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
作者:陈成
临近毕业季,1076万大学毕业生规模创下新高,再次引起了全社会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就业形势严峻的另一面是制造业就业紧张,招聘困难。人力资源部最近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空缺”的职业排行榜显示,100个职业中,36个是生产制造及相关人员,24个是专业技术人员,制造业不足的情况还在继续。有报道称,月薪1.4万韩元也不能招收机械专业学生。
上述1.4万韩元也招不到的机械专业学生来自985高校,已经被其他“大厂”以“年薪20多万、30多万”的高工资提前签约,给1.4万韩元工资的制造商们已经表示:“公司历史上从未下定决心提出这样的标准。”从两相比较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部分制造企业应及时更新市长/市场观念,正确看待制造业人才。
中国制造业已经不再是工业生产体系中最基础的材料加工工厂群,曾经遍布中国各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逐步寻求变革。与之相对应的是,新制造业的技术型人才也已经不是我们认知的普通蓝领工人了。曾经蓝领工人在人们的认知中以量取胜,不需要太多专业技能,一度成就了中国制造业大国的身份。如今,蓝领工人逐渐精英化,成为推动中国转型和向制造业强国升级的重要支柱。
工资是劳动价值最直接的体现。1.4万元的工资无法招收985大学机械专业的学生,这意味着目前劳动力市场上这个群体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高”工资招不到人不再是因为年轻人没有工人社会地位高的单一原因,而是因为企业没有通过合理的报酬给予年轻人足够的尊重。市场经济的竞争力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不能无故高薪雇佣。如果整个行业市长/市场趋势是这样的话,说明制造业人才的供求存在结构失衡问题。
制造商们正在更新观念,正确认识人才的市长/市场供求关系,发挥着更加深入的积极推动作用。早些时候,年轻人争先恐后地考大学,争先恐后地考国际贸易专业。那时加入WTO的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急需大量掌握国际经济和贸易理论基础、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精通外语的专家。市长/市场需求一直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和年轻人专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当年轻人看到制造业的行业前景和“钱景”时,他们自然愿意为此买单。
这种观念并不俗气,反而是市长/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因此,要解决多行业短缺问题,必须以市长/市场为导向。当市长/市场需求和就业需求不再脱节时,“最缺乏的工人”现象可以得到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也可以得到缓解。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05日02版)
资料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