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时报》周刊作者:李新正李光耀
广州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光美)的705号工作室是让冰屯粉丝疯狂的“源泉”。
工作室里书架和书桌上散落着一张设计素描。数不清的素描里用彩色铅画的各种形式的冰屯。
这个二维版本的冰屯都是实际冰屯的早期版本。
冬奥会吉祥物收到了5816份设计案申报,最终来自岭南的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组获得了第一名。705号工作室就是冰屯“出生”的地方。
2月8日晚,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冰屯设计组总执行人刘平运行色匆忙打开了工作室的大门。半小时前他从家乡江西回到广州。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他充满了各种采访。"除夕,除夕都在接受采访。”刘平云对时代周刊记者说。
(刘平云在光美705号工作室,后面是冰屯设计素描时代周刊记者余光燮)
时间回溯到两年前,现在这个甜蜜的忙,刘平云完全无法想象。经过10个月的高强度创作过程,刘平云减掉了10多斤。“我们广州队真的太难了!”
北京东奥组委要求吉祥物设计团队对创作过程保持高度保密,方案修改意见的传达只能当面交流。“光凭这一点就合格的北京队靠近水楼,先得了月亮。曹魏一般只能修改三天。北京队当面沟通结束后转头就能修好,我们飞过去再飞回来,半天就没了。每次改变方案,都会通宵熬夜。”刘平云这样描述了没有昼夜的那一天。
但是结果是,与北京冬奥会组委会相去甚远,常年看不到冰雪的南方球队最终设计出了今天的“冬奥会顶峰流”。
短的开始,长的变化
团队进行冰天雪地设计的过程充满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过程。
第一个没想到会参加比赛。
吉祥物招募正式开始后,北京东奥组委在全国多家美术学院进行专题宣讲,2018年10月10日宣传团到达最后一站广美时,距离吉祥物方案最终提交时间只有20天。
深圳会在北方举行的时候,刘平云听到了消息,但不想参加比赛。他参加了2010年亚运会和2019年广州亚洲美食节的吉祥物设计,但对冬奥会的高山表示:“级别太高,难以想象。”此外,当时他已经辞去了光美的行政职务,前往澳门攻读博士课程。
但是光美党委书记谢昌正抓住了机会。谢昌正是广东省体育局副局长,他对吉祥物的认识很敏感,表示要举起全校的力量,做好设计征集工作。
因此,刘平云被广美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曹雪紧急传唤。两人吸引了院内学生,吸引了各自的研究生,在北京东奥组委公布的第二天,即2018年10月11日,成立了光明信路设计组。
球队共有14人,7名教师和7名学生,年龄范围包括60后、70后、80后和90后。
第二次“没想到”是一个非常顺利的开始,伴随着之后漫长的痛苦。
成员们每天举行两次会议,除了沉闷的创作外,还交流想法,19天内完成16套作品。最终选定的10个候选人设计方案中,有3个作品来自光美,名为“冰汤博”的设计方案成为重点修订方案。
刘平云无法忘记2019年1月21日这个日期。当天,团队接到了方案决选通知,此后直到2019年9月17日冰屯正式公布为止,团队成员几乎没有睡觉。
7个月以上,方案经过21次重大修改,一个月要大改3次。“每次大转变的周期是7天,前面的3 ~ 5天,加班是生理上的痛苦。提交文稿后,赵伟等待答复是心灵的痛苦。”
为什么难受?因为小组不知道组委会不会通知。“如果不通知,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出局了。这更可怕。"刘平云说。
在旷日持久的修改中,设计方案被推翻了无数次。
一开始,“冰糖葫芦”方案具有包含中国因素、北方特征和当前表情包的潜力,所以赵伟很看好。但是在修改过程中,用作零食的冰糖葫芦无法承载大国形象,因此被抛弃,只保存了冰壳。
在寻找冰壳的核心时,在尝试老虎、兔子、鹿等形象后,团队最终确定了传播成本最低的熊猫。但是之后,如何制作冰壳熊猫,在众多中国熊猫吉祥物中与众不同成为了另一个大问题。
mp;from=ar;x-expires=1705671694&x-signature=EtHvDdJSOMiq0ZPW6s%2FfimU6qVM%3D&index=2" width="640" height="424"/>(冰墩墩曾有过多种形态 时代周报记者黎广摄)
团队尝试给熊猫加上了如意、祥云等中国元素,方案均未通过。直到将国家速滑馆的“冰丝带”图案扣在了熊猫脸上,一个可爱、温暖同时兼具未来感与科技感的冰墩墩,才终于诞生。
“在广州,太难了”
如今提到冰墩墩,刘平云语气中洋溢着骄傲,“我们是‘无知者无畏’。不熟悉冰雪,反而让我们的想象力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只是,跨越南北实现的想象力,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采访过程中,“太难了”,是刘平云反复提起的三个字。
多个团队同时修改方案比稿,本就是对创意能力的极大考验。又因为过程高保密,设计团队只能与冬奥组委面对面沟通,而广美是入围者当中唯一的南方院校。为了与北方入围团队争夺时间,赶飞机成为了团队的生活日常:
前一天晚上,接到冬奥组委要求见面的电话,连夜修改方案,次日早上6点半起来赶飞机。中午到达首都国际机场,“飞车”到城市的另一端,与冬奥组委碰面。开完会,再跨越大半个北京赶飞机,在当晚10点回到广州,与广州的成员开会。
只有这样的速度,才能保证修改意见尽快传达。
每次出差,起码两人,有时同行的成员更多。时间有限,买的都是全价机票,仅2人来回一趟,起码就要8000元。飞着飞着,团队光是机票钱,就花了40多万元。
南北飞的日子里,飞机餐就是成员的午饭。飞到最后,曹雪与刘平云的航司普通会员卡,都升级成了金卡。两人苦中作乐:没法不坐飞机,但起码可以用积分坐上商务舱了。
讲到这里,刘平云向时代周报记者展示了自己当时的飞行轨迹图:“天空当作纸,飞机为画笔,跨越10个月才描绘出的这个橄榄型艺术作品。”
每当方案有重大进展,成员们还需要到北京进行封闭创作。团队内还有授课任务的7名老师,生活也被劈成了南北两半。封闭创作在周末,大家一般在周日的凌晨通宵完,早上去冬奥组委提交方案,然后再赶回广州上课。
有一次,方案修改到了周日下午5点,眼见着赶不上当天最后一班飞机。团队把方案一交,提着箱子就往门外跑。从冬奥组委办公室,到网约车停靠的门口,还有几百米,在刘平云的记忆中,没有一条路比那段路更长。坐上车,刚关上车门,刘平云拿起电话就打给那天不在场的曹雪大吐苦水:“这日子真过不下去了!”
