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微信名字怎么弄连体字】蒋家光书法套装:父亲的话(顺序)

时间:2023-04-05 08:00:2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要仔细去体会,其引人入胜、广博丰富的内涵需要深入地去探究,其笔下雷霆、力透纸背的力量值得认真去品味,其草意章法、疏密留白的哲学需要不断地去领悟,其书法人生、相得益彰的达观需要更好地去认识。

记忆中最早接触老爸的毛笔字,是在过年写对子的时候。小时候,仿佛最重要的事就是过年。农村的习俗,过年要扫房,拾掇家里,做新衣裳,上坟等,当然还要写对子。贴对子的时间是在腊月三十,这时候,家里都收拾停当了,洒扫庭除,窗明几净,贴了对子,就去先人坟上祭奠,然后过年。写对子则要早几天,得空的时候进行。

那时候的街上早就洋溢着过年的气氛,老爸夹了红纸和笔墨从街上走回家来,也就带回了这种气氛,我们知道肯定要写对子了,于是就围转在身边等待着这个重要时刻的到来。先在炕上摆上桌子,也就是平时吃饭的桌子,拿来刃镰子,也就是割麦子的镰刀铁片,然后折纸,用刃镰子裁开,纸就从整张变成了长条,再按字数折个痕子,就开始写了。

强家广书法作品

这些工作都是由父亲亲自做的,我们小娃们是插不上手的,顶多就是叫去拿东拿西地打个下手。但就是这,我们都己经感到很满足了,因为毕竟我们为写对子这件大事做了些贡献。但是接下来参与度就要大幅度提高了。父亲写的时候,得有人压着纸并不时往前拉着,这个工作一般都由我干,其他几个弟妹只能羡慕地看着。写完一条,我拿起来,递给他们,他们再拿去晾干,但这个拉纸的位置始终是我的。由此,我最早近距离地观察了父亲的写字。

父亲写对子很有仪式感,一笔一划地,缓缓写出,很少写连体字,而且写出的每个字都很好看,有时写个繁体字,和我们课本上学的不一样,需要仔细辨认。这可能是我最初对父亲写字的认识。父亲写字时,口中会念念有词,每次写完一幅,都要统起来,整个地念一念,比如,天泰地泰三阳泰,家和人和万事和等等,念完,有时在这个或那个笔划上再描一描,一副很满意的样子。

这个时候,我也鹦鹉学舌似地,要对着念上一念,有时不懂还装作已懂的样子,有时也会就不懂的地方问一下父亲。有时也会趁父亲不注意,偷偷拿起毛笔,在废纸上划上几笔。写对子有时时间很长,因为照例许多左邻右舍远近亲朋的对子会送过来请父亲写。所以父亲一般会准备好多内容来写,后来还托我在兰州给他买过专门收集对联的书籍。老家平堡是著名文化古镇,民俗重视写对子。因此给邻居写对子,有时会有很多,红红火火的对子铺得满院子都是。

强家广书法作品

我想父亲的字中始终洋溢着的喜庆、平和、庄严、敦睦,富有生活气息而又为人所喜闻乐见的面貌,大众化而并非馆阁体的特点等,这与写对子等源于生活的书法活动不无关系。后来也时常想到,父亲写对子时的严谨庄重,散发出的墨香书韵,对我们兄弟姊妹更是一种无形的默化潜移和传承教育。近些年,几乎都接父母到城里,父亲也都早早地给我们写好对子,母亲则一家一家地捎带过去,这个传统保持了下来。

