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法治
如今网络谣言真的无法阻止。当一些人还没有从家庭、微信、军队“绿豆汤宝白病”等“养生”帖子中走出来时,各种网络谣言又穿着视频中的“新马甲”频繁刷屏。
根据最近中央网申处等发布的《2019年网络谣言特征观察与趋势研判》,2019年我国网络谣言高发领域集中在医疗、食品安全、社会科学这三大“三大”,出现了视觉传播的新趋势。
说实话,在互联网信息碎片化的趋势下,网络谣言把照片、短视频、信息图表甚至动态表情包作为传播的载体并不奇怪。但是问题是,可视化的传播形式很容易戳中一些人“用眼睛看”的弱点。不知道这种所谓的“真相”已经被剪下、拼凑,甚至是深度伪造的片段。模糊的发布源、高效的传播速度、低制作门槛和直接的感官刺激使视频成为网络谣言泛滥的重灾区。
事实上,破解网络谣言的“新马甲”也不难。每个人看似是而非的短视频时,为什么要培养一些基本的媒体素养,生活中的大部分流言都不会自己打破。例如,不要忙着看未知来源的事故现场或社会冲突视频,并将其传达给朋友圈或微信群体,最好先了解视频拍摄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关系。其他权威媒体正在进行后续报道,包括能否找到现场的当事人、目击者等。同样,在网民多方调查的围攻中,有关医疗、食品安全、社会科学的视频流言也没有流通的余地。
当然,消除视频流言滋生的土壤也不能完全依赖网民自发集结的团队。只有从源头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切断谣言的传播途径。另一方面,各种视频平台要承担主体责任。抖音(抖音)、快手、超薄者、微博、微信、微视等平台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改善用户实名制等手段进行“把关”。另一方面,主流媒体也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传播能力。部分网民迷信黑科技,有效缓解满足虚荣心和销售焦虑的典型网络心态,以科学精神武装人民,提高抵御谣言侵蚀的免疫力。
打击网络谣言将是随时间变化的长期工作。网络谣言有了新的变种,要综合使用各种手段,进一步增强警戒意识,提高谣言打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限制也不能成为空缺。适当的时候,为了应对新的情况,制定可操作的监管细节,为平台方和运营商提供明确的参考依据,构建风气清晰的网络空间,这是应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