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期待家长的更多理解和支持。父母也要更加包容。本报记者周围的照片
不久前,52岁的赵伟坤在微信朋友圈,他的女儿今年大学本科毕业,学习会计专业,从今年6月到8月初找了2个多月的工作,就业不足,请求同事和同学帮助他女儿就业。LIONERN Exposure)在一周的时间里,朋友们提供了近郊三家民营企业的招聘信息。经过笔试和面试,赵伟坤的女儿最终就业成功,进入了位于徐清庄的一家企业。
赵伟坤在女儿求职成功后认识到,今年1076万大学毕业生面临新冠疫情冲击和经济增长压力,找工作有多难。
和赵伟坤一样,今年也有很多父母为子女的就业问题担心和焦虑。到了8月中下旬,部分大学生还在忙着发简历、考试、准备面试。在这个毕业季,期待大学生们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父母也要更加包容,在孩子面临挫折和困难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建议,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
父母不必过分“追求稳定”
在银行工作了20多年的张燕妮最近遇到了烦心事。女儿今年6月毕业于南方某普通本科大学,获得了金融学和社会学双学位。毕业后在深圳进入一家民营互联网公司做产品运营,女儿每天早上早起晒黑工作的标准“996”(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工作,每周工作6天)。“不到一个月就瘦了一圈,从试用期工资中扣除房租和生活费用后所剩无几,真的有点不理想。”张燕妮是这样感慨的。
上个月在女儿所在的公司做了“优化”,女儿也在试用期被解雇了。孩子回到天津重组后,去北京找工作,期待再次进入互联网行业。张燕妮得知女儿的想法后很担心。作为母亲,女孩子天生脆弱,在工作中不能太拼命,要尽快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在体制内工作。这样,35岁以后才能不面临中年危机,职业道路更加稳定。
女儿却不想走这样的路。她在家买了很多编程、运营、互联网算法方面的书来研究,还和以前的同事成立了工作群,每天交换求职体验。一周后,又开始在网上投递简历,北京的公司送来了招聘医生,女儿积极准备。张燕妮的心看到女儿走上未知的求职道路,坐立不安。
张燕妮为了把女儿留在身边,发动了亲友和同事关系,得知本市一家金融机构招募“管理培训师”。她征求女儿的意见,想强调这件事的“稳定”和“前景”,但女儿没有听到。第二天女儿穿着职业装跑到外地去面试。
但是女儿刚到外地,健康代码就变红了,被隔离在酒店里,连面试都没能参加,在外地花了5000多韩元的食宿费用。这次意外的经历让女儿相当失落,回到天津后在家呆了10多天,再也没有通过网络发送简历。
张燕妮看到女儿的挫折,觉得是时候劝她改变主意了。所以她还希望能把天津一些研究所、大型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选拔给女儿做考试,努力进入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岗位。
但是女儿仍然拒绝成为财经自媒体或直播电商,继续在互联网行业打拼。此外,她还与前同事商量合作创业,成立了互联网化妆公司。张燕妮看到女儿这么顽固,非常焦急。在她看来,创业风险很大,更不适合女人。
张燕妮年轻的时候觉得银行的业务单调,特别是在一线柜台,长期工作繁杂琐碎,容易出错。有时候会受到客户的指责,被起诉,那时候她觉得自己这份工作没意思,应该尽快转行。而且她非常讨厌家人询问自己的工作情况,与同事交流后,大家发现自己的下一代不愿意做这种事。
十多年过去了,当单位的很多同事说服子女去比较稳定的单位工作时,大型金融机构是选择之一。“父母最怕孩子面临危险和不稳定。我认为,这种稳定的心态是推动考公热和考编热的重要因素。”张燕妮感慨万千。
到目前为止,张燕妮的女儿还没有找到满意的互联网行业工作,张燕妮也希望继续说服孩子,让孩子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放弃在工作中吵架。
去外地发展,应该支援
住在北津区的郑晓勇,孩子今年从天津一所本科大学毕业。毕业前,他和孩子交流,得知孩子想发展到南方城市,他很意外。郑晓勇一家原来从事农业种植,一家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到城里买了房子。“你去外地工作,要租房子住吗?以后买房的时候,我家还要带很多钱出来吗?”郑晓勇这样问孩子。
孩子解释说,如果自己去南方城市发展,以后不会再给家里增加负担了。而且他还举例说,大学班里有很多来自南方的同学,天津当地的同学也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而且他们反馈说,南方一些城市的房价不贵,工作三到五年就可以自己买房了。
这种解释打消了郑晓勇的忧虑。他认为如果孩子去外地闹事,他会很支持。
