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分享一张春熙路的绝美夕阳。
来到了2022年的下半年,我们才迎来了本年度的第一场大型展会,整个行业可以说都憋足了劲儿去放大招、出王炸,也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报道压力。说白了,即便是展会的举办也许并不能够短期内给品牌方带来什么直接的经济收益,但可以说给行业续上了一剂肾上腺素,哪怕是个友商交流会、媒体/烧友沟通会、甚至是单纯的一次长途旅行,也给这个行业的各位带来了不少宽慰——更何况成都展的人气还真的相当旺盛呢。
还是和以前一样,我的文章内容会以新品为主,而且尽量带上我的个人听感,听感部分则以对主观音色的评价为主、对素质的考量可能并不准确,尤其是涉及到台机、大耳部分,出于电源环境的问题可能会和真实表现有所偏差。我已经写过的、或者已经上市有一阵的老产品我可能会选择性带过一下、甚至是不写,以及逛展时间有限,没有提及的展台还请各位海涵。
参考前端:乐彼P6Pro,Earmen蜂鸟
参考耳塞:NG Khaos私模+万隆Salmk,Meze Advar+ddHIFI Nyx
万隆
万隆,没错,就是那个线基很牛逼的万隆,终于针对耳塞线开始打造成品线材、并打入主流HIFI市场了,这次推出来的Salm和Salmk都是属于同一个三文鱼系列,采用四层三种规格的UOPCC单晶铜材料打造,内、中、外层的线径是同一种材料、但线径做了递减,从而达到针对低、中、高频段起到强化的作用,Salmk的内芯会比Salm要粗一些,二者的售价分别为1599起和2199起,支持定制可换插头与全套可换插针。
这两根线在声音风格上都是走的相对百搭的路子,和这个价位上大家熟悉的Liquid、ddHIFI的线材去比的话,Salm系列的线材没有那么高的音色辨识度,声音平衡、中正,注重密度和两端延展的张力,尤其是Salmk的大动态、全频段密度、结像凝聚力表现非常亮眼,也是目前我用来搭配NG Khaos私模的主力线材,可以很好得发挥Khaos古典的优势。而如果你是流行党的话,更便宜的Salm会听起来更加温和细腻一些、总体的音色风格接近。目前这两款线已经上架了,感兴趣的可以搜索了解细节。
织语
MA&Liquid Links
MA的eclipse双圈可以说是全场最大的惊喜之一,据说是白河拉着马克听了很久很久的基于直热式胆机所驱动的顶尖音箱系统以后模拟其中高频的味道所调出来的声音,而且其音色已经完美达到了白河的预期。如果你之前不理解什么叫做“水灵的高频”、什么叫做“流畅感”,欢迎用eclipse去听一首小提琴或者钢琴曲目,你可能根本不会在意什么密度、细节、结像,一切的一切就那么刚刚好地、春风化雨般地流淌在那里。它过于宽大的横向声场甚至让我觉得纵深稍显扁平,对于Live类曲目的临场感演绎近乎完美,而且具备一个正常丰盈度的结像形体感,而非强行拉宽层次去牺牲厚度,毕竟说到底eclipse的人声也同样优秀。说它模拟味吧,我觉得并不贴切,我觉得这是一副把润泽度和细腻感发挥到极致的现代耳塞、素质并不瘸腿的韵味型耳塞,而且换线后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比如搭配胧之冶的“宗”,当然,经过精心搭配的Liquid原线本身已经非常优秀。如果按曲风杂食度来评判,我目前听下来唯一的遗憾还是在于听一些古早味儿浓厚的港台流行歌曲会缺乏一些中频颗粒感的修饰——whatever,即便我是一个港台流行爱好者,eclipse总体的表现真的已经把我毒翻了。
Liquid的新品“西湖”,有些烧友应该看过之前的宣传图之类的了,包装手绘很国风......
