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十几岁小男孩微信名字大全】九种奥密克戎亚型毒株在我国流行

时间:2023-03-09 12:19:5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最近有人说是新冠感染

重症和死亡人数增加

因为在我国流行的新型新冠病毒

不仅仅是奥密克戎。

还有德尔塔州,甚至是原始的株等“老株”。

新冠《老格鲁》复出可能吗?

2020年的病毒株又来了吗?

最近网上传闻,国内发生了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共循环或重组的传闻,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博少将表示,这是传闻。国内监测没有发现德尔塔病毒再循环。

据武汉市疾控中心传染病控制所所长杨小兵介绍,目前武汉市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仍为BA.5.2。从10月到现在采集的样本中检测到的病毒都是BA.5.2变异毒株,没有发现其他种类的毒株。

9株奥密克戎亚型菌株

在我国流行

许文博表示,自12月1日以来,根据奥密克戎基因组测序,BA.5.2和BF.7以全国流行的绝对优势占据了约80%。目前全国流行9种奥密克戎亚型毒株,这些亚型没有发现特征性的基因组突变。

另外,从12月1日到现在,共有31家OMIKRIA分店被发现进口到国内,BA.5.2和BF.7仍然占优势。

关于病毒的三个真相

1

重症人士的重点是监视。

没有发现“老植物”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我国从未停止过对国内流行独奏的监测。”

病毒学专家、北京化学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董毅对记者说,重症人感染的新冠独奏是监测的重点对象,如果真的是“老株”感染引起的重症,更是第一次监测。现在没有,那意味着不是“老株”引起的重症。

图片来源:国家生物信息中心2019新型新冠病毒信息库

"不仅在北京,而且在国内各地都没有发现德尔塔州和原始州."董毅刚刚查阅了相关数据库,他告诉记者,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最近监测的数以千计的碱基测序数据,没有德尔塔州和原始州。(美国电视剧《Northern Exposure》)。

2

奥密克戎也能引起肺炎

“任何研究都没有证明只有奥密克戎感染不会感染上呼吸道或引发重症。即使流感病毒主要感染上呼吸道,有些人也可能患上肺炎。”董依强说,目前的临床情况表明,奥密克戎致病力比以前的流行周弱。

但是在人们的认知上,仍然会觉得奥密克戎感染比预想的严重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董宏强认为,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即使重症比率和死亡率数据低,绝对数量也多是最大的原因。另一方面,人们在微信等传播媒体短期内接受大量的局部信息,将局部情况误认为整体,感知上可能会感到一些夸张。

此外,对一些重症症状的理解上的偏差也被夸大了。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赵亚辉纠正了这样一个误解:白肺是比较严重肺炎的表现,白影像区面积估计会达到70% ~ 80%,患者的比重很低。如果肺部发炎了,就叫白肺,网上说的白肺不都是真正的白肺。

3

病毒变异株较量,

有传播优势的人获胜

那么,原来的病毒株是否有可能“残余尚未查明”?还是奥密克戎病正在恢复为强烈的烈酒?

“确实,病毒的变异没有方向。在病毒复制过程中,遗传密码的错误搭配随机发生,引起了变异。”东刚才说了,但是这个变异能否保存下来,取决于它能不能给病毒带来传播的优势,这个优势是进化的方向。

新型新冠病毒从原始州到阿尔法州,再到德尔塔州,成为奥密克戎主流毒株,亚季度间反复出现,这都是因为病毒株具有更快传播和免疫逃逸的优点。

生物信息数据领域的一位专家引用全球新型新冠病毒株系列监测数据对记者说:“从我们的统计数据来看,德尔塔州从3月下旬开始几乎消失了。”

不久前,《自然》杂志(Nature)发表了2022年科学影响“十大人物”、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员、北京昌平研究所指导科学家。

这个目录旨在选出过去一年中对重大科学进展做出重要贡献的10名人物。赵云龙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他作为新冠预测者(COVID-predictor)跟踪了新型新冠病毒进化,准确预测了新突变和新毒株的出现。

最近,中信网采访了赵云龙,讨论了当前全球主要流行毒主义特征、奥密克戎牙病性变化、感染预防战略等问题。

不同突变株每年可导致多个感染高峰

曹云龙介绍,国内现阶段主要流行的是BA.5.2和BF.7,二者都属于奥密克戎BA.5支系。他表示,我国大部分人群接种的是原始株疫苗,其诱导的体液免疫被奥密克戎突变株严重逃逸,加之多数人群接种疫苗已经一年以上,体内中和抗体水平下降,进一步削弱了预防感染的作用。

