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跟拾有关的微信名字】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精选一周。

时间:2023-02-13 07:08:5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 00以后'退伍天使的白天和夜晚

11月2日,江西医学古典文科大学支持江西燕山新煤乡防疫工作队成员在检查点整理核酸样品。

10月30日江西省铅山县报告了1例新冠确诊病例。疫情发生后,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派出200多名具有护士资格证的师生到铅山县支援防疫工作。其中,被派到铅山县辛坦乡负责核酸检测的14名年轻人都是“00后”。他们不怕艰苦的工作,不侮辱使命,从黎明到深夜在抗疫前线作战,每人平均每天采集800多个核酸样本。

“在电视上看到过很多医务人员抗击传染病的感人故事,现在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困难。希望通过这次经历使自己更加成熟。”江西医学古典文科大学支援江西燕山新煤乡防疫工作队组长陈正亿。

新华社记者胡陈欢的照片

保护生态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这是10月24日在四川甘孜底县楚浦区景区拍摄的楚夫号(无人机全景照片)。

近年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恢复,加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2020年,当地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适度进行旅游建设,开发了楚浦区旅游景点,吸引了7万多名游客参观,门票收入近千万人,“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新华社记者徐冰洁的照片。

“棉花捕手”艾泽尔艾兹吉

在新疆夏亚县Toi Boredi镇的一个棉花田里,IESEL Aizz睡在刚采集的棉堆里(10月26日的照片)。

另外,到了胡杨帆金的季节,IESEL IEZS开始在棉花地里忙碌地工作。(那是什么?)。

Aisaier Aizezi住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这里是新疆重要的棉花产区。艾泽尔艾兹兹一家的棉花种植已经有20多年了。前几年,棉花种植、棉花采摘主要依靠人工,家人全年都要跑在地上,到了棉花采摘季节,需要雇佣10多名化工人员,300亩棉花田需要3个月才能开采。随着机械化棉花的普及,埃萨尔艾泽兹家棉花的田间播种、施肥、取药销售基本上由机器完成,效率和收入明显提高。

2020年,Aisair Aizezi用自己的贷款购买了一台国产三只棉彩旗,还与朋友合作购买了一台,为其他棉农户提供了棉彩旗服务,获得了报酬。“现在大多数人都机械地采棉,节约时间,省钱。”艾泽尔艾杰斯说,找到预约面菜的人已经两周了。为了提高采收效率,他每台机器雇用4名飞行员,人员及时轮休,机器除了检修时间外还不间断地工作。Aisair Ai Zezi本人也参加了棉花采掘机驾驶培训,并在工厂学习了日常故障维修方法。

根据目前的采棉进度和预订情况,IESEL ISES估计,今年棉花收获季节,他的两台采棉机可以收获约8000亩棉花。除去油耗、维修、人力工资等费用,每台棉菜机获得1亩地,就能获得100韩元左右的利润,总收入约为80万韩元。Aisaier Ai Zezi计划用这两台采摘棉花的机器来存钱两年,并计划换一台大型采摘棉花的机器,以便今后采集更多的棉花。

新华社记者马咸照片

毛乌素沙地飞来天鹅

10月31日,天鹅在河口水库湿地巡航。

最近,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河口水库湿地迎来了大量天鹅、赤毛利等鸟类。近年来,位于毛牛沙地南缘的岳阳区采取了禁止退牧、禁止潮湿等有效措施,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河口水库湿地有很多浅滩和芦苇,地势平坦,水域广阔,野生鱼虾资源丰富,成为越冬候鸟途中寻找食物休息的理想场所。

新华社记者道明照片

p>

我国科研团队在城市湿地发现一昆虫新物种

这是海珠斯萤叶甲标本(10月25日摄)。

记者从广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动物研究所杨星科研究员团队近日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稀有昆虫新物种,其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斯萤叶甲属。科研团队将其命名为“海珠斯萤叶甲”。该成果已发表于学术期刊《昆虫分类学报》上。

