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西罗远路司马小区的一群微信,邻居们互相帮助。新京报资料图
“以尝试过的心态,群里发了求助信息,没想到邻居这么快就回复了。”
最近,部分网民暂时缺乏防疫药品,邻里之间开始采取自愿的“无接触式”向邻居提供药品等必要物资的措施。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东城区多个社区居民微信群体连日活跃,居民主动提出共享防疫物资、购买生活必需品、共享健康知识、为困难老人服务等,邻里互助的温馨场面接连上演,邻里邻居的距离和感情也不断扩大。
邻里互助“投河”是目前社会上不常见的现象“回归江湖”,也暗示着个别化生活状态的人正在回归邻里社区。
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城市化过程中,邻里关系普遍存在漠不关心的倾向。房东之间一般都有陌生人关系,除了“业主”这一共同身份外,再没有联系,再没有信任基础。
在以前亲密的邻里关系中,邻居们能提供的帮助也被市场化服务所取代。不想做饭可以点外卖,遇到水电问题可以联系房地产,日用百货都不能通过跑腿代购。购买服务,人们几乎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现代生活的邻里之间没有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没有维持关系的必要。人们住在同一个社区,但实际上独立地“个人生活”,社区非常稀少。
但是传染病改变了这种状态。特别是最近调整防疫政策后,出现了很多发热等症状,导致快递、外卖等容量不足、药品脱销、抗原脱销等。很多居民一时无法解决问题,原本通过市长/市场服务运作良好的“个人生活”也很难继承。
儿童手写的感谢信。新京报资料图
此时,很多居民忽略的邻里关系发挥了作用。据报道,北京朝堂子胡同12号院居民已经进行了30多次药品物资互助,20多户人家得到了邻居的关爱帮助。北京市丰台区西马区社区微信集团也异常活跃,群里每天都有居民互相帮助,发表温暖的言论。
有药的均匀药,有物资的物资,甚至给良性独居邻居送饭三天的硬核照顾。传染病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市场化服务暂时停滞,但与此同时,社区和邻居在面临大范围的冲击时,散发出巨大的能量。
越过走出大门的“对面不知道”陌生关系,邻里之间形成了共同体,形成了以纯粹利他的相互援助对抗病毒的物资壁垒,传递抗疫自信和人情温暖的情感支持。在帮助和帮助中,“你”和“我”的界限被打破,邻里共同体的概念形成了。
这种陌生人之间难以想象的联系会使邻居互相见面,建立更亲密的关系。疫情过去,一切恢复如初,人们就可以回到个人生活中去,但在这种特殊时期形成的亲密关系不会改变。
我们可以保持个性化的生活状态,但相信即使在困难时期,所有个人仍然能得到周围陌生人的支持和温暖。而且,当我们作为邻里社区的一员,试图重新考虑邻里关系中的纠纷和摩擦时,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投稿/陈亦菲(学生)
编辑/游民
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