他提到,当感染BF.7之后,对BA.5和BF.7的中和抗体水平较高,短时间内不会再重复感染同一毒株。但是,与BA.5.2和BF.7相比,目前国际上主要流行的BQ.1.1、XBB等新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即使是感染了BF.7,康复后产生的抗体对XBB等最新突变株的中和能力也较低。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国内BA.5.2和BF.7感染高峰过去后,不排除出现因BQ.1.1、XBB或者是其他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毒株驱动的感染高峰。

△以色列人群新冠重复感染率大型队列研究 受访者供图

在国际上其它地区,重复感染已司空见惯。曹云龙提供的数据表明,最新流行株如BQ.1.1和XBB的重复感染率已达到40%,并在持续攀升。他表示,今年绝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四波重大感染高峰,多为不同突变株所诱导,平均三个月一次。目前看来,国内也很难完全避免。

重点关注奥密克戎在高危人群中的致病性

曹云龙表示,现在看到的奥密克戎的致病性整体上下降,主要是因为疫苗接种的普及以及大量人群感染导致的免疫力增强。虽然疫苗和自然感染建立的免疫屏障不能有效防止感染,但可以减轻症状,所以看上去似乎是病毒的致病性下降了。但他强调,这并不能与病毒的天然毒性相提并论。

曹云龙提到,社会群体中还有很多无法接种疫苗或者接种后无法产生有效免疫应答的人群,例如免疫缺陷人群、高龄老人、以及肿瘤患者等,他们也是新冠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高危人群,因此仍然需要监测奥密克戎在这些高危人群中的致病性。

他介绍,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奥密克戎已经造成极大的死亡和重症负担。例如,在英国,奥密克戎BA.1造成的总死亡人数与Delta相当,虽然从BA.1→BA.2→BA.5,死亡峰值呈现下降趋势,但累计的死亡总数并没有大幅度下降。而日本今冬疫情造成的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已逼近历史记录且尚未出现下降趋势。

曹云龙表示,目前的疫苗对重症的预防效果都较好,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不适合疫苗接种的人群,则需要探索其他应对策略。

△日本过去两年每日新增新冠死亡人数变化 受访者供图

广谱中和抗体有望提高治疗和预防效率

曹云龙认为,如何让疫苗和抗体药物的研发周期跟上病毒进化的速度是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抗体药物的临床开发往往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也就是它能够使得社会受益的前提是该抗体能够应对未来半年到一年后所流行病毒。”

曹云龙表示,新冠病毒突变较快,且免疫逃逸特性强,如何挑选开发广谱抗体药物,使得药物研发跟得上病毒突变至关重要,也是目前研发能够高效预防感染的疫苗所面临的痛点。

曹云龙团队建立了新冠免疫逃逸突变位点预测模型。他表示,预测到未来新冠会发生的突变,可以提前挑选出不受这些突变影响的抗体药物进行临床研发。

目前,曹云龙团队已开发两个广谱中和抗体SA55和SA58。据介绍,这两个抗体是从接种新冠疫苗的非典康复者体内筛选的,其作用位点避开了人群免疫的优势免疫表位,使得其很难被逃逸。

“SA55在目前的人群免疫背景中几乎不存在类似抗体,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并对目前所有已知的新冠流行毒株都有效的抗体。”

曹云龙介绍,SA55和SA58正在开展临床试验,产品剂型包括注射剂和喷雾剂。其中,注射剂可用于治疗和长效预防中重症,尤其适用于老年人或免疫缺陷人群等不适合疫苗接种或免疫反应差的人群。

与注射相比,喷雾剂直接作用于上呼吸道,只需很低的剂量就可实现预防感染的作用。初步安慰剂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显示,SA58喷雾剂用于暴露后预防对有症状感染的保护效率可高达80%以上。“SA55活性更高,预防效率预计更高,且所需剂量会更低、成本也会更低”。

曹云龙提到,SA55/SA58喷雾有望成为一款可供全民居家日常使用的新冠预防和治疗产品,目前正在准备进行更为严谨的双盲临床试验。

△新冠鼻喷中和抗体使用示意图 受访者供图

“虽然不能保证SA55未来一定不会逃逸,但我和团队已经在开发其他候选抗体,如果SA55被新毒株逃逸,可以马上有新的抗体替补。”曹云龙表示,除了广谱抗体,他和团队后续还将研发广谱新冠疫苗,以解决现有疫苗面临的技术瓶颈。

综合自:央视新闻、科技日报、广东新闻广播、中国新闻网等

来源: 东方网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