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成为鼠标,黑板成为屏幕,老师成为“播音员”——新冠传染病,教育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停课不停地学习,在推迟开学期间,我们老师利用“网络教育”使教室丰富多彩。
在传染病面前变化的是讲课形式,不变的是教育初衷。青州云文文学院参加在线讲座公益活动的老师们用音画传达情感,用行动负责,讲述了舞台前面背后的感人故事。
3月23日下午2点。“龙,你怎么还没走?”“不急,不急,做完就走。”还没吃午饭的刘小龙老师脸上带着微笑回答。疫情期间,电教中心一直为录音教师做好服务工作,从上午8点开始忙于视频、编辑、上传。加班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接近周20节的录音任务对腰不好的视频老师来说是个考验。疼得厉害的时候趴在办公室沙发上,再不行就贴膏药。他们没有舞台前的光芒,但有幕后的感动。
认真准备充分的教育和研究、备课是好课的基础。青州云文书院成立了三级预备课题组,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扎实开展学科研究活动。老师们在群里研究学情,讨论教室部分,制定突破重难的战略。一次进行一次网上研磨课,努力向孩子们展示最好的教室。
“妈妈,你在里面吗?让我进去,我在找妈妈!我在找妈妈!”这是多少年轻妈妈老师在备课中遇到的“困境”。有人说:“女性软弱,母亲坚强。”听到门外孩子的哭声,母亲的心里也会泛起涟漪。
为了防止传染病,大家聚集在家里找“世外桃源”安静地备课成了奢侈。母亲们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骗孩子说去上班了,只有这样才能有片刻的安静。为了安心备课,妈妈们哄自己的宝宝睡觉,继续工作,使其恢复正常状态,工作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
问老师们受苦吗?你累吗?老师们说:“我们这种程度比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算什么?”朴素的话里浸透着职业道德。
老师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学生们的岁月而安静的!
3D&index=6" width="447" height="497"/>
漏断人初静。一次次教研,一回回碰撞,写就了一页页的教学设计。老师们在用笔分割着午夜,用情传递着坚守。
不娇柔,不做作,没有无病的呻吟——工作就是这么干出来的!白天和孩子们一起看线上授课,录课,统计各种数据,为孩子们线上答疑,跟家长视频沟通……很多工作就需要晚上做。不负韶华,只争朝夕,老师们是一群在和时间赛跑的人。
“网”事悠悠,“课”不容缓。神采飞扬的背后,开了多少次教研会,磨了多少次课,做了多少次教学设计?一堂堂精彩的课例,早已化作屏幕那头一次次的期待。每一滴汗水,都为静待花开。
冬去春会来。在这温暖、明媚的日子里,书院的教师用一份努力为春天增添了一抹靓彩。守初心、担使命,书院教师用心培育,用爱浇灌,让一株株幼苗在春天里茁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