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男性微信名字带王字旁】咀嚼2000年的产值,嚼近1000亿韩元的槟榔会去哪里?

时间:2023-01-31 18:16:1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最近,四川南充、四川成都、浙江义乌、江西南昌等多个市场监督局相继出台了相关规定,明确要求下台,禁止销售槟榔食品。21日,一位网民在人民网“指导公报”平台上回答说,广东禁止销售槟榔、什么时候禁止销售等广东省委办公厅信息综合办公室表示,禁止销售槟榔的问题已经转移到相关部门研究。

记者从某三甲口腔医院获悉,近年来,有槟榔咀嚼历史的口腔癌患者数量迅速增加,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数据显示,中国槟榔产业2018年产值达781亿韩元,近年来持续上升。从2020年的“除名”到食品目录,2021年全国禁止槟榔广告,最近发布了更多禁止销售命令,槟榔在中国流行了2000年的“小青果”将何去何从?近千亿产值的槟榔产业将如何推进统治?

这是槟榔食品禁售区,线下上下仍有需要出售的地方。

9月10日,歌手蒲松因口腔癌去世。生前曾在社交平台上呼吁九江岩系槟榔“珍惜生命,远离槟榔”。傅松去世三天后,四川省南充市建兴镇通知各食品经营者,要求他们及时离场,不要销售食品包装和标有标签的槟榔和槟榔产品。除四川南充外,浙江义乌、江西南昌等许多市场监督局也陆续公开了禁止出售槟榔的消息。

“接到不能卖的通知的商店很多。如果你要买的话,请快点。我也想收拾这些东西。”23日,义乌市一家超市的店主告诉记者,姐姐经营的一家店铺22日被监管者告知禁止销售槟榔,她经营的这家店铺尚未收到正式禁止销售的通知。

记者在大众评论中搜索义乌市“槟榔”相关商店,可以看到现在多家商店都在出售槟榔。在拼多多、淘宝等多家电商平台上,“味王”、“盛天下”、“彬志郎”、“长鞋”等多个品牌的槟榔食品也正常销售,商家告诉记者,可以正常发送到义乌、南昌等禁止销售的地区。

关于禁止销售槟榔,记者联系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暂时不接受采访,义乌市宣传部、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电话没有接通。据媒体报道,义乌市市场监督局食品监督官和有关负责人表示,没有接到全市下达槟榔的通知,槟榔必须作为“槟榔产品”出售,不能用作食品,必须按地区销售,不能与食品混合销售。

这次大量出售槟榔的行为被指出,2020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不包括在槟榔中。从此,槟榔不再作为食品管理,生产加工企业也不能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2020年取消了以槟榔为食品的类别,为什么很多相关部门直到最近才采取集中禁止销售的措施?

记者指出,最近四川省南充市灵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全县槟榔代理商和经销商进行集体面谈,要求各经营户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上标明的槟榔及槟榔产品时,提到了两份文件。市场监督总局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槟榔制品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公布的《关于加强槟榔制品销售监管的通知》。这两份文件目前都没有公开。

市民呼吁广东跟进禁止销售,相关部门正在研究中

有加强槟榔产品监督的迹象。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致癌物质目录时,将槟榔科列为一级致癌物质。2021年,国家广播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槟榔及其产品。

那么广东省的槟榔规制政策现在是怎么样的呢?

记者从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广东目前没有对槟榔采取进一步的监管措施。广州市市场监督厅方面表示,广州去年开展了对槟榔广告的整理工作。以下大合亭广告、“张欣”、“味王”、“湘潭店铺”的公交车车身广告等,截至2021年3月18日,市媒体和户外广告均停止了槟榔广告。

记者在人民网《领导人公报》上看到一位网友在9月21日发表评论说:“槟榔遭受了这么大的损失,现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始出售槟榔,广东什么时候禁止出售槟榔了。”9月22日,广东省委办公厅信息综合室,该网民反映的关于禁止销售槟榔的问题已经转移到相关部门进行研究。

在访问广州市天河区时,记者发现槟榔在穗销售中非常广泛,几乎所有店铺都能看到,购买也没有限制,未成年人也可以购买。大多数商店都把槟榔放在入口或收银台旁边等显眼位置,某高校内的商家特别贴上了“热卖”的标签。除了普通槟榔外,还销售枸杞、咖啡槟榔、暴酒槟榔等多种多样和多味产品。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市民。大多数人对槟榔中致癌物质、成瘾性等都很熟悉,最近全国对禁止贩卖槟榔的措施表示称赞,并说广东地区也在采取同样的措施。

关于禁止出售槟榔引起的风波,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峰对记者说,目前槟榔产业的监管体系不完善。全国最近的举措预示着国内槟榔产业将进入整顿阶段,预计今后将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对槟榔采取更加严格的政策。广东作为湖南以外的槟榔消费大省,建议后续也出台相应的政策,合理指导槟榔市场的发展。(记者许长超丁玲实习周婉怡)

[医生的声音]

槟榔流行使口腔癌发病率年轻化

“去年,我在口腔癌末期诊治了一名年轻患者,他是一名28岁的男性司机,有5年的槟榔咀嚼历史。”某三甲区医院口腔颌面部外科主任医生张文(化名)说。张文表示,该患者完成第一阶段的手术后,下一阶段要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化疗,如果以后复发,要进行免疫治疗等。

“过去口腔癌是老年病。大部分患者超过50岁,经常是长期吸烟喝酒引起的,近10年来,随着槟榔的流行,口腔癌发病群体呈现出明显的年轻趋势,目前在院子里接受治疗的口腔癌患者中,约有20% ~ 30%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