另外,我总认为父亲有写字的天赋。拿钢笔字来说,记忆中,父亲保留了很多工作笔记本,主要是钢笔字,几乎每一本每一页上的字都写得极为中看,有工工整整地写的,但较少,大多是疾笔而写,略向右倾。父亲的笔记本说来话长。父亲“大跃进“时就上了引洮工程,当时才15岁,刚刚高小毕业,学习成绩很好,被学校保送到靖远上师范,但由于家境困难,只得放弃求学。可能因为字写得好的原因,洮河工程被安排当统计员。从那时起,年轻的统计员就开启了记笔记的开关。引洮工程下马后,回老家又当大队的会计、文书、主任、小学校长等。父亲爱学习钻研,1984年又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而且考试成绩优异,全县880人中考了第9名的成绩。1986年家乡成立乡镇又参加组建工作。我认为父亲从一介农民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我为我的父亲而自豪和骄傲。

这一路走来,四十多年,笔记本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父亲始终保持了记工作笔记的习惯,所用的笔记本之多可想而知。我从小到大,不时地摆弄着这些笔记本,但从未想过他们会有什么价值。这两年却越来越留恋了。我以为这些笔记本会还在,但端午节我回老家时,想找来翻看,却只有几本了。原来,在家里炉子生火时,母亲撕下作点火之用了,几十本笔记就这样烧光了。父母的态度是,过去的东西不要过份花费注意力了。以至于我这次把剩下的几本如获至宝似地认真研究回忆时,父母还责怪我呢。没有了也好,省得引起父亲看见了,勾起对过去艰难岁月的回忆。

所余的几个笔记本都已经泛黄,最早的是1961年的,算来也60年了。那时的笔记本制作比较粗糙,塑料皮子的都少,多是硬纸板的。里边的插图当然那个时代的烙印很重,有政治宣传画,也有兰州中山铁桥、小西湖公园、黄河水车等风景画和照片,有时父亲记东西也有写在这些画页上的,仿佛给这些画作了漂亮的注脚一般。端午节是6月14号,我和父亲翻看1961年的笔记,竟也有一页正好是那年的6月14号的,上面记的是:公社召开抗旱紧急会议等等,虽然60年前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候,但父亲的字体却并没有惊慌失措,而依然是有条不紊、一丝不苟。这一年的笔记中,我们还看到学习贯彻中央农业60条的记录等等,都记得准确全面又字迹讲究,可以看出,当时紧张的形势并没有影响到父亲的书写。

强家广书法作品

除了这些笔记,还有一些信件。我上大学时,父亲几乎每周都要给我写信,也逼得我每次都要写回信,回信就得认真对看父亲的来信,所以我记得很清楚。父亲的来信一般用的是横行的稿纸,字体舞动飘逸潇洒。那时上学年龄小,又从农村到城里,父母这不放心那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的,每次信都写得很长,几页子,多是浅蓝的钢笔字,都是一气呵成。信封子都写得很好,常常引来同学们一片赞扬之声。这些信件,还保存在我家里。还有,父亲近几年写了些回忆文字,主要写的是身世和家庭历史、工作经历等,这些字都是工整的钢笔字,也许是年龄的原因,显然写字的速度要缓一些。

强家广书法作品

其实,父亲比较专注地写毛笔字,是在退休以后。2003年,父亲从乡镇人大主席岗位退休,在我的记忆里,父亲退休情绪上并没什么表现,始终是有说有笑,精神矍铄,只是明显地感到父亲在两个方面加大了份量,一是体育锻炼,二是写毛笔字。

父亲早年抽些烟,但后来,烟酒都忌得干干净净。不但如此,还打起了太极拳,很认真的。找我们地方的一个武术老师学习,学得一套二十四式太极拳,后又进得一步学成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太极拳、功夫扇,三十二式太极剑等,多少次我回家时,家里放的视频、音乐,两位老人一身行头,在像模像样地打拳舞剑,有时还教我们。每天很早,冬天天未亮,就起来去黄河边锻练,多少年都未间断,后来还参加了白银市老年人太极拳太极剑比赛。最近父亲因腿疾去的少了,我坚强的母亲还是一直坚持锻炼,风雨无阻,没有中断,并且练完后就早早开始一天的劳作辛苦。