但是,孩子的就业道路并不顺利。起初,他在杭州进入家电公司,做直播皮带,出售各种野营、骑自行车、钓鱼装备。一个月后,野营热退潮的时候,公司销售的产品进入淡季,只能做其他工作
产品。在新产品销量没有提升起来时,直播项目陷入资金流的危机,很多同事离职,公司也被迫解散。7月份,孩子在宁波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是央企,但工作地点却是在偏远地区的工地项目部。一个月后第一次发工资,孩子透露,扣除五险一金后,收入为6000多元。这样的工资水平,郑晓勇并不满意,毕竟,自己从事农产品批发,一个月也能挣10000多元。
但他的孩子踏实肯干,认定这份工作值得长期坚守。郑晓勇表示支持,还给孩子提供了2000元生活资助,毕竟到任何一个地方,起步阶段都是艰难的。“我相信,孩子经过自己的拼搏,在外地也能找到自己的事业,过上更好的生活。”郑晓勇表达自己的态度。
河西区一位留学生的家长吕嫣介绍,孩子今年5月从东南亚一所大学的国际商法专业毕业,在天津找了一个多月的工作未果。网投简历后,孩子去珠三角应聘,最终在珠海市找到了一份工作。吕嫣并不希望自家的孩子去南方工作,一家人更没有南迁的打算。她曾劝孩子可以在京津冀地区考公务员或事业编,但孩子在东南亚留学多年,已经适应了南方的饮食和气候。综合考虑,吕嫣支持了孩子的选择。
在天津的留学生家长群里,家长们在讨论学生回国就业的话题,在天津工作还是到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工作,都有人支持。一些天津家长反映,虽然家庭几十年一直在天津生活,但孩子毕业后如果在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找到工作,他们也会大力支持。
引导孩子自强自立
近日,山西省偏远山区的一位毕业生家长在自媒体平台发文称,孩子今年从东南沿海一所本科院校毕业,六七月份到北京、天津一带找工作。由于新冠疫情和其他原因,用了两个月也没找到工作。遭遇挫折和打击后,孩子回到农村老家“躺平”,每天坐在院子里发呆。
该家长感慨道,本来以为把孩子养育到大学毕业就可以撒手了,结果,孩子大学毕业后却未能就业,接下来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孩子失落无助时,自己的家庭条件太差,对孩子的帮助实在有限,字里行间流露出自责和内疚的心情。网友们对此也是议论纷纷,好心的网友劝他:“不必这么自责。能把孩子养育到大学毕业已经相当了不起了,相信孩子能自强起来,找到自己的未来。”
这位家长透露,下一步将陪着孩子一起到大城市找工作。孩子找到工作后,他就到附近的郊区打工,做装修、跑外卖、打扫卫生都可以。
本市学生“田栋”(网名),来自于武清区的一个乡镇。父母在乡镇工厂上班,辛苦培养他读大学。今年6月,“田栋”大学毕业,想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准备参加京津冀地区各个城市的警察招录考试。6月底,父母所在的工厂却因故停业,所有工人都被遣散了。
在家备考的日子里,“田栋”发现暂时失业的父母比他的心态还更积极务实。父亲找到了一份蔬菜大棚的工作,每天早上4:30就起床,赶赴5公里外的蔬菜种植基地。母亲找到了一份便利店营业员的工作,每天晚上很晚才回家。
一直依靠父母生活的“田栋”,今年已22岁了,他觉得还没找到工作挣钱,很对不起父母。一天晚上,他征求父母的意见,想放弃考试,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挣钱。这样的想法被父母拒绝了,他们表示一定全力支持“田栋”考人民警察,让他暂时不要考虑家里的困难。“家里再困难,我们都能克服。你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趁着年轻,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父母对“田栋”这样叮嘱道。
父母这么辛劳,却支持自己考试、实现做警察的梦想,“田栋”禁不住热泪盈眶。他感慨道:“我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相比,不够强大也不够优秀,但他们是无私的、善良的,把最好的都给了我。这样的父母,我会感恩,更会早日自强自立,好好报答他们。”
事实上,每一个人的父母都不是完美的,对孩子的帮助也是有限的。在就业和人生的道路上,完全依赖家庭和父母,忘记了自我奋斗,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如果我的孩子大学毕业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我会劝他摆正心态,先就业、再择业。只有自强自立起来,才算真正长大成人。”一位家长这样说。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记者 李吉森
来源: 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