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带李的微信名字好听】体验了134个手机银行应用程序,关于身份安全的这一点几乎都是错的。

时间:2023-04-10 19:45:3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以结合其他金融科技能力,来搭建我们的风险管理体系。

四、手机银行APP如何基于设备安全搭建风险管理体系?

1. 基于设备进行分层

针对陌生的设备,我们就用最高安全级别的认证方式来让用户验明自己的身份,比如需要完成人脸识别、甚至是使用NFC去完成证件真伪的辨别。

对于常用设备,我们可以使用相对较轻的认证方式,比如输入密码、pin码,完成身份二要素核验等等。

对于用户主动绑定过的可信设备,则通过最基础的方式来进行认证,比如指纹、手势码等等。

这里是基于设备本身做的风险分层,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场景,进一步分层。

2. 基于场景进行分层

比如,登录是一个相对来说风险较轻的动作,可以通过低风险措施完成认证,比如常见的指纹、手势码登录。

查看账户余额,更新身份信息等操作,属于较高一层的风险操作,可以输入密码、pin码等方式完成认证。

转账、购买理财产品等场景,属于最高风险操作,必须采用最严格的核验方式,完成核验或对应进行风险降级。

如果将这两个维度进行组合,我们就形成了一套基于安全设备管理的数字银行全场景身份风险控制方案。

此外,我们也会发现,当前的城商行APP中,大多是基于设备号去做的设备管理,这种方式其实也不太适用当下的环境。

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诈骗法的相继出台,对用户信息的获取及滥用进行了有效控制,设备号也属于个人身份敏感信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一定会退出历史舞台。我们近年来也一直在寻找解决方案,并且近期也发现了一种不依赖设备号数据也可以完成设备管理的方法,可以关注我之后的文章。

本文由 @薇笑时好美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