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微信名字女生带木字旁的】高中住宿条件,好一点吗?

时间:2023-02-01 08:45:2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什么

住宿环境是所有在校大学生都无法隐藏的话题。本学期,部分学生反映大学宿舍住宿条件不足以应对传染病。一些学生指出,高校需要提高宿舍硬件条件,包括宿舍、澡堂、厕所等公共空间。也有学生担心宿舍硬件升级会提高住宿费,增加经济压力。还有网友表示,住宿条件艰苦有助于锻炼工作质量。

你认为应该提高高中住宿条件吗?

正方

条件几乎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学习。

有人说,对很多新生来说,入住宿舍的瞬间不亚于打开“盲盒”。1998年进入大学校园的王雄还记得很多天晚上睡不着觉,即使室友们同时站着也不能转身的小屋。

“我记得宿舍楼很旧。好像修了以前废弃的工厂。建筑物外墙布满电线,建筑物内到处潮湿,围墙剥落。”推开那扇木门,映入眼帘的只有5张上层、1个洗脸盆和1张宽度不到1米的长桌。除了这堵开门的墙,其余的墙都用铁架子堵住了,每张床下面都有可以放衣服和生活用品的扁平橱柜。

,而唯一的一扇小窗,位于正对宿舍门的那张上下铺顶端。

王宏伟说,那扇小窗户,着实给人一种住监狱的感觉,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刚进大学的时候,根本顾不上宿舍条件好不好,说实话,那时候家里住得能好到哪里去?很多人都是跟兄弟姐妹挤在一张床上,有了自己的单人床已经很开心了!”王宏伟记得,拥挤的宿舍里,10个兄弟的衣服、袜子塞得到处都是,天热的时候风扇根本不起作用,于是用凉水打湿毛巾盖在身上,趁着那一丝凉意匆匆入睡。

王宏伟的妻子王莹2000年入校,宿舍是还算干净明亮的8人间。她记得宿舍里也是铁架上下铺、长条桌,但女生宿舍每人都有一个窄窄的衣柜。“刚开始长条桌是用来吃饭、打扮的,到2002年以后,大家陆续买了电脑,桌子明显不够用了。”王莹说,那时候的电脑显示器带着“大屁股”,两台显示器对面放着都放不开,脚下还要放主机。

这样的住宿条件,想在宿舍洗澡是不可能的。王宏伟和王莹都记得,男生端着脸盆、女生拎着篮子,顶着湿漉漉的头发,在傍晚的校园里是一道别致的风景。

“看到过新闻,有大学新生因为住宿条件差选择了退学,我非常不理解。”王宏伟认为,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和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住宿条件差一点并不影响什么,反而烟火气更浓一些,“现在的学生成长环境已经很优越了,在大学里体会一下集体生活,既有利于交朋友,又可以培养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

9月11日,本报发出了关于“大学住宿条件该不该提升”的调查问卷,其中39%受访者是在校大学生,61%已经毕业。受访者中,有29.23%受访者满意自己的大学住宿条件,而选择“不满意”和“还可以”的受访者,主要原因是不能接受没有独立卫生间、没有空调、宿舍人数太多。

反 方

上大学是为了提升自我

不是为了吃苦

李冰洁2019年刚刚从一所211大学毕业,学的是“王牌”专业,住的宿舍却是“底层”。“学校有两个校区,一般老牌专业都在老校区。老校区就在市里,吃饭、逛街、游玩都方便,但是宿舍楼……”李冰洁描述,那“古色古香”的宿舍楼采光很差,尤其是北侧的宿舍一天到晚都要开着灯,吱吱呀呀的上下铺、晃晃悠悠的木板桌、摆成一排的暖水瓶,处处都是复古风。

“最绝的是我们根本没有柜子,每个人床铺靠墙的那一头,都打了一个三层的木架子,上面放书、放化妆品,睡觉的时候脚就伸到架子下面。”李冰洁说,那木架子还不知道是从哪一届“传”下来的。

刚开始,李冰洁心里并无怨言,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进了新校区的宿舍,才知道自己开“盲盒”的运气有多差。“到新校区坐校车都要一个小时,周边很荒凉,除了其他大学就是村子,可是宿舍楼也太新了!”李冰洁说,新校区的宿舍是6人间、上床下桌,自带独立衣柜,衣柜门上有全身镜、桌面上有书架,地板砖亮得反光,阳台上一眼就能看到远处的群山。