父亲重视的再一个就是书法。地上放了一块砖,旁边一盆清水,就这样写个不停,寒冬腊月也不间断。而且这一套走哪带哪,过年到兰州来,有时也怕费纸,找一块木板或者旧报纸继续写。中间到三亚、北京等地较长时间居住,都是这样。

我母亲先是非常支持父亲写字的,但后来又有所拦挡,主要怕他劳神,父亲不管,还是我行我素,坚持练习。而且勤于钻研临摹,如他学习书法作品,二王、怀素、米芾、赵孟頫、苏东坡、毛体、唐诗三百首行草书集等,他都借鉴研究。对每个字钻研到如醉如痴的程度,各种字体了熟于胸,落笔前都反复研究揣摩。由于原来的基础,退休后的兴趣、爱好和加强,加之健身和书法互相促进,父亲的字越来越好。行草之外,楷隶和硬笔兼顾,亦庄亦谐兼顾,表现形式多样,在继承中创新,书法艺术性的展现越来越强,笔力更为雄健,功力更为深厚,墨法更为精湛。

沁园春 雪 强家广书

父亲十分敬爱毛主席,这从他的书法上就能看得出来。他十分喜爱毛主席的字,所以就学写毛体书法,写的内容也以毛主席的诗词居多。我有时想,父亲写字向来挥洒流畅,不为拘束,这和毛体在取向上是一致的,这也是他在毛体上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原因吧。他用毛体书写的《七律·长征》等,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率意自如,大气磅礴,毫无仿写之感,写得十分到位,去年建党百年时在《甘肃日报》刊出,并被中宣部《学习强国》转载。他用风格体写的《沁园春 雪》等直抒胸臆,奔放驰骋。他几乎写全了毛主席的诗词,一些诗词我还是从他书写后才熟知的,比如《七律·有田有地吾为主》《五律·喜闻捷报》等等。父亲研习毛体弘扬毛体,他还因此被甘肃省毛体书法艺术研究会聘请为顾问。

长征 强家广书

父亲的字里还有一个重要背景因素就是黄河。我家祖居于陇上黄河古渡口平滩堡,黄河自兰州而来,从家乡的乌金峡口奔腾而出,一路东去。家乡背靠重重群山,前临滔滔大河。黄河的滋养,从来都给人们以深刻的影响。红军长征时,曾从此地渡河,乡亲们随红军参军等红色的事迹至今留传。前不久,有媒体采访,父亲还讲述了家乡走出去的温安仁军长的往事,温将军就是当年跟随红军去的一个放羊娃。父亲爱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确实,和红军的故事一样,父亲也是苦难出身,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父亲很小的时候,我祖父祖母就过世了。祖父做生意,被土匪劫财杀害,祖母病故。老一辈传说,解放前乱世,黄河古道,土匪出没。祖父兄弟俩从兰州返乡,与悍匪遭遇,兄弟俩平时都练有拳脚,土匪近处忌惮,竟在峡里窄处布下滚石阵得手。解放后,组织给父亲撑腰,这笔帐终得清算,几名匪首被枪决镇压。当然,这是稍后的事。但遭此一难,家中仅余下年幼的父亲和姑姑两人,姑姑10岁,父亲5岁。姐弟俩孤苦伶仃,河对岸的姥姥家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和幸福的向往。可以想象,多少次,在来往于黄河两岸的渡船上,留下过父亲和姑姑幼小的身影。伟大的姥爷姥姥家对外孙外孙女疼爱有加,义无反顾地抚养起他们。姥爷识文断字,教外孙背诵三字经、百家姓,还经常给外孙讲故事,这可能就是我父亲最早的启蒙。

姥爷姥姥去世后,舅父舅母责无旁贷,拉扯他们长大,供父亲读书,成家立业。说起父亲成家,听老人们讲,也与写字有关。前面提过,父亲很早就上了引洮工程。一切都似上天安排好的。在那里,年轻的父亲与他未来的岳父,我敬爱的姥爷相识了,父亲的字和父亲引起了我姥爷的注意,回来后,父亲成为了姥爷的女婿。

