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微信施工名字】神话媒体|通讯:寻找关羽

时间:2023-03-12 23:40:0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新华社成都9月27日电:寻找关羽

新华社记者

斜躺在病床上的关羽戴着新配的眼镜,对媒体的提问流畅、思路清晰、笑容温和、语调柔和。

如果不是身上缠着绷带的伤口,很难想象他刚刚在没有食物补给或物资保障的情况下在野外生存了17天。

四川6.8级地震发生时,这位在当地水电站参与施工的年轻人没有选择逃生,而是和水电站工作人员罗英一起冒险救人。

这两个人靠一己之力拯救了很多人,与上前寻找他们的人一起创造了生命奇迹。

9月26日,甘宇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普通病房在病床上休息。新华社记者董晓红合影

“如果我们都能活着出去,我一定请你吃饭。”

正真发生的瞬间,关羽和罗英平日点头站在一起。

9月5日下午,四川净土镇万东水电站工作人员宿舍,41岁的手工罗英刚躺着想打瞌睡,突然感到猛烈晃动,和着座架一起响起了巨响。

「那是地震!发生了地震!”罗永和十几个工人飞快地站起来往外跑。

落石不断,转眼间,有人被击中头部流血,有人已经被埋在石头堆里。

随着大量灰尘的升起,视线变得模糊了。罗英看到了不远的关羽,这个年轻人是来自项目施工公司的年轻人。他为了救一名工人,正在使劲挖乱石。

关羽的眼镜不见了,身体也被石碑打伤了。他和飞奔而来的罗英一起挖,双手流血,脚背上钉着钉子,感觉不到疼痛。

又一次崩塌,工人被彻底掩埋了.

我不记得哪个先喊了:大坝!两个还在疯狂削石头的人突然抬起头来。

万东水电站依山傍水,装机容量60兆瓦,设计水头780米的高水头水电站。水痘越高,落差越大。

直径约1米的输水管道沿着山脊安装,将河水送到10多公里外的工厂发电。地震发生后,如果不及时防水,就会引起压力管道爆破,破坏沿线农田、房屋、牲畜圈,后果不堪设想。

一定要立即打开防水门!差不多几秒钟后,两人决定罗英上大坝泄洪,甘宇照顾受伤的工人。

泄洪闸位于大约10层楼高的坝肩上,昔日的楼梯已被滚落的巨石覆盖。发力好的罗英踩在石头上试了两次,终于爬上来了。

启动柴油发电机,先连接1号防水门,然后2号,水流下来.坝肩和坝底的两个人都松了一口气,筋疲力尽地躺在地上。

等到罗英再次下到大坝下面,关羽周围的劳动者已经喘不过气来了。两人还一起爬到大坝肩膀上,停下发电机,确认危险情况是否完全排除。

过了几天,人们才知道,这两个人的决定挽救了数百人的生命,但他们自己错过了逃跑的黄金时间。

现在宿舍已经全部损毁,道路通讯也全部中断,坍塌的山把大坝变成了孤岛。

夜幕降临,余震频繁降临,罗永和甘宇守着大坝肩观察水流,彻夜难眠。

天一亮,他们又做了一个决定:自助!

沿着大坝肩攀登悬崖,土生土长的罗英非常了解这一带的地形,他认为石棉方向的猛虎岗哨比只有行程去东村的路要好。

"那一带有路,只要看路就能找到村子。"他对关羽说。

关羽的手机暂时发出信号,公司接到了他的救援请求。但是信号很快就消失了。

四川省“95”地震救灾省、市、县前线联合指挥部立即派出直升机、无人机搜索。看到飞机在头上,他们脱下衣服,在竹竿上使劲摇晃,但茂密的树林挡住了一切,紧紧地掩盖了生命的信息。

有500度近视的关羽身上有伤口,罗英找到绳子抓住他慢慢往前走。

到了下午,两个人真的走不动了。罗英还在山上找到了两个野生水果,送给了甘宇,自己什么都没吃。

“如果我们都能活着出去,我一定请你吃饭。”啃完野果,慢慢咽下去了,关羽看着黝黑的脸大哥,安静地说。

“年轻人不要太浪费。等我们出去。吃碗面条,吃炒饭,我会庆祝的。”罗英憨憨地笑着。

那天晚上,相差10多岁的两个人说:“我不记得说了什么。”在黑暗的丛林里,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背靠着背睡一会儿。

9月7日,甘宇手机收到消息说,由于微弱信号,两架——救援队朝水电站大坝方向走了。但是此时他们已经出去了约20公里。

“我走得太慢了,拖着时间,这样我们俩都活不下去了,不能再这样消耗了,快出去找救援吧。”关羽脸色苍白,音量变小了很多,但语气毫不犹豫。

“不要乱跑,在原地等着,我得救了,你就得救了,放心吧!”罗英用安全帽接过帽子上的水摘下水果,摘下几根竹笋,留给关羽,急忙转过身去。

留下来等着两个人坐以待毙。走吧,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不眠不休,罗英几乎要在山里跑了。

依靠9月8日捡到的一只打火机,罗英成功地用烟雾发出信号,被救援人员发现,通过直升机送到了汝静县。

他嘴里一直念叨着

着:“我还有个同伴在下面,你们一定要去救他!”

