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电话比普通电话的费用相对低廉,打电话、接听的媒体选择很多,为什么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多数人仍然把普通电话作为第一选择?
很多朋友认为这一点是没有深入思考过的自然习惯,但事实上只要概括一下,就会发现这其实不是没有理由的。
首先,我先谈谈个人经验。
几年前,妻子突然打来的一个微信电话,体验了社会上的尴尬。
工作要从公开课开始,当时学校举办了教学交流活动,给我安排了公开课任务。其他学校来参观的领导和老师很多,所以我非常重视,提前开始准备。
在开公开课之前,有些老师为了安全,会先给学生上一次课,所以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学生们已经有了基础,所以课堂效果会很理想。
但是我没有这个习惯。课件做好后,抽出午饭时间,只邀请本校几名教师到本班教室进行小规模排练。
现在上课涉及到很多计算机课件,我这门公开课也是。我前一天晚上在家完成课件后,把课件送到了微信“文件传输助手”。
当然,彩排开始前,我微信登录教室电脑,向教育电脑发送手机微信课件。
这应该是很多朋友都会做的日常操作。但是我这次出事了。我正要开始预演的时候,手机突然开始震动,妻子打来电话。
我们中午也不回家,但经常通话和闲聊几句,认为这次也不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所以我很容易地让他自动回复“以后联系你”。
整理嗓子准备开始说话,没想到手机又震动了,这次电脑屏幕上弹出了“妻子大人在邀请我语音聊天”的窗口,还伴随着微信电话的急促铃声。
妻子这次好像真的有急事。没有等我挂电话的短信回复,直接打了微信电话。而且因为我刚用完电脑微信,所以还没有退出,所以仍然出现在电脑上。
这一刻我流汗了。因为电脑连接到教室屏幕上。屏幕上的所有画面都出现在教室屏幕上,放着微信电话急切的铃声。
现在是午饭时间,但不是真正的公开课,但台下坐着几位老师,所以我又挂了电话。因为电脑和教室连接在屏幕上,所以收到后就像打开免提一样。放在对话前的过程之外都很尴尬。
当然,因为不是真正的课,急事也不能耽误,所以我向台下的老师道歉,打开电脑微信,计划退出,拿起手机准备再打电话。为了防止刚才的情况再次出现。
令人惊讶的是,因为我有点忙,这边暂时没有打电话,那边也没有退出电脑微信,微信接口也让电脑上了。
与此同时,微信消息的警报声不断响起,妻子的微信信息接连弹出。“挂电话在干什么”“在干什么”“快转点钱”“快转50”。
几条信息几乎连在一起,可以看出心情的紧迫性,但也让我怀疑。什么事这么急,还有50就能解决吗?
但是还没有掌握,另一个微信消息传来后,妻子发来了长发表情。其意义很明显,但意味着事情紧急,但不会严重。
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消息都出现在教室图斯克林,看到了这些猪头,台下的几位老师再也忍不住笑了,开玩笑说:“不要急于讲课,先处理好你家的事再说。”
我也没有时间尴尬,满头大汗地先退了下来
电脑微信,然后给老婆转了两百块过去,等她收了后,这才走出教室打了电话过去。当然,这个电话是普通电话,而在电话终于接听后,老婆的语气却有些没精打采,没有一点着急的样子说:晚了,你转晚了,没有用了啊……
听到这话我心里一惊,赶紧追问情况,没想到事情其实非常简单,让我简直有些哭笑不得。
原来老婆有严重的口腔溃疡,吃了很多药不见效果,听说市医院返聘了一位厉害的老中医,就想挂号开药调理,但因老中医返聘坐诊的时间有限,每次网上放号很少,所以一直没有抢到。
不过老婆没有放弃,经常上网看有没有退号,这天中午恰好遇上,但老专家的专家号要50,恰好她微信零钱又用完了,便就有了上面一幕……
弄清原因,我又好笑又抱歉,不过说明情况后,老婆也没有怪我,还催着我赶快回去做正事。
接下来,我回到教室后,还是给几个老师简要解释了一下,免得他们有所误会或担心,而他们了解情况后,也有些绷不住地笑。
事情后续不再多说,虽然我很好地完成了预演和后面的公开课,但每每想起这事,总觉得有些尴尬,而哪怕到了现在,有些关系好的老师也会拿“猪头哥”或“50哥”的绰号来打趣我。
在此回到最初的话题:为什么微信电话始终无法取代直接打电话,而且大部分人还不喜欢?
我想,因为这次公开课的经历,我大概可以说非常有发言权了,粗略归纳一下微信电话和普通电话的区别吧:
1.微信电话的拨打和接听媒介更多:大部分可以和手机数据共享的电子产品,都可以拨打或接听微信电话,而且方法不难。
2.微信电话相对费用更省:普通电话计话费,微信电话计流量,计费模式和标准各有不同,总体微信电话更便宜。
3.通话质量有所区别:普通电话对网络的依赖性不是太强,微信电话需要较好和稳定的信号。
4.对手机也有不同要求:所有手机都能打电话,但不是所有手机都能打微信电话。
写在最后:
公开课后,我对微信电话隐隐有些抗拒,每次听到微信电话的铃声,总感觉有些莫名的紧张,下意识地,我打电话都选择普通电话。
不过不可否认,两种电话其实各有优点,适用人群也不尽相同,两者都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无论天涯海角,声音咫尺可达。
谢谢朋友们看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