之前Liquid家的几款线材,除了综合素质非常强悍、音色中正的毒液以外,其他三款都是个性分明的路子,也许不那么的百搭,但可以让你“花小钱办大事”,通过合适的搭配来达到超高性价比的音质提升,但相反的,盲狙也会同样带来一定的(口味)翻车风险。
能肯定的是,这款西湖绝非是停产依云的“迭代”,声音可以说没有半毛钱关系,没有依云那么偏线条感、也没有那么华丽的高频音色,虽然也具备依云的优秀空间感表现和透明度、但又不失饱满温厚和相当充沛的低频量感,同时也是一款打破许多人对纯银线材刻板印象的型号。我从入烧开始就从来没有相信过线材可以通过看材料来判断音色,未来打脸的例子只会越来越多,西湖这款5N慢结晶单晶银优秀的氛围感与低频响应能力可以说超越了许多高端铜线/混编线的表现。
W+G的新品TESTAMENT 2pro,应该是第一次亮相在发烧友面前,这款新品可以说不讲武德,1K出头的售价稳坐这个价位的素质怪物头把交椅,而且比之前的那些素质怪物们高出了N个档次来,对于古典乐现场的表现力堪称可怕......这个塞子如果白河找我写,我应该写不来,怎么写怎么枪。
唯声
Acoustune&MMR&Eletech&AAW&inear
1677和1697的迭代版都出来了,2个塞子我都很喜欢,甚至让我觉得很难选。1790是一个人声更温润饱满的1697,就像什么呢,就像是加了苏格拉底的1697、而且低频质感还有加强。如果说1790和1697在声音上还有所继承的话,那1750则是花式吊打了1677,没有那么强的HUFI感了、高频的延展度与整个的结像凝聚力都有所增强,而且会更加鲜活,人声的部分和1790的润泽度如出一辙,但齿音更少、气息延展度也更充沛。这两个型号分别大概售价6499和3999,升级但不涨价,很有诚意。
HS2K的第二个单元是最近被问的最多的新品之一,如果你是流行党的话,它的提升非常之大,密度更高、声音更扎实,人声拉近了一些、高频更加沉稳,不会像01那样有时候会发飘。得益于密度的提升,它的密度目前无限接近于同价位的各种多单元产品,声音不再那么“日系”,人声多了一分醇厚、少了一分清丽,总体的男女声杂食度和润泽感依然是很高的。对于器乐党、日系ACG党来说,第二个单元是否对你来说有很大提升还是要斟酌一下自己的口味,毕竟01的高频鲜活度还是很好的、日系女声的那种“腻”感也是1号单元发挥的更好。ACT02的售价是5499元,目前似乎还不能单独购买02版的HS2K。
图上的这款纯铜线据说是ET憋了很久的大招,售价两万不到,音色方面和大家刻板印象中的“传统铜线”如出一辙,温暖、有厚度、氛围感强,声音比之前的那款伊涅德要更加的宽松、有肉感,人声的那种味道来自于蓬松度和暖意的赋予,而不是靠染色,同时声场还很宽大。目前的低频结像有点散,鼓点的中心部位感受不到明显的实体,正式版如果改进了,那可以说旗舰塞线行列又增加了一个铜线T0选手。
更换了机内线的特别版PMX,在保证了原本的那种细腻、氛围感、耐听度的同时,对于综合素质表现有小幅度加强,这个塞子本身有一定潜力,如果能够再额外换一根ET家的智慧、万隆Salm之类的素质优秀的线材,性价比是真的提升了一大截。目前这个型号一直在跳票中,什么时候上市还未知。
新版的AAW A3H+,比原来多了可换调音的面板,增加了可玩性。A3H+上市以来一直是这个价位我的流行人声首推型号,某经销商一直在包销、一直都卖的很好,以至于我们都看不到什么推广。
海帆联合展位
Totaldac&ECT&Meze&qdc&达音科&飞傲&VE等
Meze
Meze在展会现场有两个独立展位,其中一个重点是头戴,比如Empyrean、Elite、Liric,现场有Totaldac和HeadAmp GSX耳放进行搭配,前两个型号之前都有写过,感兴趣可以翻阅。Meze头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好推,包括全封闭式的Liric,价格比Empyrean、Elite要低一档,目前封闭式直推头戴的顶尖佼佼者,我已经从展会现场顺了一副准备回家听。
这个Advar是我近期的心头好,大家都知道我曾经是个1697吹,但如果这玩意能早上市两年,真的没1697什么事、而且价格还更便宜,5280元,目前未上架。Advar的声底完全继承于值钱的Rai Penta,解决了透明度和结像清晰度的短板,声场宽大且规整、层次感强,声音具备很传统的动圈韵味,但在人声口型和染色上都比较保守,所以我用了Nyx来做一些调味。这个塞子是典型的小身材大能量的那种类型,低频肉感十足、动态澎湃,而且很容易推出它的气势感来。