“一定要把甘宇找回来”

猛虎岗下起了雨,甘宇还在原地等。

不停的余震和落石让他担心,罗大哥是不是已经遭遇了不测。夜晚丛林中传来的声音,更让他毛骨悚然,不敢合眼。

一天、两天,雨势不减,直升机未能起飞。救援力量徒步进山,也因塌方路断中止。无人机频密飞过,却穿不透茂密的丛林。

甘宇还在原地等待吗?他还能坚持多久?雨点打在所有人的心头,抗震救灾指挥部设在得妥镇的前指帐篷昼夜灯火通明。

9月5日到8日,指挥部先后派出由第77集团军、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四川省武警总队机动第二支队、武警交通第二支队、眉山和德阳红十字会等组成的多支搜救小组,翻山、坐冲锋舟前往湾东村搜救,转移出了750多位村民。

王岗坪猛虎岗一带,也拉开了搜救的大网。谷深壁陡,沟壑交错,寻找两个没有任何定位信息的人,谈何容易!

泸定县委副书记杨树清负责统筹失联人员搜寻。焦灼之中,不到100平方米的帐篷,他走出了日均2万步的步数。

9月8日,在湾东村二组指挥搜救的泸定县县长王蕾通过望远镜看到对面山上燃起白烟,立刻向指挥部报告。

罗永找到了!甘宇的下落,成了最后盲区。

9月9日到10日,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组成48人搜救组,分成四队开展工作,并处置了大坝进水闸的安全隐患。

9月10日,中秋节,600多公里外的达州市大竹县石河镇,甘宇的家中没有丝毫节日的欢乐。4天前,甘宇用手机报了平安。之后,几百通电话再也没有接通。

母亲陈为淑的眼泪要流干了,她不停地对家人说:“母子连心,他一次梦都没有给我托过,肯定还活着!”

陈为淑决定赶往泸定县,“不管是死是活,一定要把孩子找回来!”

也是在这一天,仿佛感应到母亲的召唤,甘宇挣扎着起身,沿着先前和罗永计划好的路线继续向山上走。

没有了眼镜,看不清脚下,他总是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来……

头几天,他还能找到溪水,后来就只能收集苔藓上的雨水。没有食物,他努力找寻野果,发现树林里有掉落的野生猕猴桃,如获至宝。后来,他被石头砸伤了脚,行动更加缓慢。

此时的罗永,已经得知母亲、哥哥和侄子遇难的消息。顾不上悲痛,9月11日,他又跟着堂哥、49岁的湾东村村民罗立军,带着一支16人救援队挺进猛虎岗。

“一定要把甘宇找回来!”坚持到半途,体力透支的罗永无法继续支撑下去,下山前他对堂哥千叮万嘱。

救援队根据罗永提供的线索找到了两人歇脚的地方,发现了遗落的手套和衣服,但并未发现甘宇。

两天一夜,救援队一路寻找一路呼喊,最高爬到海拔2000多米的地方,夜晚就在山中生起篝火露宿。直升机空投了许多物资,人们盼着甘宇能够捡到。

9月12日,罗立军和救援队搜救无果,只能暂时撤离猛虎岗。甘宇所在施工队的三名工友主动请缨,进山搜救。

甘宇的母亲不忍心:“要是你们出了事,我怎么对得起你们的家人?”

工友们齐刷刷地说:“人多力量大,我们一定要把甘宇找回来!”

各路救援仍在齐头并进。

9月8日到20日,石棉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先后派出18批次搜救队伍。

9月13日至14日,来自宜宾的筠爱青年应急救援队加入搜救。

9月15日至16日,绵阳、甘孜、江油三支蓝天救援队和来自北京的志愿者加入搜救,罗立军继续任向导。

9月17日至18日,重庆巴南救援队来了,雷波县蓝豹救援队来了,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也来了……

杨树清告诉记者,为救援队伍担任向导的全部是当地的村组干部,绝大部分都是党员,他们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被困群众,又一次次返回搜救现场。

10多天过去了,一场生命救援的接力,跑到了极限。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专业人士和网友昼夜不停地关注着甘宇的下落。

甘宇已经没有了时间概念,他一边走一边呼救,“感觉躺在地上睡了一会儿,就过了一天”。

母亲的声音,儿时的同伴,奶奶的笑脸……在他脑海中不断闪现。

很多次,甘宇可以清晰地听到直升机的声音,“我不能放弃,家人还在等我,外面肯定有人在找我,我要活下去。”

野果没有了,他就挖树根;苔藓水没有了,他就喝尿液;快要绝望的时候,他就和身边的草木说话。

独自生存的17天,他“梦到大家都在找我”,“醒来之后,就觉得又有力量了”。

“不要哭,只要人在就行了,一切都会好的”