张文表示,近些年国内口腔癌患者呈现出年轻化、初次就诊晚期患者比例增多的特征,而且治疗难度提升、治疗效果下降。

张文告诉记者,2021年,其所在科室收治了200多例口腔癌患者,其中,广东籍患者占比急剧上升至60%左右,超一半患者具有长期槟榔咀嚼史;近年来年均接诊因槟榔所致的“割脸人”约20例。

“像大家从媒体上看到的脸部严重变形、溃烂,甚至被切除部分面部组织的‘割脸人’,大多属于口腔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颊癌,又称颊黏膜癌。”张文说,槟榔中含有大量槟榔素、生物碱等具有细胞毒性的物质,而生物碱和口腔黏膜发生反应,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进而导致口腔黏膜疼痛、起泡溃烂。

据介绍,口腔黏膜原本是柔软、富有弹性的,吃槟榔会损害口腔黏膜,早期临床表现有烧灼感,伴发口腔黏膜出现疱和溃疡等症状,并伴随口干和味觉减退等,将导致口腔黏膜变硬、逐渐丧失弹性,整个颊部收缩变硬;病变发展至口腔黏膜纤维化阶段时,患者口腔黏膜基本失去弹性,面部发生较大变化,出现嘴巴缩小、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问题;如果演变到口腔黏膜纤维化这个阶段,还不阻止槟榔的摄入,则会诱发敏感人群的致癌基因突变,并最终导致口腔癌。

“目前口腔黏膜纤维化并无特效药,在治疗上颇为棘手,即使患者后续停止食用槟榔,但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黏膜造成的损害是无法逆转的。如病变继续发展为口腔癌,到晚期肿瘤组织侵犯面部、牙床甚至是上下颌骨,就不得不做手术将其切除,并从腿部取骨带肉进行皮瓣移植。”张文说。

有槟榔咀嚼史的群体如何防范口腔癌?张文建议,首先要戒除咀嚼槟榔及过度烟酒等不良习惯,并定期到专科医院检查;早中期的口腔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五年生存率可达到七八成;晚期口腔癌需结合手术及放化疗等手段,治疗费用高、效果差,五年生存率低。(记者 许张超 陈辉 实习生 朱婉怡)

【产业观察】

千亿产业或被按下暂停键

根据《中国市场监管报》报道数据,2011年至2018年,中国槟榔产业产值从558亿元上涨至781亿元,且呈继续上涨趋势,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1000亿元。而根据《海南日报》报道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达178万亩,是海南230万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占全省农业人口的41.37%。

记者检索天眼查发现,全国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含“槟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共1.3万余家。其中,湖南省、海南省、广东省企业数量位居前三。湖南省槟榔企业7278家,约占全国数量的一半;海南省槟榔企业有4048家,占全国比重约29.72%;广东省有569家相关企业,占全国比重约4.18%。

日前多地出现槟榔食品“禁售潮”后,海南省槟榔协会在21日发布通告,称个别省市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相关规定禁售槟榔产品,并从产品质量、种植技术、药用价值、加工产品和食药拓展等方面,对海南近年来槟榔产业转型升级进行说明。不过,目前该通告已从该协会的微信公众号上撤下。

记者联系到海南省槟榔产业某业内人士。对方表示,个别企业的确受到禁售消息的影响,有部分槟榔种植户联系到他,称收购槟榔的企业处在观望状态。他们在尽力化解当前多地禁售槟榔可能给种植户带来的经济损失。

海南省槟榔协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协会方面加快推动槟榔产业转型升级,引导行业监管规则的健全,如加强加工行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槟榔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等。

在槟榔被“开除”出食品行列后,相关产业在“强监管”时代该何去何从?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表示,槟榔作为一个具有成瘾性且致癌率较高的产品,未来的销售市场恐会受到很大制约。某业内人士则建议,对于槟榔的管理不要急于“一刀切”,当前首要是对槟榔制品明确具体管理办法。(记者 许张超 实习生 朱婉仪)

【历史解读】

“岭南异果”两千年沉浮

“我从小就见到槟榔,像小时候去长沙巷子口的时候就有一个湘潭人,推着小推车经常在巷子口卖槟榔,但我在广州并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那个时候在这种对比之间就产生了疑问。”暨南大学文学院讲师曹雨对羊城晚报记者说,带着这个疑问,他对槟榔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并于最近出版了《一嚼两千年:从药品到瘾品,槟榔在中国的流行史》。

曹雨告诉记者,作为一种热带作物,槟榔从太平洋的南岛文化圈走出,传播到南亚及东亚等区域,在中国经历了数次沉浮。从两汉时期作为“南越奇树”“洗瘴丹”等而风起,到隋唐时期沉寂;从南北朝的佛教供品、岭南男女定情之物,到被遗忘的“成瘾品”;在十九世纪西方航海贸易系统对中国本土商品的抑制下,槟榔更是彻底从“岭南异果”局限到湘潭一隅。

“很多地方食用槟榔的传统断了差不多有一百年,在上个世纪80年代,槟榔随着改革开放走出湘潭,但现在所吃到的这种槟榔其实是一种新的‘发明’。而2013年《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这篇报道的出现,让槟榔在公众眼中变得非常负面,‘槟榔致癌’这个说法已经深入人心。”曹雨表示,他在2020年发起“槟榔认知程度调查”的在线问卷调查,其中逾半受访者对槟榔的第一印象是致癌物。

在曹雨看来,中国人食用槟榔差不多有两千年时间了,在槟榔被《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除名”之后,应该另给槟榔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记者 许张超)

来源: 羊城晚报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