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女微信名字简单可爱三字】寻找江苏旧地名|不足100米的胡同是徐州文脉的地标

时间:2023-04-10 03:36:4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23年),徐州出版的第一本《徐州游览指南》,第一次出现“文学巷”的地名:“私立徐州中学校,东门街文学巷”。迄今近百年了。

1928年至1938年,津浦陇海铁路交汇徐州,东门大街成为商旅入城门户,百业聚集,促使兴盛起来。1933年竣工的钟鼓楼(至今犹在)就在文学巷南口,钟鼓楼的矗立使得周围成为闹市中心。一些金融机构也争着设在文学巷内。

民国时期地图上文学巷,已经分为两段。(中正路即淮海路)

巷内美食声名远播

文学巷内的徐州地方小吃辣汤同样出名。据李世明介绍,北宋熙宁十年,苏轼知徐州,黄河泛滥水包围徐州城,水中鳝鱼腾跃,百姓捉之为餐,味道鲜美。苏轼闻之诗曰“巨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鳝”。百姓煮食黄鳝,其汤乃徐州辣汤文化的滥觞。清末,1912年张晓制作的鳝鱼辣汤味美,此为徐州辣汤文化的发展。

1945年,山东人刘广宗在文学巷中间路西,租两间民房开设菜馆,并不卖辣汤,而是以素菜、卤菜、各种麻酥、油旋火烧徐州地方小吃为主,烧制风味独特,配上拿手的馄饨,加上服务热情,所以菜馆不久名声大振,四方顾主慕名而至,使得文学巷重振旧风,名噪一时。由于此际文学巷在淮海路与大同街中间,顾客随风从南北两面而来,故有顾客兴然题赠“客从两面来,顾主风踊至”。店主取其中“两、来、风”三字为“两来风”店名,自此始创。

“两来风”作为餐饮店名,粗看仿佛平凡清淡,细品实则清新隽永,在一些同行店名中高出一筹。如今店内悬挂集大宋米芾字“两来风”作为店面招牌,老字号与名家书法相得益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图片由李世明提供)

“寻迹江苏老地名”专栏由新华日报和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办,在《人文周刊·文脉》版、“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交汇点文艺频道、“紫金文艺头条”微信公众号推出,邀您撰文探索江苏各地的地名文化,共同讲述地名背后的蕴藏的江苏故事(投稿信箱:454891013@qq.com)

编辑: 吴雨阳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