“湾东水电站有个人失踪了,找了十多天了。”9月18日,石棉县王岗坪乡跃进村一组的彝族老汉倪太高和妻子回到猛虎岗的时候,听到了这个消息。

地震发生时,羊儿四处逃窜,58岁的倪太高被重重地甩了出去,一根房梁砸到腰上,导致轻微骨折。

“应该还在这一带。”倪太高放弃了上山找羊,决定帮忙找人。

猛虎岗是跃进村地势最高的地方,倪太高祖祖辈辈在此放羊,跟着羊儿走遍这片山林。

一连三日,他都在山谷里转悠,用平日里喊羊的方式,对着山谷大喊。9月21日一早,照例喊了几嗓后,他第一次听到了回声,像野兽,又像山羊。

竖起耳朵再听,像是“救命”。

倪太高赶紧回到家里,揣上月饼和两盒牛奶。“要真是他,肯定饿凶了,一下子吃太多不行。”

走上去大概一公里,又吼了一声,再循声而去,倪太高钻进山后的密林。

9点半左右,一位胡子拉碴的年轻人出现了。他穿着绿色的雨衣,牛仔裤上污迹斑斑,脚上是一双破了洞的白色平底鞋。

见到倪太高,他哭了起来。倪太高赶紧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安慰几声,又脱下身上的彝族褂子,垫在地上让他休息,再把牛奶和月饼递给他吃。

这个孩子受苦了,命大啊!倪太高忍不住心疼地落泪,又忍不住咧开嘴乐。

“你就说找到甘宇了,我叫甘宇。”这个好消息,很快通过倪太高的手机传到山下。

甘宇奇迹生还!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老倪的弟弟、跃进村的民兵连长倪太平带来民兵和医务人员;老倪的侄子带来换洗的衣裤鞋袜;老倪的妻子和弟媳带来午饭,甘宇的堂哥甘立权和几个村民也跟着来了……

人们找来两根木杆,绑上口袋,做成一个简易担架,抬着甘宇走了大约一公里多,送到直升机能够降落的地方。

“前面的旋翼几乎挨着悬崖边,后面尾桨也离树木很近。”机长黄世伟回忆,飞机只能侧着机身斜着降落在半山腰的一条小路上。

20分钟后,甘宇到达泸定县人民医院。陈为淑终于见到了儿子,母子俩相顾无言,眼泪却止不住地流。

当晚,甘宇被转运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初步诊断,他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肋骨骨折,左下肢腓骨骨折。由于长时间未进食,食管、胃多处出现溃疡。

两天后,甘宇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他告诉母亲,要报名参加今年的一级建造师考试。

母亲陈为淑起初不敢流露过多的情绪,看到儿子浑身是伤,她忍住泪水;得知儿子掉了几十斤,她也紧咬牙关。可是此刻,听到儿子开心地谈起未来,她终于放声地哭了出来。

这位母亲此刻百感交集,为了她的儿子,也为了那么多向他们伸出援手的人!

倪太高后来才知道自己找到的小伙子是个大英雄:“他救了那么多的人,好人有好报哦!”

回到山下的安置点,倪太高也成了乡亲们眼中的好汉。他把还未痊愈的腰撑起来,继续上山寻羊归圈。

“不要哭,只要人在就行了,一切都会好的。”他又说起了和甘宇相遇时说过的话。

9月26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普通病房里,甘宇母亲陈为淑照顾病床上的甘宇。新华社记者 董小红 摄

“我们这么多人,一起经历了这场磨难,未来不管遇到什么都不会退缩”

“我们两个都活着出来了,你不要忘了我们吃饭的事哦。”

“要得,要得,等我出院了,我们再聚。”

“你要记得哦。”

“要得。”

转入普通病房后,甘宇和罗永失联后的首次通话,提起的是他们在生死关头那个故作轻松的约定。

隔着屏幕,两人的笑容直达心底,观者无不动容。这笑容,有劫后余生的喜悦,更有过命之交的默契。

甘宇还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户专门报了平安:“感谢一直在寻找我的家人、同事、救援队的各位队员以及当地的村民们。”

“给你祈福,希望你早日康复!”

“英雄同志加油!”

“了不起!同时也很幸运!”

潮水般的祝福继续涌来,致敬这位在关键时刻选择逆行的青年,点赞所有在这场生命救援中守望相助的人们,也温暖着更多经历磨难涅槃重生的灾区人民。

远方的泸定还下着雨,罗永告诉甘宇,湾东村的道路快要抢通,临时过渡板房也在紧张施工,乡亲们很快就能搬进去了。

9月29日,甘宇就28岁了。除了想吃个小蛋糕,他只想和家人静静守在一起。

在回复新华社记者的微信中,他说:“我们这么多人,一起经历了这场磨难,未来不管遇到什么都不会退缩!”(记者吴光于、吴晶、董小红、屈婷)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