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新京报记者张震
作家陈雪的小说《摩天大楼》很有戏剧性。杀人事件吸引了故事中的所有人,融入了家庭伦理、爱欲纠缠、肉体和灵魂、现代性生活中的冷幕、偷窥等,是更加尖锐地表现现实的作品。适合改编成紧跟时代的网剧。
被杀害的人的名字叫钟美波,一个比喻是指美丽的名字,但与她的成长环境相比,这个美丽的名字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她的长相很美,她的身体很美(“美丽的肉体”),但新生的父亲很早就逃跑了,留下了对她和男性非常有吸引力的母亲。接连“叔叔”一进屋,妈妈就叫她“叔叔”。更换太快,叫名字容易出错。一个女孩子面对这样“聪明”的安排会有什么想法?她如何看待这个“聪明”的成人世界?
继父的出现是命中注定的,更加痛苦。喝酒、赌博、暴政、坐牢的典型恶棍形象。迫于生活困难,母亲的堕落已经开始了。为了讨继父的欢心,“跑去酒店接客人”保持着不用再费心的美貌。凌辱和侵犯降落在钟美报上。除了杀继父,逃跑是她和弟弟的唯一出路。
陈雪,生于1970年,1995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恶女书》,迄今为止出版了8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和4部随笔集。主要作品有《恶女书》 《蝴蝶》 《桥上的孩子》 《陈春天》 《附魔者》 《恋爱课》 《迷宫中的恋人》 《摩天大楼》
从乡下逃到台北的一座摩天大楼,在咖啡店当店长,留下了一点土气,但在很多人眼里,她已经是“水灵美女”,连意外车祸陷入生活泥沼的保安都爱上了她。摩天大楼,最引人注目的现代性象征物,其中人们对彼此都有冷幕,比如钟美宝生存状态的描述。“她好像认识很多人,好像没有人知道。”.所有的面孔似乎完全没有差别,又如此不同。钟美宝心里想。没关系,她喜欢这条单向的街道。失去正常沟通后,偷窥似乎有某种扭曲的合理性。书中的角色窥探钟美宝,不忍心暴露她的欲望。
美丽的脸庞和身体下面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对爱情的渴求。对爱情的过分探索表现在与多个男人的性关系虐待中,即痛苦中。为了躲避母亲和继父,她生活在恐惧中,他们要钱的时候,很快给钱,送得很快,但她也慢慢发现,他们永远也送不出去。“她(钟美宝)奇怪人生为什么越活越摆脱不了母亲的影子。”与多个男人的关系就像母亲和“叔叔们”噩梦的回声一样。陈雪说:“我们不论贫富、童年的任何大大小小的事件,父母的爱或伤害,都种下了我们以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最核心的种子。书钟美宝是生来被家人绑架和伤害的人。这种事在贫穷或功能障碍的家庭更容易发生。对钟美宝来说,
在书的中间,钟美宝意外死亡,书中人物一一自述。保安,大学生,钟美宝弟弟,男朋友,爱人,继父。他们强烈否认或认罪,但没有从法律上得出明确的结论。这种自传的目的不是解开杀人事件之谜,也不是揭示钟美宝的清白,而是现代社会里的人对生存困境、“恶”的情欲和救赎的可能性的告白。
《摩天大楼》,作者:陈雪,版本: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
“小说中的摩天大楼不是高楼大厦。
仍然是巨兽。" "
新京报:在现实或小说中,“摩天大楼”这个庞然大物很容易被认为是象征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某种生活特性的隐喻。你选择这个核心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陈说:我自己对摩天大楼的最初构想来自于“巴别塔”的概念。人们纷纷建造巨大的大厦,试图接近天空,但因此失去了沟通的共同语言。小说中的摩天大楼不仅是高楼大厦,也是巨大的野兽。它像世界的缩影一样,涵盖了形形色色的人,同时也吞噬了想要上天的人。
新京报:小说《序曲》中写着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庞特塔》和委内瑞拉的《大卫塔》,这两者原本是白人高档住宅和经济起飞的象征,但在短时间内沦为贫民窟,成为现代城市衰落的象征。这首序曲就像是整个故事结束后站在台北的那座摩天大楼命运的预演,整个故事奠定了衰退的基调。你怎么看这首序曲的意图?
