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岁月如歌,转眼间我们离开学校43年来连一根手指都没有动过。回忆过去,正好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代,那张笑脸,稚嫩纯真。过去美好的时光是我们无心拥有、经历、狂欢的。但是每次回忆的时候都那么温暖亲切!
东平寺中的老大门
同学!永远是我们一生的特殊群体。他比家人更了解,比朋友更亲切。(伯纳德肖,SOLART)人的一生,很多人可能会和你擦肩而过,也许很多感情会充满你的左右。但是,我认为学生时代的感情应该是最纯洁最真实的。
同学!这是多么亲切美丽的称呼啊!不是兄弟,不是姐妹,比兄弟姐妹好!是朋友,是同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朋友或同志!同学的友谊友谊是永恒的。
岁月流逝,岁月飞逝。从75年高中毕业到现在转眼就整整43年了!43年后的今天,感谢时代科技的发展和通讯工具的发展,感谢我们聚集在东平四中五级微信群里。
东平四中校办工厂的大烟囱
想起当年,我们进入东平四中时是无知少年。和同学一起读书,朝夕相处,在艰苦的条件下读书学习。回想起来,那高中时期的一幕依然历历在目!离开43年后,大家都经历了这样的坎坷,岁月的变迁在我们脸上留下了痕迹。60多年的人生道路奠定了不同的人生。我们很多人事业成功,功绩卓著,有的经营日益走进斗金,生活日益兴旺,浑身充满生活的热情。一些功勋卓著的同学也要借助这群微信找回平凡,和老同学叙叙旧,轻松缓解压力。
ar;x-expires=1705584037&x-signature=1sZpke5D4cq7mQPnuQXLilaJBT4%3D&index=7" width="640" height="426"/>
说到此,赞美华丽的词句很多,同学情是最纯的干货,来点实惠的语言吧,我们五级一班群,只谈友情,回忆当年的校园生活 ,怀念青春年少的纯真,不谈高官厚禄,不谈钱财梦想,以免沾污了崇高的同学情谊,我们都是红色年代过来的人,拒绝权势和铜臭气,特别提示!家有家规,五级一班微信群的规矩,就是不能偏离重叙同学情这个主题。四十三年,尽管由于通讯地址的变化,我们曾经无法联系,由于工作的忙碌,我们疏于联络,可我们的友谊没变,我们彼此的思念在日益加深,友谊不曾因岁月的变迁而流逝,同学情不会因境遇的变迁而退色、而淡漠。这份情谊如同一首深情的歌,悠远而回味无穷。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财富。
友谊长青
一位作家的说过: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套哲学,人生各个阶段都有特殊的意境,构成整个人生多彩多姿的心路历程。友谊是人生旅途中寂寞心灵的良伴,特别是同学之间的友谊更是陈年老酒,时间越久越是醇香甘甜。我们选择抒怀的就是那段如诗如画的年代,陈封四十三年不被尘世打扰的同学情。我相信:五级一班微信群,一定会给我们今后的人生记忆抹上浓重而精彩的一笔。今天的言谈欢笑,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级一班微信群建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很有意义,毕业合影照对号入座,名字核实。四十三年真是太久远了,熟悉的面孔,名字却记忆模糊了,看照片想不起名字,难免名不符实。由井绪明,张尚坦,井维芹,段宗代等同学共同苦思冥想了十几天,一次次修改,一次次纠错,动了不少脑子,费了不少心机,特别是教师一排井绪明经过很大周折,才打听到老师的名字,可能大家都是一样的感觉,本来当年就不知道老师的名字,尊重的称谓就是王老师或刘老师,不可能直呼其名。校长就更不能提名道姓了,两个校长黄校长和孙校长,也就是同学说话间提提,直接喊可能一次也没有过吧,上两年学连说话的机会可能都没有,井维芹和孙新华一直关系不错,她的提示最准确,说实话孙洪斋校长这个名字不是忘记了,可能在校时也不知道。
