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网络时代
我们都是“离开手机,星星就会死”。
"微信离开,死得更多"
我们每天用微信扫描码支付
微信处理工作文件
我们的“农业科普基地活动”
有微信留言才能参加。
关于微信《秘密》和微信《偷猎者》,
你还知道多少?
今天农业军将带领大家一起理解!
是超过10亿人的移动微信应用程序,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微信中潜伏着大量的“偷猎者”。
越来越多的微信用户不知不觉地成为了“相关人员”。与此同时,利用微信猎杀国家秘密、信息的事情也随之发生。
微信猎人的“日常”
架桥
微信具有搜索附近人的功能,“偷猎者”可以利用此功能建立连接“猎物”的“桥梁”,他们可以利用此功能搜索和添加大象用户。
在现实生活中,“偷猎者”不必利用“附近”偷猎实际来到猎物身边。下载具有修改手机位置功能的应用程序,隐藏实际位置,将坐标改为机构单位或紧贴地点附近,就可以“勾结”目标区域内的猎物。
000
一旦猎物顺利上钩,“偷猎者”就会主动和他们聊天,试图获取猎物的个人信息,从而判断猎物是否是他们想要的目标。聊天中,当他们从猎物身上尝到“甜头”时,他们精心策划。
偷猎者将与你“朋友”、“知己”,赢得猎物的信任。他们善于利用“心理学”。在你幸福的时候成为你的分享者,在你悲伤的时候扮演你的朋友给你安慰。(伯纳德肖,朋友)甚至在你困难的时候,也会给你出谋划策和计划,让你靠近他的狩猎网一步,但完全不知道。
收诱饵
收到网的瞬间是最重要的关头。这时,“偷猎者”将抛出金钱、感情等诱饵,以工作为由探询猎物,要求国家秘密和信息。老练的他们可以根据人的不同制造适合大象人口的各种任务和诱饵,但目标对象一步一步地走出来,萌生了“请尝试”的心理。
这时偷猎者开始露出胜利,层层靠近,大出血,造成猎物进退两难,一对蜂蜜诱惑蠢蠢欲动,一只已经深陷其中,偷猎者重新应用接受利益的手柄,牢牢掌控猎物。
习惯偷猎者的套路后,
好奇的宝宝要问。
有什么种类的猎人?
不做
微信中的三个偷猎者。
毒蜘蛛型
这种“偷猎者”善于对付有戒心的猎物,在接触初期,往往会对猎物微笑,对猎物表现出友好的态度,进行“奉承”、“抚摸”、“喂养”,不断注入感情、金钱等“麻痹剂”
案例:
一位区政府办公室职员吕某被所谓的“媒体记者”添加为微信朋友,两人非常交谈。一个多月后,这位“媒体记者”以要写通信稿为由,要求刘某收集相关通信稿素材,用一笔微信给刘某汇款。刘某没有拒绝,而是向“媒体记者”提供了工作接触的部分资料,其中包括7份信息、3份秘密级别的国家秘密。刘某因此获得了9000多韩元的非法利益,最终没收了1万韩元的个人财产,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狐狸型
第二个是狐狸型。顾名思义,狐狸型“偷猎者”利用“色诱”操纵人心,有些人利用贪图美色的心理装扮成“小仙女”,获得猎物的喜爱。这种类型
猎密者能够准确把握猎物情绪,瞅准时机进行恭维、激将等操作,一举骗取国家秘密、情报。有些人不加分辨,错把他们当作普通网友或者是“美女网友”,在聊天中谈及国家秘密,结果祸从口出。★案例:
某军工企业工作人员辛某赴外场工作期间,被一名“美女”添加为微信好友。在聊天过程中,辛某为回答对方的“天真”提问,将其掌握的4条秘密级国家秘密信息告知该“美女”,被判处拘役3个月。
猪笼草型
第三种猎密者是最直接最猖狂的一类,他们专门捕食贪吃的猎物,套路就是钱!money!他们不需要前两种的伪装和角色扮演,直接明码标价,你敢要我就敢给!所谓“各取所需”就是如此。
有的涉密人员在金钱的诱惑下,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只要信念稍微动摇,便会主动上钩。
★案例:
某涉密单位工作人员杨某被一名同校“师兄”添加为微信好友,该“师兄”提出条件,如果杨某愿意提供所在单位相关资料,其将给予丰厚报酬。杨某贪不抵金钱的诱惑,利用工作之便,为对方偷拍1项机密级、1项秘密级国家秘密事项,非法获利1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我们该怎么做?
移动互联网时代,猎密变得越来越来便捷,相比传统猎密,微信猎密具有诱惑力大、隐蔽性强、灵活机动等特点。
只要“猎密者”有微信账号,坐在电脑旁,或者利用手机,便可与猎物之间搭建起桥梁,实行远程操控,贪财的以金钱为饵,空虚的以情感为饵,虚荣的以恭维为饵......使涉密人员将主动上钩,提供情报和秘密。
因此,农业君温馨提示各位机关单位办公人员、特别是涉密人员必须注意微信使用的安全保密哦:
★不宜随意在微信中晒工作、晒岗位。
此举是为了不给猎密者有可乘之机。涉密人员的岗位信息和工作信息是需要保护的,涉密人员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在工作、生活中保持低调,尽量不在微信、朋友圈中晒工作、晒岗位,猎密者没有了机会,你的信息才比较安全。
★不要随意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好友不是随便可以加的,要提高政治敏锐性,首先要认识到微信涉密的危害性和不安全性,注意区分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不轻易将不认识的人添加为微信好友。
★不宜随意开启“附近的人”功能。
通过前面的案例我们认识到,微信“附近的人”这个功能应该要谨慎使用,因为其中可能隐藏着“猎密者”,尤其是禁止在机关单位或涉密场所附近开启这一功能。因为你可能一不小心,就把附近的“猎密者”加入了自己的朋友圈。
是不是又get到新知识了
快!夸!我!
来源:保密观
编辑: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