黄河农民第一桥赞 强家广文并书

那个时代,贫穷落后的老家农村,也迈入了解放后新中国的进步历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还解决了千百年来最大的愿望和难题,在黄河古渡口自力更生修起了桥,被誊为“天下黄河农民第一桥”。其时父亲作为基层村社干部,全程参与了建桥的过程。旧社会黑暗腐朽民不聊生,剥夺了父亲的一切,而新社会、新时代又还给了父亲的一切!这中间,黄河是忠实的见证者。几十年黄河边风风雨雨、建设家乡的人生经历,必然要渗入到父亲的书法之中。父亲书法落款,有时署“如川”“乌峡农夫”等,黄河文化的印记很深。在家乡的黄河吊桥建成五十周年之际,父亲书写了他的《桥赞》:

五十周年话沧桑,古镇人民气轩昂。

昔日渡河多凶险,风疾浪涌生祸殃。

时移事迁逢盛世,彩虹飞驾南北畅。

志载农民第一桥,通达九州奔小康。

七律 家乡 强家广文并书

记得去年中秋节,父亲也曾书写他自己称赞家乡的一首七言律诗:

黄河古堡秦汉远,红军长征薪火传。

山环水抱藏福地,峡开滩阔别有天。

崇文尚武多才俊,桥通坝起绘新篇。

万盏花灯元宵夜,十里稻香米粮川。

父亲的诗于尺幅之上,波澜山色起伏,历史钩沉回响,把对家乡的热爱、对盛世的歌赞都写进了诗句里,写到了笔划间,苍劲的字迹照映着如秋的丰收岁月。父亲字的厚重凝练、雄浑壮阔、笔势奔涌,流淌着黄河的缩影。这些都强烈表达了父亲对黄河、家乡以及包括外家、岳父家在内的父老乡亲的感恩之情。

建党百年颂 强家广文并书

父亲喜爱传统诗词文化,一些唐诗宋词的清词丽句,信手拈来形诸笔墨。他自己撰写书写了好多格律诗词,有对家乡的赞美,对往事的回忆,还有对党恩的感怀,对晚辈的寄语。父亲偏爱毛体,书法中有很重的歌颂体写法,表达了历经艰苦岁月、不忘初心使命的老党员情怀。建党百年,父亲就撰并书写了三百余行的五言长诗,结合自己的成长,歌颂党和新时代。诗中有一段写道:

日出东方亮,来了共产党。

一心为人民,社会大变样。

领袖毛泽东,伟业万古存。

南湖奠宏基,赓续皆英明。

壮哉一百年,华夏换新容。

国际有地位,话语震乾坤。

改革创盛世,民族大复兴。

国强民亦富,整体脱贫穷。

抗疫夺奇迹,经济超霸凌。

今日中国人,百年最光荣。

这就是我父亲的字,总有一种超越沧桑曲折的境界在里边,有一种不断学习积累的坚韧在里边,有一种沉稳睿智的力度在里边,字里行间能读到严谨清扬的气质,读到奋发作为的气韵,读到达观自如的气概,既是人生追求的煌煌硕果,又是岁月沉淀的艺术精华。父亲的字,既书写家国诗章,又书写亲情人生,字写在尺幅墨板上,其实更重要的是书写在人生这张大纸上,其言传身教,人品境界,大写人生,如椽巨笔,永不停歇地书写着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父亲为人勤奋好学,品德高尚,律己极严,群众口碑好,重视家风家教,我们从他书法学习的过程及一路走来的经历都有强烈的感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父字如山!父爱如山!

强明侠 强瑞霞 强振侠 强国义

2022年5月

(原文刊发于2022年4月26日《甘肃日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