留美博士 于保法,东平四中走出的世界级拔尖人才,抗癌专家,五级一班的骄傲,中国人的骄傲
同学中还有没参与合影的,因种种原因错过,有的回家有事没及时赶回,有的是找到工作退学了,还有的娶媳妇回去过日子了,大家都打开了记忆隧道,往深里翻,段宗代还记起来两位家贫辍学的同学,夏谢的张圣军和南屯的展琨,这也使我恍然大悟,我曾亲自去过张圣军家,一是帮助吴兴江班主任老师家访,二是为了我的好奇心,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和尹燕芝于保法我们三人边走边聊,听他们讲村上卖绿豆芽的为什么泡的豆芽那么好?是有独门秘笈的,说的还挺吓人,绿豆芽冲水要通过人的头颅骨过滤,才长的又粗又长,我很想知道究竟,因为张圣军的父亲就是泡绿豆芽的,当我去他家后什么都没看到,除了锅碗瓢盆,只有几个缸里面泡着绿豆芽,哪来的头颅骨有啊。那个年龄太天真了,听什么都信真。要不说是脸红心跳的年龄呢,好奇心就那么容易被涮。好奇心没满足,但是看到了张圣军家确实很贫穷,母亲不在了,父亲也有病,靠卖豆芽维持生活,他很无奈的告别校园。这是关于照片背后的故事,也希望大家想起有关五级一班的人和事,讲出来一起回忆。
我再说最明显的几个事,那时班里谁有辆自行车好让人羡慕,不比现在有辆宝马的分量轻,马绪同就有一辆,借一次骑好大的面子,记得我借过一次,学校让我去通知李聚田老师返校,是办公事,还是孙校长开口,马绪同才借给的。当然有自行车的不止一两个,但是在学校很少看到,有的同学不露相,崭新的大金鹿不骑到学校来,放到接山街亲戚家,回家返校来回骑同学们都能看到,也不做声,再说了人家是花好钱买的,大家都明白还不就是怕别人借吗。
孙新华,东平四中当年“小白鸽”
还有几个同学家里是吃公家粮的,看到他们吃白馒头,那就不是羡慕了,是真馋的慌,因为大家都吃的是蒸地瓜和地瓜面煎饼,能吃上白面馒头的就那几个人,不少人给他们套近乎,那时虚荣心都强爱面子,没有谁想用煎饼换他个馒头吃,嘴上不说,不知道心里是不是这样想的,反正我吃过一个,也给他了一个煎饼。
1974年正值批林批孔的年代,又红又专是学习的方向,无产阶级引领潮流,吃苦耐劳,勤奋读书,向贫下中农学习,穷不怕,穷则思变,有钱不露富,谁穷谁光荣,记得那时学校有助学金发放,分一二三等,根据学生困难情况,一块五,两块,三块,有的为了得到三块,表现在每星期拿干粮上,把煎饼换成地瓜,把白面饼换成煎饼,那个年代其实不用装苦穷,家家都不富裕,吃不上饭的也有,高繁英就吃地瓜叶的菜团子,黒黒的很远就能闻到一股味。
三块钱放到谁手里都很可观,食堂的一大碗粉条菜才一毛钱,舍得花一毛钱的人很少,西葫芦菜一碗五分钱,有发三块钱助学金的也舍不得花,都给家里了。一张毕业合影联想到一串故事,牵出了学生年代的艰苦景象,现在想想都滑稽的冒烟,贫困和纯真连在一块,就是蓝天白云,一穷二白更加天真可爱。
同学情深
我们的高中时代正处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反对自由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我和刘玉东,栗怀军,夏广春,侯绪申,尹祚生六人私下不错,但是绝没有抱团的目的,拉帮结伙更谈不上,只是个头差不多,六个小矮人罢了,吃饭时我们经常凑一块,围在书桌上,摆开干粮拿出咸菜,尹祚生家庭条件好,他爷爷混东北经常给他个零钱花,有时蹭他块白面饼吃,赶上他花钱买份菜,都夹两筷子,要说私交六个人中还有隐情,这次微信联系上后,玉东开心的说到,尹祚生曾偷偷去接山饭店买了两个猪蹄,他俩美美的吃了一顿,至今念念不忘,好像现在吃一顿豪华盛宴,那时我还是班长,为什么就不给我一个吃呢。临毕业之前六个人利用下午自由活动时间相约去了后屯,赶在照相馆下班之前,凑了三毛六分钱,拍了那张很珍贵的合影,留下了美好的瞬间。