据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学术所长杨星科介绍,以往发现新物种一般是在野外的自然环境下。此次在城市湿地环境中发现新物种比较罕见,也是广州城市生态环境恢复的一个重要指征。

此次新物种发现地——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总面积1100公顷。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新疆棉农老陆:春播希望 秋收幸福

在一块待采收的棉田,陆高林手捧棉花,贴面感受棉花的质量(10月23日摄)。

56岁的棉农陆高林家住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这里是新疆的重要棉花产区,全市2021年种棉超176万亩,种棉是当地棉农的主要收入来源。

谈起种棉,陆高林带着深深的感情:“种棉就图个生活踏实,要是哪天不干,心里肯定空荡荡的。” 从准备春播,到夏秋灌溉、除草、打药等,最后在秋季采收,这是陆高林多年的忙碌节奏。

不过,近几年,棉花种植、采收方式却已发生巨大变化。

人工采棉时期,老陆家最多种七、八十亩地,单采收棉花几乎就要耗时两个月。得益于农业机械化,加上土地流转,老陆家今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960亩。陆高林说:“一家种近千亩地,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规模化种棉为本村和周边村庄的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挣钱的机会。每到农忙时节,都会有村民主动联系陆高林做零工,增加收入。

此外,机器播种、无人机打药、采棉机采收,这些新潮的种棉方式大大提高了农活效率和质量。与往年拖拉机打药不同,今年夏季田间管理时,陆高林请人进行无人机飞防作业。这种又快又好的作业方式让老陆下决心自购了植保无人机。在完成培训后,他开始自主操作作业。

十月的棉花采收季结束后,陆高林又在酝酿更大的计划:明年,联合其他农户,合资约600万元购买采棉机,既能方便自家,还可以采棉多挣钱。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新疆棉农老陆:春播希望 秋收幸福

这是在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大泉乡三道沟村拍摄的陆高林家的棉田(10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画面左侧为已采收的棉田,棉包摆放在地上,待价格合适时,这些棉包将被运往轧花厂售卖;右侧为待采收的地块。

56岁的棉农陆高林家住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这里是新疆的重要棉花产区,全市2021年种棉超176万亩,种棉是当地棉农的主要收入来源。

谈起种棉,陆高林带着深深的感情:“种棉就图个生活踏实,要是哪天不干,心里肯定空荡荡的。” 从准备春播,到夏秋灌溉、除草、打药等,最后在秋季采收,这是陆高林多年的忙碌节奏。

不过,近几年,棉花种植、采收方式却已发生巨大变化。

人工采棉时期,老陆家最多种七、八十亩地,单采收棉花几乎就要耗时两个月。得益于农业机械化,加上土地流转,老陆家今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960亩。陆高林说:“一家种近千亩地,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规模化种棉为本村和周边村庄的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挣钱的机会。每到农忙时节,都会有村民主动联系陆高林做零工,增加收入。

此外,机器播种、无人机打药、采棉机采收,这些新潮的种棉方式大大提高了农活效率和质量。与往年拖拉机打药不同,今年夏季田间管理时,陆高林请人进行无人机飞防作业。这种又快又好的作业方式让老陆下决心自购了植保无人机。在完成培训后,他开始自主操作作业。

十月的棉花采收季结束后,陆高林又在酝酿更大的计划:明年,联合其他农户,合资约600万元购买采棉机,既能方便自家,还可以采棉多挣钱。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当冬奥会奖牌邂逅5000年前玉文化——探秘凌家滩遗址

拼版照片:上图为10月26日发布的北京冬奥会奖牌(背面)(北京冬奥组委供图);下图为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双连璧(凌家滩遗址管理处供图)。

10月2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奖牌正式发布。奖牌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其中,奖牌背面图案设计融入了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双连璧元素。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境内,是距今约5800年到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凌家滩文化与辽宁红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并列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目前,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

新华社发

吉林镇赉:莫莫格保护区候鸟陆续南迁

11月4日,一群候鸟从莫莫格湿地上空飞过。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境内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的候鸟陆续南迁。近年来,白城市实施河湖连通等多个生态工程,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每年春秋两季吸引包括白鹤、大雁、野鸭等在内的几十万只候鸟在莫莫格湿地停歇休养,补给觅食。