我最近不止一次和朋友分享过我对这个耳塞的看法:如果这个耳塞能再卖贵2000元,然后多给经销商1000的利润,并给出一定的py价空间,一定比目前的定价要更热销。说白了,价格真的会影响脑放,我认为Advar虽然卖的不贵,但在很多地方却有着和万元档旗舰级动圈硬碰硬的实力,尤其是听器乐的表现相当精准和自然。除此之外,这个塞子外在方面也是要什么有什么,佩戴特别舒服(但短导管会有些挑套子,如果你觉得中高频太锐的话大概率是没密封好)、设计方面很有辨识度、工艺精湛,尤其是面板和导管的黄铜部分的质感超级赞。
Totaldac
Totaldac本次展出的是单体解码器的旗舰机型d1-direct,播放端用的是Totaldac自家出品的d1-streamer mk2 ,内置了reclocker mk2的d1-streamer mk2是Totaldac 最新推出的支持Roon ready 的型号,只需要插上电源,接入网线,无需任何操作,即可以享受Roon,Tidal ,qobuz或者一切支持dlna的播放软件和airplay,此外还接了个d1-switch ,Hiend级交换机。
d1-drect有继承自Totaldac 旗舰d1-twelve mk3 的无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出管理技术,同时作为R2R解码器,它通透细腻的音色底子配上Allnic旗舰耳放HPA-5000XL的搭配,营造了一种极其流畅、轻盈、鲜活的氛围,你要细腻度的时候给你细腻度、该有张力的时候也活泼的起来。
qdc
qdc的Tiger已经上市有一阵儿了,我的评测也在酝酿中。作为一个以监听产品而闻名的品牌来说,我听完Tiger后的第一时间给黄老师发了一句话,叫“我第一次在qdc的塞子上听到这么鲜活的高频”。这个塞子是目前qdc最接近主流审美、综合素质表现也颇高的一个型号,但该克制的地方你也能够看到这种品牌的保守之处,比如三频总体依然是均衡的、两端延展的极限都不大(即便是加入了静电单元),就是给你在一个自然舒展的框架内带来了qdc以往稍显欠缺的人声甜味儿,对泛流行乐的诠释有一定的高级感。
达音科
两圈四铁的这副VULKAN我个人认为是基于EST112那种风格的延伸,但低频下潜和横向声场这两个短板还是补上了的,但同理,它的高频华丽度、辨识度肯定会有所下降。总体干净通透、结像细小且精致,对女声清甜味的拿捏一直是达音科的强项,但这回的那种润泽感不会释放的过于明显,以保证了器乐部分一个应有的结像形体。我本来以为会是和SA6差不多定位的东西,但一看售价2380,好家伙,居然比112卖的还便宜......
DTC500这个尾巴因为外观辨识度超高而获得了一大波热度,同时也是达音科立项很久以后才正式定版的力作,声音的调教我认为有一个方面拿捏的很好——当你单听它的高频时,它的高频是有一定的“冲感”的,有张力、动态很好、而且干净利落,但当你打开一首流行曲目,它的中低频部分又有着很好的透明度、正常的人声口型、润泽感,这种高频处理没有去拔高中频的音色、也没有带来太强的锐度,可以说适度照顾了一些用户对流行摇滚的高频刺激感的追求、又能够满足古典党对控制力的基本需求,比较适合搭配有一定厚度的、高频本身比较温和的耳塞。
飞傲
飞傲这个售价299元的升级线简直不讲武德,标配三个可换插头,而且是磁吸式的,免去用力拔插或者旋转插头的流程,轻松吸附更换,充足的磁力也保证了日常使用中不会脱落。
KA系列的小尾巴做工非常精湛,声音风格有所传承,是比较清爽干净的路子。
有蓝牙尾巴的地方就有我的身影,因为我个人极其喜欢这类产品的实用性,而且目前音质的上限也得到了突破,比如灰菠萝、Poke2等。而飞傲在用户体验层面自然做的是比绝大部分厂商都要好的,对于蓝牙类的东西来说,好用是前提。正面的这个IPS屏幕可以显示蓝牙编码、歌曲码率、增益、播放进度、电量等。
