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在听别人闲聊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问题。例如,“拿起笔忘记字”。虽然每天接触文字,但是电脑和手写最大的区别是电脑打字比文字本身更注重内容本身。看着屏幕上的前几个单词,大脑认为下一个单词,如何把这些字符串放入句子中,把句子串成下一段,最后组成句子。对每个单词的关心已经完全被忽略了。
我想发现像我一样我越来越不会写中文字的人不在少数。那么你想过怎么解决吗?我这里有三种自我感觉比较有效的方法,我想和你分享。
01,请换成手机的拼音输入法汉字手写。
我们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似乎已经排在第一位了。每天用手机打的字加起来会比说的话多。一些社会恐怖代表往往打字像写论文,说话像哑巴。口语表达上的交流障碍使打字变得更加普遍。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多写文章呢。
我发现,同一时间用在微信上,但父辈忘记字的程度明显低于年轻人。一个原因是父辈仍然选择了传统的写字板方式,年轻人自然使用了拼音输入法方式。从速度上来说,手写确实慢得多,但在这个过程中,一笔一划写的字正在加深对这个字的印象。这时大脑对汉字的判断是有效的,只是形式从纸转移到了新媒体上。
特别是在回复不重要的信息时,为什么不与汉字进行亲密接触呢?在各种电子设备介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后,不要期待有人帮助你规范坏习惯,也不要抱着它消失的那一天开始纠正自己。(约翰f肯尼迪,计算机名言)也许电子设备可以更深入地介入,这可能是人类考验自律的时刻之一。(约翰肯尼迪,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电子设备)
02,读书的时候顺便抄一下。
在手机上“写字”当然不是防止拿起笔忘记字的最好方法。
防止提笔忘字的方法还是要多写在纸上。明明电脑打字更有效率,但正如王蒙老师所说,如果没有电脑打字,就不可能完成那么多作品。计算机有它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但除了用电脑工作以外,多读书一直被人们提倡。所以我能想到的阻止提笔的方法只有一个:抄写书。
汉字确实很高级,我特别喜欢的作家,我总是认为他们的作品只属于汉语。比如木心老师和张爱玲,还有不久前喜欢的周平民老师,包括很多优雅的散文和诗歌,翻译成外语完全没有气氛嘛。最典型的是《红楼梦》。文字已经使用到了极限。一个字(词)多义性的内涵似乎外语没有那么深刻。关于这一点——汉字的深刻绝妙之处,我认为中国人可以骄傲一辈子。
我们平时读书的时候总是遇到优质的内容。这个时候可能要用各种彩笔画,以后再回头看,也可能不再回头看。那么,事实上,你当时画的好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忘记,只能遗憾。面对这个问题,我的解决办法是笔书。一开始我以为只是关闭书,防止不重新打开,结果我觉得我每天读的优质内容抄下来,像写日记一样抄下来的方法也会有助于复习汉字。在抄写过程中可以领悟两次,也可以多动笔,这样拿起笔就不会生疏。
特别是在抄写《诗经》等古典文学的过程中,书中涉及的很多生僻字也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虽然这些字不属于常用字,但理解每个字后面的意思后,你会发现汉字真的很深奥。它就像是某个人。表面上看似平凡,但拥有渊博的知识。它知道一切,只会让你意识到自己的浅薄。
03,培养写书法的习惯
除了读书和抄写,书法是与汉字打交道的有利门道。抄写的书不一定所有的字都有特别的形状,但写书法要采取态度。因此,练字这件事显得很重要。写字是一个字。仔细观察一笔,放慢速度认识字,抱着虔诚的态度,甚至练字都要有仪式感。这是野蛮的事,是修养品性的法宝。是你。
我对书法的研究不深。从感伤的角度来看,苗条的金体仍然让我偏爱。最近发现柳树也很有趣。一直给我有个性的字,我都喜欢看。但是我看到字达不到窦文道的境界,他用字规范言行,我充其量提醒了每个字正确的书写方式。经常用电脑工作的我们,
可能连某个字正确的笔画顺序都忘记了,而这确是每个人最初将汉字写在田字格上,最重要的事。按照我的习惯,如果每天工作比较忙,没有大量时间的前提下,我会拿出字帖,静下心来临摹一篇。不一定用毛笔,钢笔也可以,关键是写的过程中,让自己沉浸在安宁的状态,心里只有笔下的字,感受它的走势,让气息随笔端自由运动,将手的动作与气的游走融为一体,那时候的身心格外轻松,仿佛时间已经静止一般。
写书法的最高境界当然不是防止提笔忘字这么简单,但是我们可以在逐渐走向高级的过程中,利用和汉字亲密相处的机会,多写几遍,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百遍,不如写一遍。
以上三个方法对我都比较有效,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推荐推荐?像汉字这么珍贵的文化,我们可千万别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