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地铁,你要坐哪个座位?
不认识你,但我知道你的选择。
如果整个座位上没有人,你会选择两边的头部位置。
如果一排座位两侧有乘客,你会选择他们俩之间的最中间位置。
我被击中了吗?
事实上,这不过是心理学上的把戏。每个人都有领地意识,都希望自己周围有一定的空间。如果有人进入这个空间,我们会感到不舒服和压力。
心理学家称这种空间边界为“个人空间”。
当然,我们每个人的个人空间都不一样。例如,性格外向开朗的人,个人空间范围比较小。他们能和别人保持更近的距离,不尴尬,也不冒犯。
相反,性格内向、自主的人个人空间范围相对较大。一旦有了“入侵”空间,他们就会非常反感。
在地铁上推开和别人吵架或吵架的人,排除情感因素,大多数是私人空间大的人,“触动衣服或肢体”是他们的红线。
知道了这个心理学原理,在与别人接触或交往时,要慷慨、堂堂正正、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事实上,在各种情况下,我们的小举动和小情绪都有其背后的心理依据。
1.自动扶梯鉴定
你还记得自己上次乘自动扶梯时的情况吗?
按照自动扶梯的惯例,我们要把它的左侧位置留空,留给匆忙通行的人。
但是,如果你没什么事要做,就要从扶梯左边匆匆过去。这说明你的竞争意识很强。
因为超越“没有目的”能更好地反映出超越的人的心。
这种行为不仅满足了你“我比较快”的优越感,还显示了你潜意识里“不想输给任何人”的想法。
如果你的这种意识根深蒂固,你可能会失去关心别人和关心别人的能力。
工作上的反映是团队精神、缺乏团队精神、对同事缺乏信任、缺乏耐心。
因此,对“竞争”非常偏执的人,可以在没有急事的情况下耐心乘坐自动扶梯,在小事上磨砺自己的心,使自己遇事更加冷静。
2.“队列控制”
“你在前面干什么?我们也去看吧。单击
“那么多人排队,一定很好吃。”
“那里有人在排队,我们也不要落后。”
在网络红店、小吃店、文化街、经常排队的地方,可以看到很多人无故加入团队。采访中,记者问队尾的一些人为什么要排队,但他们说没有任何理由。他们只是看到有人排队,就站了起来。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同调行为”。指大多数人想与多数派步调一致的心理。
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做过一个实验,他邀请了几个“卓儿”上街,同时环顾高层建筑,观察行人的反应。
本来楼上什么都没有,但是他们聚在一起东张西望的话,近60%的行人也停下脚步跟着走了。
最终,他们离开后停下来抬头的人没有减少。
排队也是同样的道理。当那么多人处于排队不想落单的心理时,他和大家
站在一起后才安心。所以,这就给很多商家制造了机会,他们会利用这种心理,请“托儿”排队。
回归生活,容易被一股风带着跑的人,多半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所以这样的人也多半会处在流程性和事务性的普通工作岗位上,很难在管理或创新岗位上有所发展。
这就是你要警惕自己这种行为的原因。
3.考前放纵
本来明天要参加考试,你却刷了一晚上的电视剧;
明明有一项很棘手的工作要做,你却开始整理房间,根本停不下来。
这种令人费解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叫“自我妨碍”。
对于眼前的问题,很多人由于没有信心能100%搞定,所以会预先给自己制造各种不利状况,万一自己真失败了,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心理安慰。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小组曾对校游泳队员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平时喜欢为自己辩解的人,在重大比赛前都会减少训练量;反之,责任心较强的人会在大赛前加大训练量,以提高比赛成绩。
也就是说,越是对自己的能力没信心的人,就越怕失败。所以,他们会事先制造不利因素,减轻心理伤害。
输了,都怪琐事打扰;
赢了,都怪自己太优秀。
可是,结果不会陪着你演内心戏啊。
作为普通人,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等着考验你,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已经给了你足够的信息。只有你勤于思考,勤于观察,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关注我@安叔读书 用好书帮你解决问题。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