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国美电器董事长黄秀红首次进入直播室,亲自展示了直播磁带,其入境直播货物的决心可见一斑。
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6335f3cf7b994ab48ec4469d9d628946?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5670782&x-signature=R71TG5I9X7kbzMlAf%2FY2bKOtG%2BE%3D&index=3" width="640" height="1386"/>不可忽视的是,国美本身的用户基数就十分有限,2021年活跃买家仅有1683万,即便董事长亲自带货,效果亦差强人意。
根据直播间的数据显示,最高观看人数也仅有12.6万,且直播过程中屡次出现卡顿、杂音、音画不同步等状况。国美最终公布的交易额中,与同期最高直播数据相比增长了47%,但距离国美的预期恐怕尚有距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国美的分享频道并不是单纯的“种草”专区,而是结合了分享商品和卖货赚佣金双重功能来吸引用户参与,主打推行私域分销制度——全民推手。鼓励国民内部员工及社会人员带货,赚取佣金。
此前曾有报道显示,国美已经积累了约33万人的“全民推手”和上千个社群组织。同时,国美app新版还加大了元宇宙专区投入,力推24小时不间断的虚拟数字人直播等新玩法。
近两年来,国美的业绩一降再降。黄光裕近期更是左手减持,右手输血,向国美零售“输血”7.8亿港币作为集团营运资金,采取一系列降本增效的举措,如今又推出“直播创新”和“全员推手”两大战略,可见其放手一搏的决心。
然而对于现在的国美来说,眼前的困难远不止钱和品牌名的问题。国美的传统优势——线下零售市场如今已经缺乏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连年下滑,线上又缺少能够吸引消费者和品牌商的业务类型,模仿其他平台和追风口、赶潮流,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3
品牌更名只能锦上添花
这些年,互联网品牌更名并不是新鲜事。不同于传统行业,品牌名作为重要资产,一旦确定往往永久使用,很难更改。互联网的品牌名是与业务范围和种类密切相关的。随着市场和用户习惯瞬息万变,品牌名随之改变也成为常规操作。
2020年,抖音短视频更名为“抖音”。抖音以短视频起家,成立之初,短视频确实在业务中占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而“抖音”才更符合大部分用户的习惯性叫法。
从业务来看,抖音也早已不满足于短视频,而是在电商、社交、直播、游戏甚至金融支付领域跑马圈地,走向更多元的领域。
这时改名,是想打破原有的市场印象,助力新业务的拓展,并借助短视频积攒的流量资源,打通电商、直播、支付等多个渠道,实现商业闭环,对于打开字节跳动的盈利空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今年5月起,字节跳动旗下的数个公司更是接连被更名为“抖音”,明显是看中了“抖音“这一金字招牌的知名度,也侧面证实了如今的抖音早已取代了字节以往的业务核心今日头条,借助更高的品牌认知度,字节跳动的此番更名被认为对估值提升也能带来正面作用,可算作一个成功的案例。
蚂蚁集团在启动上市前一个月,将沿用了六年之久的“蚂蚁金服”更名为“蚂蚁科技”,并在业务调整上做足了准备。
蚂蚁首先斥亿元巨资成立数据公司,信用评估公司,并在人事方面作出重大调整,同时加码跨境金融,而支付宝也早已在支付、收款之外拓展了诸多服务,并宣布其升级为数字生活平台,蚂蚁集团的这一更名明显更符合新的业务走向。
当然,更出名的因为业务转型而改名的互联网公司案例来自Facebook,此前Facebook改名为Meta,All in元宇宙,引起轩然大波,带动了众多全球互联网大咖扎堆入局元宇宙,甚至影响了整个互联网的格局,连带着“元宇宙”概念股也猛涨了一轮。
但从后来的发展态势来看,元宇宙相关产品的不成熟,也让其经历了股价暴跌、多轮裁员、收入和净利润首降等“阵痛”。
纵观这些互联网更名案例,总体来说,更名一方面是当业务发生变化时,为了告别市场对其原本的刻板印象,给市场释放讯息,让用户更明白自己新拓展的业务和往后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则是配合打造业务及品牌层面统一的战略布局。更换品牌名时,除非要与原本的品牌彻底割裂,如58同城私有化前夕,将旗下“58到家”更名为“天鹅到家”,将“58速运”更名为“快狗打车”,否则即便更名,最好也与原品牌有所关联,避免浪费品牌的原有资源。
新的品牌名必然会耗费一定成本,关乎整个品牌的全新战略定位,因此不可不慎重,但改名本身,并不能完全决定业务的走向,也不能改善一家公司的运势,它更多是一种顺势而为,一种锦上添花,想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还要依赖于业务本身的扎实与不可替代性。
此番国美改名,无论是否全盘否定了之前的“真快乐”时期,只有用更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回馈用户,业务上走出差异化道路,让用户快乐,才有可能“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