一张五级一班毕业照,大家为校对名字绞尽脑汁总算最后确定下来,就是上面这张标注名字的合影,但还不能说准确无误,望同学们看出错误后及时提醒,以便纠正。
栗宜昌 当年的百米冠军
微信群第一次视频通话大家惊喜万分,也一片哗然,那天几位同学在栗宜昌开办的《全家福菜馆》小聚和我打开了视频,从离开学校第一次见面却是这种方式,手机屏上的同学是你吗?我蒙了,你究竟是谁?最后虽然栗宜昌报出了名字,但我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当年的百米冠军如今已经是孙子的爷爷了,往哪里去认啊,都是四十三年惹得。
张尚坦,周庆林,张型运,朱家庆逐个视频,全是茫然,真是视频对面不相识啊,我努力寻找他们当年的影子,就是不见当年“秦始皇”,给我说出名字后,眉目间还能看的出些特点,但如今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反差太大了,当年的小鲜肉如今的老爷爷!屏幕对面的他们几个看我也是如此,眯起昏花的眼睛仔细端详着我。
四十三年啊,令人感慨万千,
四十三年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千言万语,道不尽四十三年的人生历程,诉不完同学的纯洁友谊。太多的变化都在这四十三年里发生着……升学,工作,参军,出国,恋爱,结婚,生子,四十三年实实在在的生活,让我们经历了多少风霜雪雨,多少千难万苦。同时也收获过成功和喜悦。四十三年的时光,足以让我们在滚滚红尘中体味人生百味。今天,我们深情回忆过去的岁月,细细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相互倾诉各有千秋的人生华章!
我们知道,从1975到2018年,是漫长的,这四十三个春秋,不仅跨越了两个世纪,也跨越了我们从少年到老年的人生转折,四十三年的风霜雪雨,使我们更深地体会到,同学的情最真,同学的意最浓,同学的爱最无私。四十三年来,我们虽然各奔东西,有的甚至失去联系,但是,我们始终惦记着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
井维芹 当年的“王芳”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1973年,当我们进入东平四中学习时,命运之神就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从那一年起,我们便结成了一个永远都无法分开的集体。1975年,我们结束了高中学生活,在东平四中匆匆挥手告别,奔向四面八方。谁知这一挥手就是四十三个春夏秋冬。
四十三年的分离,四十三年的思念,四十三年的期盼。四十三年有许多东西可能已渐渐淡出我们的记忆,但老师恩、同学情、却永远无法忘怀。
我们重聚在时代的先进聊天工具微信上,重温那一起度过的高中时光,回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谁不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真没想到高中一别,四十三年后,竟然在微信上相聚。
东平四中五级一班微信群是我们的家是老同学的开心乐园,希望所有同学回家,放下包袱,解开心结,加群叙旧,当年吃白馒头的同学们不要怕了,没人再馋你的馒头了,有钱的同学也放宽心吧,没借你的钱同学们的孩子也上完学了,毕了业,结婚成家孙子也都上学了,有权势的同学也别怕求你办事了,同学们没求你帮忙,没托你疏通关系,有的孩子也成为中层领导了,来吧,还有什么顾虑吗?高傲是孤立自己,躲避是冻结自己,老同学一生缘一世情谁都推不开躲不过!
