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微信更新发现新功能——拍。
有人说,双击微信朋友头像,对方头像颤抖,拍下了“* *”。集团内其他人只要升级最新版的微信,就能收到震动和短信通知。
昨天这个功能一上线就被大家弄坏了。
因此诞生了新名词
可以用QQ的“颤抖”一样的感觉提醒对方消息,但这种震动提醒并不明显。不如微信群众谈论的@功能!
这个“一拍”除了娱乐性地拍“一拍”还有什么用?
01妈妈不再有人对我说:“你在吗?”不必担心问。
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对话场面,一定不陌生,并且一定会深刻体会到:在那里吗。
“有吗?”发送的场景有两种。第一,是怕你忙。二是习惯性先问是不是。用户在网上嘲讽道:拍了一拍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有人问我了。
从严肃的角度来看,如果用“一拍”代替“是”,就能给“信息接收者”减轻一些苦恼。比起“是”,接受这样的“低调”问候似乎更好。如果我正好有时间,能和对方互动的话。
02更容易、更熟悉的“阅读”功能
“一拍”也可以用作轻松愉快的“阅读”功能。一个人发言,群里其他人就像企业微信、钉子一样,没有阅读的提示,所以只能手动回复“接收”或“1”,看起来太严重了,微信又继续批评变成了工作软件。“一拍”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交互方式,表达我更适合在看、读、读、接、微信平台上使用。
03一句话说不完的时候可以“一拍”
我不知道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面。不知道回什么,如果emoji表情不合适,就用表情包,拍一拍,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某些表情包和图文无法替代的场景。例如,对方说我面试中断了,所以失恋了,你想安慰对方,但你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时你“一枪”对方的这一举动,就像你站在他身边一样,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没关系。"说。比起文字,行动更感人。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拍这个互动是很小的,不明显的(也许父母不会发现),但如果真的使用,可以表达出可以“拟人化”的行为。看起来像文字提示,但表达了文字无法表达的情感。
但是“一拍”确实没有太大的效用。和产品经理的“灵感”一样的方式,有点意思,不打扰用户,干脆上来了。
公众号微信瞬间(腾讯官方账号)这样解释。为什么拍一拍?事实上,这是模仿蚂蚁见面时互相摸角打招呼的方式,只用一行代码就能实现。
但是乐趣要回到乐趣上,要注意使用处。否则很可能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