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昆明植物园“扶荔宫”实行线上预约参观

10月31日,人们在昆明植物园“扶荔宫”参观。

从10月31日起,昆明植物园“扶荔宫”开始实行线上提前预约参观,参观者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昆明植物园智慧园区”进行预约,每天限400人。昆明植物园“扶荔宫”温室群外的展览展示区不需预约。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百余名山友相聚四川三奥雪山

10月30日,参加“首届珠峰山友大会”的山友在攀爬三奥雪山之一的奥太娜雪山(无人机照片)。

10月29日,“首届珠峰山友大会”在四川省黑水县三奥雪山登山大本营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不同时期珠峰登顶者和30名登山爱好者欢聚一堂,进行主题分享和登三奥雪山活动。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哈尔滨新增2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平房区城区实施严格管控

11月1日,在哈尔滨市平房区一处小区内,工作人员在进行核酸采样。

10月31日,哈尔滨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为10月30日发现的2例阳性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平房区。平房区城区实施严格管控,全区实施区域交通管制,所有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暂停运营;除生活保障、应急处置、疫情防控等有关车辆外,其余车辆严禁出入城区。区域内除超市、粮油店、药店等基础民生保障类经营场所外,其他经营类场所暂停营业。可经营类场所一律采取订货配送方式进行销售,严禁人员到场购买。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河北滦州:金秋稻飘香

10月29日,河北省滦州市滦城街道小横山营村农民在稻田收获水稻(无人机照片)。

深秋时节,河北省滦州市种植的水稻迎来收获季,稻田间遍地金黄,当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收获水稻,确保颗粒归仓。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南疆种棉大户采棉记

入夜,采棉机在尔肯·热衣木的棉田里作业(10月24日摄)。

采棉机作业不到24个小时,尔肯·热衣木的550亩棉田采收完毕,忙碌一年的新疆南疆种棉大户尔肯·热衣木心里踏实了。“今年卖个百万元不成问题。”

与往年一样,从3月开始,尔肯·热衣木就像守护孩子一样在自己的棉田忙碌着。这一切就为等待10月棉花丰收的那一刻。

家住新疆天山南部的尉犁县古勒巴格乡巴西买里村的尔肯·热衣木今年49岁,年纪不大,生活阅历却颇为丰富。“我早年放过羊、开过饭馆,直到2004年结婚才沉下心来种棉花。”胆大、头脑活泛的尔肯·热衣木拿出全部积蓄,并贷款4万元承包种植了100亩棉花。那一年,卖棉花不仅还上了贷款,还有不少富余。初尝甜头的他坚定了种棉花的决心。十多年来,他稳扎稳打,棉田面积逐渐增加,今年共种植550亩,种棉经验越发丰富,成了当地的“土专家”。

2017年,产棉大县尉犁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从播种到无人机打药,再到采摘,农业机械化率逐年提高,棉花综合种植成本每亩下降570元,籽棉亩均增产100公斤。

人工采棉虽然采摘的更干净,但成本更高。见识过采棉机“功夫”的尔肯·热衣木打定主意种植机采棉品种、用采棉机采收:“现在,采棉机越来越先进,采净率不亚于手工采摘,就算棉花价格降一些,也比手工采摘划算。”

一边等着卖棉的百万巨款落袋为安,一边筹划来年如何稳妥增收,尔肯·热衣木对棉花的喜爱从未减弱。“这些年棉花就像蜜糖一样给了我可观收入,依靠棉花,儿子有了新房,女儿也换了车,没有什么比越来越富足的生活更实在。”

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三星堆博物馆又“上新”

在三星堆博物馆开放式文物修复馆内展出的2021年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10月29日摄)。

随着三星堆遗址2021年最新发掘成果陆续发布,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上新”一批文物展品,吸引了大量文博爱好者和游客慕名前来。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