同窗之谊,弥足珍贵!同窗有你,引以为荣!今天有你,才更快乐!今生有你,才更美丽!今世有你,才更辉煌!永远的同学,永远的五级一班,同学一场,缘分一生。四十三年后的今天,我们老同学相聚在微信群,相互召唤,如约而至,让我们一同来感受五级一班的温暖和力量,重温美好时光,共叙友情,拾回同窗的欢乐,我相信,无论相隔多远,无论相离多久,今天的微信群,将如昔日东平四中的相识一样,成为你和我,成为我们大家永远的美好记忆,通过大家的交流磋商,也期待现实相聚的那一天。向因各种原因没有能进群的同学们问一声好,道一声记挂和想念,遥祝他们一切安好!祝福每个同窗同桌,幸福长寿,阖家安康!
东平四中《五级一班微信群》
2018年7月22日.文.段振业
【徐永华】谢谢老班长段振业,发给这张老照片,让我看到43年前的老同学们,真的非常想念你们,尤其想知道你们的近况。我建议,进群的同学,都首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以便相互了解,免得挂念。
振业兄,首先感谢你费尽心思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把我们带回43年前的高中生活,想起激动人心的往事。另外,由于我杂事较多,身不由己,有时正聊天,就不辞而别,请原谅。
【张尚坦】 《时光如梭 岁月如歌》我己读了三次,写出了我的心里话,使我心潮渤湃思绪万千,好象我们又回到了东平四中,又见到了我那可爱的同学们。唯有你有着文彩道出我们的心声,写的很好。应该发表在五级班微信群。
也请同学们读一下我们的班长群主段振业老兄写的这篇文章,很好,值得我们细读。振业老兄费尽心思不辞辛苦给我们搭建起这个平台很好,首先我和同学们向你表示问候,说声谢谢!
【段宗代】这篇文章写的很好,写出了同学们的真情实感。是同学们学习时期的真实写照,也勾起了同学们对青年时期的回忆,内容充实,语言朴实,图文并茂,使我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美好的高中时光。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个平台,也希望大家共同维护珍惜。
【井维芹】谢谢你老同学,群主。你说的太好了,联想的太透彻了。就像是我们又回到了当年在学校时的情景。回忆起当时在一个班里学习的时候,有些小小的细节历历在目。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同学无论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再怎么变,我们的同学情是变不了的。现在我们有了这个同学微信群真是太好了。同学群就是我们的一个新家。同学无论相隔多远,即使无法见面,闲空时想和老同学说说话了,也能到群里和同学聊聊,联络联络真是挺好的。所以我们要很好的珍惜这个群组,尽量扩大我们的群体,让每个同学都觉得有同学群的方便,进了群里感到说说话聊聊天很开心快乐。
振业上午好,看了你写的,我们从入在校到现在算得上已有46年了,你写的真是太好了,再配上动听的音乐,感到同学之间的温暖,那种亲切感是外人无法体会到的,真是太美了。我觉得维一不足的就是我们联系的同学太少了,我们还得努力想办法再尽量多联系同学们进群,回忆和感受重温高中时代的美好。
【栗怀军】1975年,我们结束了高中校园生活。编的真是太好啦。激动的我都落下泪了。
和朱家庆同学的聊天记录: 家庆小弟 43年第一次通话, 43年第一次见面, 没想到还是隔空连线,从童颜到鹤发; 隔屏相望近在咫尺! 声情并茂仿佛还是昨天的 家庆小弟, 我不曾怀疑过你,因为我亲眼观察过你 是怎样翻墙进入苹果园子的, 和屈新玉栗怀军我们几个 偷回大大的金帅苹果解馋, 真佩服小弟 不但能翻过高高的 摇摇晃晃的石头墙,还能兜着苹果再返回来!✌
(作者,段振业,著名篆刻艺术家,东平四中五级一班学生。本文由作者和东平四中《母校情怀》编写组独家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祝东平四中——现东平县接山镇中学新老校友春日安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