虽然新校区的树没有老校区茂密,周边环境不如老校区繁华,井盖上也没有刻着学校的名字,少了一丝百年学府的底蕴,但李冰洁还是愿意住在新校区,“条件太差的宿舍,真的很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在宿舍根本不能学习,连个摆台灯的地方都没有。”

“现在大家的生活质量跟过去相比有了极大改观,什么事都打着‘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的旗号已经不合时宜了。我上大学是为了学习,又不是为了吃苦。”李冰洁说,新校区的住宿费比老校区每年贵400元,但她和同学们依然天天憧憬。

在本报收回的调查问卷里,75%受访者愿意为更好的住宿条件多交钱,9.8%受访者不能接受涨价,15.2%受访者表示要看涨幅再决定。而大家对于“完美宿舍”的期待,包括有无线网、有空调、4人间或舍友更少、有独立卫浴、能烧热水等。

其实,花高价就能住到“豪华宿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很多民办院校和部分公立高校,都推出了不同价位的2人间、4人间等“规格”,人数越少价格越高。不过,这种宿舍也存在很大争议:“象牙塔”一样的大学校园里,该不该分“三六九等”?

思 考

与其期盼条件改善 不如充实大学生活

想凑钱买洗衣机发现没独立卫浴,想吹头发必须去指定区域,烧水煮火锅触发烟雾报警、买了合规的吹风机却发现功率太小,还不如自然晾干……这些关于大学宿舍的吐槽随处可见,大家也不禁发问,提升高校住宿条件,为啥这么难?

高校想提升宿舍质量,其实面临着两个共同的难题——学生多、资金难。

2018年,高等教育在读人数达到了3833万,绝大多数高校的宿舍都是趋于饱和运转。这导致很难对即有校舍进行大整修,因为腾不出时间与空间。不少高校又是建校于市区,逐渐被周边高楼大厦团团围住,扩地艰难。

多方因素的合力影响之下,高校宿舍条件提升,自然难以做到立竿见影。于是,被宿舍条件冲击、义愤填膺地抱怨、久而久之慢慢习惯、心态平衡地享受大学生活,成了许多大学生必经的心路历程。

“宿舍只是大学生活的一个构成,如果住宿条件没能让人满意,可以多走出宿舍去寻找一些校园里的风景,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多学几门技能,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王宏伟说,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的追求,追求更好的宿舍条件,肯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绝对不应该成为衡量大学生活质量的标准。

55.15%受访者表示,住宿条件并不影响对学校的选择,也有14.15%受访者表示住宿条件会成为选择学校的因素之一。

街采

大学生闫同学

上大学之前,我对宿舍的想象就是有属于自己的小衣柜,上床下桌,有独立的空间。但上大学之后,我发现独立空间是比较少的,储物空间也很小。如果说可以承担一部分合理的费用,来提高大学宿舍的条件的话,我是很愿意的。市民万女士

我上大学之前就没有对宿舍的条件有过多想象,因为大家都知道大学宿舍的硬件设施不太好。今后如果我给孩子选择大学的话,我不会把宿舍条件的好坏作为挑选学校的标准之一,因为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学生还是应该艰苦朴素一些。市民刘先生

在宿舍里待的时间比在学校里其他地方都要多,因此宿舍条件的好坏,其实直接影响了整个大学的生活质量。我已经毕业了,我的宿舍里没有独立卫生间,没有空调,也没有无线网,生活方式非常“原始”。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的话,我可能会仔细挑选一下宿舍的硬件设施。市民马女士

我上的学校有空调,有WiFi,有独立的卫生间,但是整个大学期间还是不怎么高兴,因为相对于硬件条件来说,宿舍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宿舍里大家的关系没有那么融洽,硬件条件再好也会感到十分得压抑。所以我建议大学生们不要太在意硬件条件,多关注与同学们之间的相处。

微观点

能让学生住得满意的学校总不可能太差

网友@高校人才真经

前不久,郑州大学的多名研究生联名请求学校改善宿舍条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级研究生返校后发现,宿舍楼生活条件异常恶劣,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该宿舍楼位于校外,返校观察期间无法使用郑州大学预约系统预约餐食、澡堂等。

