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不健康的亲密关系:
她们在面对伴侣出轨时,原先想的是离开,但在下定决心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到孩子和经济原因,最终不得不忍耐;
她们原本想要解决发生的矛盾,最终被对方采取的回避和沉默的方式,搞到焦虑。
她们被伴侣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向外人贬低自己有多糟糕,久而久之得不到认可,也没了自信。
最糟糕的是,即便感到痛苦,也难以识别出来问题出在哪里,只能耗到关系彻底破裂。
所以,我们今天来聊一聊:如何判断自己的亲密关系是否健康?
01
允许说不
关于爱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但总有人会将爱情理解为男女之间需求的自我满足。
这句理解,是存在误差的。
曾经有个读者来向我咨询:“坚持买个小房子才结婚,这个要求过分吗?”
由于原生家庭不幸福,父亲形同虚设,经常为了维护母亲和他争吵,她希望未来的对象孝顺、好脾气且独立。
然而事以愿违,她的感情一直以来都不太顺利。
现在的男朋友家中有三兄弟,父母年事已高,没有自己独立的房子,也就意味着需要和哥嫂一起住。
于是在交往了近一年后,她向男朋友提及买房子的事情,希望明年双方拿钱买一个小房子结婚,但对方却避而不谈。
眼看着周围朋友都结婚有了新家,而自己房子的事情却迟迟商量没有结果,她情绪爆发与男朋友大闹了一场。
我们首先指明一下,女生让男朋友买房再结婚,在需求的维度上肯定是对的。
房子对女人而言,不仅仅代表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更代表着安全感。
一方面,有房,不必颠沛流离;
另一方面,爱情是不可把控的,只能寻求不会改变的物质来弥补不安全感。
但是我要指出女主的一个错误:在提出买房需求的时候,并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需求是否合理。
“合理”这件事有它的主体性,我们要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在提出个人需求后,对方是否真的有能力做到?
例如男生在拒绝买房后,女生不应该仅察觉到需求未被满足就爆发情绪,要想想对方的工资是否可以承担起房贷、在偿还房贷后是否还能维持生活。
买房只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而不是去毁掉自己的生活。
那么,怎么判断需要的合理性呢?
合理,意味着在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后,对方有选择的权利。
合理需求下的潜台词是“可以吗?”;而无理需求下的潜台词是“你最好这样做,否则....”
在一段健康的关系中,双方都可以互相提出要求,但同时也要允许对方有说“不”的权利。
因为爱情不是利益的交换,而是男女双方内心需求的互相满足。
02
允许成长
判断两个人是否要一直走下去里,有一个万年不变的标准:跟这个人在一起,自己有没有成为更好的人?
同样来自读者的故事,她和男友在两年前通过微信搜附近人认识,聊了一段时间后,互相感觉不错,之后两个月见面了几次,就确定了恋人关系。
两个人的相处一直很甜蜜,她男友谈过几段恋爱,特别能给她提供情绪价值——会在她累的时候背她、会弯腰替她系鞋带、会记住她爱吃的食物、会给她小惊喜。
因此,她彻底爱上了对方。
一年后,俩人在男友家发生了关系,之后越来越甜蜜。
期间见了家长,但是双方家长相处不是很愉快,这成了俩人第一次分手的导火索。
今年3月,俩人复合了。
因为第一次分手,她开始不信任对方,就一直拒绝和对方发生关系,于是她男友提出做朋友。
虽然她嘴上答应,但她会时不时给对方发短信说自己没有安全感,不应该不考虑对方的感受。
俩人又见了一次面,甚至情不自禁发生关系,但男生始终没有提复合,只表示如果她一直再像之前那样拒绝他,感情只会越来越差。
由于感受不到对方真挚的爱,但害怕失去对方,就同意了。
但双方之间只剩下正常的交流,感觉不到曾经的温暖,让她不确定现在的关系到底是炮友还是备胎?
因为每次谈及未来,她男友总是不愿多说,或总是拿她妈妈难相处说事。
类似上述女主这样认为伴侣特别能提供情绪价值,对方做了背自己、弯腰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