而刘平云曾剃去一头长发,削发明志也要完成的博士课程,成绩也岌岌可危。“刚开学的头几个月,我门门课程都是拿A。到方案修改期后,成绩就全变成了B、C,能及格就不错了。有一门课程,我差点就重修。”
(刘平云和目前工作室仅剩一只的冰墩墩 时代周报记者黎广摄)
几百个人,造一只冰墩墩
冰墩墩的爆火,让团队10个月的煎熬有了回报。但托举起冰墩墩的,除了设计团队14个人,还有几百个“外脑”。
假如没有广美党委书记谢昌晶“举全校之力”的决定,广美根本不会参赛;在创作过程中,刘平云是总执行,每当团队闷头创作得头昏眼花之时,曹雪便会介入,帮团队把握大方向;团队中,教师钱磊理论基础深厚,擅长“挑刺”,能够看出吉祥物造型任何微小变化,所带来的传播效果的差异。
设计团队被分为资料组、造型组、二维组与三维组。有一段时间,资料组做的就是收集现有的全部熊猫图样。只有看过关于熊猫的所有设计,团队创作出的熊猫形象,在品牌形象注册时,才不会有所雷同。而三维组则在团队内通宵最多:每当设计出一个新造型,都是三维组连夜修改模型与渲染,
赋予冰墩墩灵魂的“冰丝带”与叠字名,则都来自外部力量。将场馆元素融入吉祥物造型的想法,来自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赵卫的突发奇想;而吉祥物的名字,则源于团队快要江郎才尽时,在北京开会时,一个北方工作人员提出的“冰墩”字眼。
“冰墩墩的创作,背后有官员、专家、校领导、乃至组委注册事务部等几百个人的帮助,没有这些团队,冰墩墩都不会出生。”刘平云说道。
在漫长的修改与高度保密状态下,设计过程的痛苦,与随之而来的种种情绪,也只能在团队内部消化。在吉祥物方案尚未公开时,校领导甚至没法给省里汇报工作进展。“大家只知道我们14个人,忙活了10个月,在做一个重大项目,但项目具体是什么,没人知道。”刘平云说。
(无数个日夜创造出来的设计草图 时代周报记者黎广摄)
当负重前行许久,乌云彻底拨开的那一天,反而格外平静。
2019年9月17日,冰墩墩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正式发布。那天晚上,刘平云将中标一事发了朋友圈。那条朋友圈让刘平云收获了有史以来最多的赞,因为人数过多,点赞的头像甚至加载不出来。“评论区的祝贺,我一条也没回复,因为回复不完。”
(2019年9月17日,设计团队全体成员在冬奥会吉祥物发布会的合照 受访者供图)
当天晚上9点多,团队才在发布会场附近找了个火锅店坐下。这时,媒体的采访邀请已如潮水般涌来。因为电话信息不断,那顿饭,大家都没有吃好,连酒都没有喝。“但我们的心情真的非常愉悦,非常好。”最后,因为太过疲劳,大家相互祝贺了一番,就都早早回酒店休息了。
那一夜,刘平云感受到了冰墩墩对广美的意义,他将设计团队微信群名改成了“在广美的历史上镌刻下你的名字”。此后,广美设立了冬奥视觉文化设计中心,中心主要负责冰墩墩的形象设计、相关衍生设计及文化研究。
高光之后,离别到来
从2020年开始,设计团队中的研究生先后毕业。凭借着参与冬奥会吉祥物设计的历练,学生们获得了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省赛金奖、国赛铜奖的好成绩以及广东省优秀大学生称号,带着荣誉离开了母校。曹雪也在前几个月卸任院长一职。
团队悄然解散,谁也没有说再见,但大家已经很难再见。705号工作室的桌上,摆着一沓冬奥会和残奥会组委会寄来的证书,上面有每个成员的名字。
(团队设计成员的证书 时代周报记者黎广摄)
采访末了,刘平云答应给时代周报记者送一只冰墩墩,但需要等工厂3月出货。
在冰墩墩问世时,团队曾订下几百件周边,当作送给访客的礼物。“现在工作室都已经被踏平了,除了展示用品,我是一只都没有了。”刘平云笑道。
“那刘老师给我们打个欠条吧。”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结果他立刻将礼物兑现。刘平云在时代周报记者的笔记本上画下了一只冰墩墩,“钢笔晕染不开,效果不好,姑且当作是二维版的礼物吧,别见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