早已存在,但德鲁克却是第一个将“企业经营”系统化,并将其定义为“管理”的人。
“经营咨询顾问”是当今炙手可热的职业,它同样也是由德鲁克命名的。
“麦肯锡”是一个世界知名的经营咨询公司。它的创始人马文·鲍尔曾咨询德鲁克:“麦肯锡属于什么公司呢?”当时德鲁克给他的提议就是“经营咨询公司”。在此之前公司虽然已经取名为麦肯锡,并成功给很多企业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但始终没有一个能简洁表示公司性质的名称。
还有,为公司改革出谋划策的团队应该叫什么呢?早在德鲁克为通用电气公司(GE)做企业改革的咨询顾问时,就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当时他与GE前副总经理哈罗德·斯米迪一起得到的答案就是“经营咨询部”。
而麦肯锡同样是一个提供改革方案的组织,所以理应是经营咨询公司。有了这个名字,麦肯锡是一家做什么的公司就一目了然了。
后来,这个名字也一下子名声大噪。
能迅速对模棱两可的事物进行命名,明确其概念,是德鲁克的过人之处。
除“管理”与“经营咨询”外,“目标管理”“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劳动者”等概念,也都是德鲁克明确的。
为何德鲁克年事已高,仍有众多美国知名企业向他寻求建议呢?
我认为这是因为他有能发现他人容易忽略之处,并从中挖掘事物本质的能力。
他创造出的名称虽然不是标新立异的,但却是直击本质的;虽然不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但却能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因此才能广为流传。
自以为是的解释与命名,往往让人无法领会,自然也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想法过于平庸,没有先人一步的独特之处,同样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可。
德鲁克有一句名言:“企业的目的是创造更多的顾客。”一般人被问到“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可能会回答:“为了创造利益”,但德鲁克认为顾客才是最重要的。
他总能突破一般人难以走出的思维陷阱,然后提出最本质的命题。
“做生意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顾客”这个回答,给人一种新鲜感。做生意不单是为了盈利,还是为了奉献社会。从“创造顾客”这个词中,能感到源源不绝的能量循环。
仔细想想,这个回答抓住了经营的本质。可见只要挖掘到了本质,就能摆脱平庸的想法,用更自由、更广阔的眼光看待事物。
总之,德鲁克就是这样一个擅长直击事物本质,重新定义事物概念的人。
练习“命名思考学习法”
想要成为公司长期需要的人才,光是阅读德鲁克的著作,画上重点,恍然大悟是不够的,你要学会纵观全局,养成一眼看穿事物本质的习惯。不能满足于获取情报,而是要做到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些情报进行归纳总结。
这就是我想推荐给大家的命名思考法。
只要多围绕“如何命名”进行讨论,多锻炼自己的思维,就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质。
即使是视野较窄、爱钻牛角尖的人,只要经历了这种“命名会议”,也会渐渐变得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从大局着手。
比如,可以给正在负责的项目取一个能表达其本质的名字。当题目是“是否应该实施此项目”时,大家一般会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就“是否能为公司带来利益”这一观点进行讨论。但讨论“如何命名”不同,双方无需计较利益得失,就算意见不同也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分享彼此对问题本质上的理解。
一个好的命名,即使简洁也能准确表述事物本质,能够让大多数人产生共鸣并理解。
遇事多想想该如何为其命名,这样才能提高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从而在命名的过程中获得准确把握事物概念的关键。
不需要无中生有,这不是搞发明创造,而是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并定义已有事物。
我认为当今社会需要的就是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才。
适合的人群
● 有干劲,却总是看不到成果的人
● 视野较狭,很难做到顾全大局的人
○ 想要尽快抓住事物本质的人
○ 喜欢命名或下定义的人
○ 想做有创造性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