陈雪:这两个起飞了,又坠毁了
落的摩天大楼案例是取材真实世界,当时我正在做摩天楼的田野(调查),找到非常多相关资料照片,其中庞特塔与戴维塔的故事特别吸引我,它们所象征的不只是现代城市的衰落,更写出了在废墟里生存的人那种顽强的生命力,我看到那些在破窗破瓦里生活着的人们,感觉到特别有生命力,而一座本来已经堆满垃圾的大楼,却又成为穷人的避风港,有能力在这里生存下来的人,徒步爬上高楼,在无水无电的状态下生存,他们用废弃物品妆点的家反而显得生机盎然。我其实无意直接寓言故事里的摩天大楼将来的命运,只是想把视角拉开,让读者一开始就随着小说语言展开一种多维度的视角,在这之中,有人会见到繁华,有人会看到衰落,有人看到生的灿烂,有人会读出死的气味。
网剧《摩天大楼》海报
“我们几乎都逃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
新京报:书中主角之一、咖啡店店长钟美宝的经历,容易引起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消失的生父,靠“跑去宾馆卖身”维生、不停更换男友的母亲,酗酒、赌博、暴虐、侵犯她的继父,精神状况不稳定的弟弟,这种成长环境,似乎成为钟美宝成年之后陷于恐慌和各种爱欲纠缠的起因,或者说她与多人纠缠的生活方式成为她童年生活环境的某种回声,就像小说中说的:“她(钟美宝)奇怪人生为何越活越逃不开母亲的影子。”此外还有李茉莉小时候父亲的出走与她丈夫不回家的对比。你如何看待家庭因素对钟美宝人生的影响?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吗,还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去摆脱?如何面对类似的原生家庭,避免更多伤害?
陈雪:我们几乎都逃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无论贫富,童年时代的任何一个大小事件,父母对于我们的关爱或伤害,都种下了我们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最核心的种子,书中钟美宝就是活生生被家庭绑架与伤害的人,这样的事更容易发生在贫穷或者功能失调的家庭,对钟美宝来说,家人是她的牵绊更是枷锁,她算是最为极端的例子,我想透过钟美宝的身世来凸显家庭对人们的影响。但人终究会长大,如何摆脱或者超越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需要透过各种努力。
新京报:推理小说的元素似乎正被作家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你为什么在小说中使用推理小说的一些元素?推理小说的哪些特质满足了这部小说的叙事需求?
陈雪:其实这本推理的元素很少,有的只是一桩谋杀案。我当时的设想是希望在这座大楼里找出一个事件,让不相干的人都可以产生关连,我思考了很久,最后想出来的事件是死亡。我希望借由一个人的非自然死亡牵动所有相关或不相关的人,也是我书里写过的,“每个人的死亡都与我息息相关”。若一定要说推理小说的元素,顶多就是借由寻找一桩死亡事件,与之相关的人有机会回想或说明他们对当事人的看法,但我更想表达的是,这个人的死亡改变了其他人的什么。
新京报:小说导读中说,这部作品代表着你从“围绕家族丑闻和个人情史打转”到“深刻思考恶的谱系的社会性”的转变。产生这一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写作视野的转变,是否表示你的某些写作习惯或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陈雪:我觉得每个认真面对自己写作生命的作家都会有他自然的历程与变化,我也只是自然地在发生这些改变。
网剧《摩天大楼》剧照。
“我满喜欢网剧的结局,温暖动人”
新京报: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网剧正在上映,你有参与改编吗?不同的作家对改编自己作品的态度有很大不同,有的作者拒绝参与,有的作者,比如纳博科夫,会非常在意细节。你怎么看这件事?对于这部剧你大致有什么样的看法?
陈雪:这部网剧我没有参与改编,但开拍前制片人有跟我沟通过结局会更动的事,我跟她说:“你们放手去做,我没有意见。”
我对于影视改编的想法比较开放,对我来说那只是从我的小说延伸出去的再次创作,是属于导演与制作团队的作品,我只是授权,并不想过多参与。不过当初售出版权时已经知道是陈正道导演来操刀,所以满放心的。后来我看到了成品,剧情改动很大,但我本来就知道会改动,因为原著里连警探的角色都没有(初稿时我有写警察办案的部分,但完稿时都拿掉了),结局也是开放的,小说里我更注重人物的雕塑,剧情没有太多着墨。我觉得在这些人物的基础上,网剧作了很好的发挥,那些剧情是我自己也没想过的,感觉很有意思,我完全是带着普通观众的心理去看剧的,过程很享受,也给了我满多启发。
影视与文学有相通之处,但戏剧与纯文学小说还是差异很大的,像我会把警员办案的过程完全省略,这样的做法在影视作品里是很难达成的,我去成都片场探班时,导演吴中天老师对我说,“老师你的结局写得很好,可惜我们无法表现出那样的结局。”他指的是书里倒数第二章,就是我书写大楼里的许多人物在经历钟美宝死亡之后受到的影响,一个人死去了,时间就这样流过了一年,每个人或多或少生命都受到改变,但那样的改变却又好像若无其事,平平淡淡的。小说就是可以这样好像随兴地放入十来个与剧情不相干的人,但真能理解的读者就会知道,那更接近于人生。
但我还是满喜欢网剧的结局,温暖动人,我想那样更接近一般大众可以理解的救赎。
作者|张进
编辑|张婷
校对|危卓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