在高校招生宣传中,很多学校都会把宿舍作为宣传点。高标准的宿舍不仅对学生有吸引力,对人才同样有吸引力,就像在“北上广深”,哪个高校如果能提供一个教职工公寓,那一定很受刚毕业博士的欢迎。

社会化改革是大学宿舍改革的必然趋势,学生住宿问题是高校必须要想办法去解决的问题。然而,现在大多数高校已经停止了扩张,土地紧张、经费紧张,不可能大规模兴建、改善学生宿舍。因此,高校唯一能采取的办法就是推进后勤的社会化改革。

学校可以给学生发放租房补贴,这样能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但在管理上就会乱一些。这种办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学校省事了。目前,不少高校都采用这种方式。不过很多学生也不太领情,认为在校外居住,总感觉自己不是学校的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少了。而且,租房过程本身就充满很多未知的麻烦。

还有一种路径就是与物业公司合作,整租公寓楼,然后拆分租给学生,费用由学生自己承担。这种宿舍肯定比校内宿舍更贵,但由于都是签订长期整租合同,其价格还是远低于学生自己到外面租房的价格。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行统一管理,确保学校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学生们也省去了到处租房的烦恼,同学们还能生活在一起,交流也更方便。

宿舍楼是固定的,但人是活的。宿舍条件改善的问题其实并不难解决,难的是高校是否愿意转变管理思维,是否愿意担起相应的责任,是否愿意投入人力、时间和资金。

宿舍问题,本身也体现出高校的内部管理水平,能让学生住得满意的大学,总不可能太差的。

提升宿舍条件不求奢侈但求舒适

高校教师 夏雨晴

把学生宿舍建设得宽敞、舒适一些,配备必要的生活用具,只是适应当前正常生活水平而已。空调、热水器、独立卫生间等都是“家庭标配”,学生宿舍配备上这些,实在没有必要过多指摘。

改善宿舍条件是大学建设的一大进步,也是顺应社会发展之举。“苦行僧”般的生活并不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同样,相对舒适的环境,也并不是养成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的必然条件。学生在大学生活时间长达四五年之久,寝室的设计应该满足学生的需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况且,大学的课程设置较为宽松,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做更多地钻研和努力,4人间的寝室相比于8人间更能够给学生提供宽松的私人空间。

高校住宿条件的改善应该本着适度、量力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和承受能力,不求奢侈,但求舒适。

记者手记

硬件很重要但感情更珍贵

自己一毕业,学校就装修,这似乎是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遗憾。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很多人对自己大学宿舍的条件并不满意。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最希望的就是宿舍能有空调。炎热的夏天,拥挤的6人间,风扇开到最大还热得睡不着,只好把插线板接到床上,在床头加上一个小风扇。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整个宿舍还不能同时开小风扇,否则就会被停电警告。

记不清为了开小风扇的顺序和时间,舍友之间闹了多少不愉快。而从小吹空调长大的“00后”,想让宿舍条件好一点,似乎并没有那么难以理解。

高校自然有高校的实际困难,但大可不必给年轻的学生戴上“不能吃苦”的帽子,给宿舍条件差找“忆苦思甜”的理由。既然硬件改善太难,不妨从“软件”上下功夫。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举办宿舍文化比赛,舍友们亲自动手装饰宿舍墙壁、地面,原本的“破烂小”也能因参与变得“高大上”,这也不失为“抢救”老宿舍的一种方式。

宿舍承载着刚刚走出家门的大学生对大学校园最初的期待,毕竟这是一个临时的“家”——吃喝拉撒的琐碎、情窦初开的羞涩、含泪思乡的忧愁,都在这个集体空间里存放。

即使“一个宿舍8个人却有5个微信群”,在细细密密的日子里培养出的情谊,也将会在今后的岁月中让人想起就忍不住嘴角上扬——你吃我一口饭、我喝你一瓶水,不计较一点得失;你受欺负我绝不袖手旁观,宁愿陪你闯祸也不让你受气;一起下棋、打牌,输了抱怨几句也不会生气;假如谁的感情出现危机,舍友们想尽办法去帮忙分析……

宿舍条件很重要,但宿舍里的人和情,才是日后最珍贵的回忆。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曹雅欣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