BTR7的堆料可以说是相当狠,飞傲再次把THX引入到了随身小便携机器里,THX AAA 28×2带来了很充足的输出功率和控制力,高通QCC5124蓝牙芯片、双ES9219C、支持无线充电、LDAC/aptX Adaptive编码可以说诚意满满。声音方面,受限于体积原因,推我的NG Khaos还是比较吃力的,高频和声场打不开,密度和动态已经做的很好,而换到Meze Advar的时候声音素质展现的已经非常棒了,声音底子是飞傲一贯的干净利索、解析力优秀,如果以声论价的话,1299的它表现远超出我的预期,毕竟独立供电和高码率的优势不可忽略,更何况它还做的这么好用。
这个平头最近热度也很高,似乎第一波的口碑也不错,现场试听的时候没有配备海绵套,这个塞子戴在耳朵上的感觉就好似一个小型音箱,即便是离耳道口有一定距离,还是发出了一定量的低频,只是密封性不够的话必然指望不上什么下潜。中高频调的很讨喜,干净中性、女声微甜,高频似乎在这个佩戴条件下刚刚好带来了很舒服的亮度与空气感,应该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这么佩戴的。599元能买到这个工艺、设计、以及声音,这波飞傲的好感度拉满了。
VE
VE的凤凰其实也不算新品了,但值得提一嘴,它有大魔王的那种超高密度、但宽松感和人声音色都比大魔王舒服很多,原线下中频怼脸且血盆大口,随便换个线可以有很好的变化,目前也是近几年VE家我所了解到的风评最好的塞子(前几年的新品我可真是欣赏不来)。
泽森音响
泽森这边的好东西很多,代理的东西包括和弦、HeadAmp、Audeze、Aurender、Ferrum等。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楼上523房间的荷兰Dutch&Dutch有源数字音响系统,售价11.3万,而且这个音箱还是自带解码的那种,它不仅是一个音箱,可以说完全就是个完整的音频系统。具有数字AES输入,XLR模拟信号输入和LAN网络连接,通过局域网络远程控制和设置。8c内置DAC、放大器和数字音频串流式传输器,还有DSP空间校正功能,是集合先进技术功能于一身的次时代音箱
我在周五布展的时候就已经来听过,调试过程稍显繁琐,比如位置校准的流程不经过一个独立麦克风,而是需要用手机APP手动输入一个距离。泽森的技术员花了挺久去挑调试,第二天我去听的时候已经达到了非常理想的声音表现,我和qdc黄老师轮番坐在皇帝位上听了很久。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它无比清晰细腻的高频表现,尤其是钢琴曲,除了音色很漂亮以外,似乎能够感受琴键按下去的阻尼感细节......真的好听,希望可以送我。
七赫兹
七赫兹用子品牌的身份带来了两款新品,这个有着很漂亮的玻璃面板的就是那个售价699、预售价599元的平板单元耳塞DIOKO,体积虽然很大,但是佩戴优化的非常非常舒服,贴合、而且重量分布很均匀。DIOKO的声音是比较紧实凝聚的那茬,倒是听起来有点符合我过去对平板单元的刻板印象,和自家Timeless的大方向总体还是接近的,密度特别高、没有轮回那么宽松的低频和混响,但倒是也控制在一个不会显得僵硬的程度,是有着很好的瞬态响应和器乐表达的那种韧劲儿的。我有预感,未来应该会有一波入门级大尺寸平板单元耳塞的价格厮杀战......
另一款动圈耳塞好像是和贪吃鸡撞名字了,也叫Zero,但至少在形式上七赫兹还是卷的更直接一些,至少看这个外壳用料和线材也能感觉到这货给自己留不住什么利润...声音方面,这个塞子会有些刻意去拉开声场,甚至会比DIOKO还要开阔一些,换来的代价是密度肯定有所下降。虽然便宜,但Zero这塞子其实杂食度还不错,器乐的音色也相当健康。
这张图是买DIOKO标配的耳机盒,除了耳塞槽位以外还有一个内部的独立空间放播放器,WTF?手里1000多的Dignis突然不香了.....
水月雨
水月在前一天一口气发布了三款单元材料不同的大耳,分别是静电Moonzero、平板Venus、动圈Void,售价4999元、2999元、999元。三款头戴我都在水月公司用不同的系统或者播放器推过,其中静电的声音因为没有配套的静电放就先不评价了。
至于Venus,水月很自信地让我去对比HD800、AWKT、包括他收藏的STAX、大奥等顶级头戴,基于他那套系统的话,声音表现确实是远超2999的定价的,尤其是听器乐的时候尤其能够凸显其在密度、动态、结像方面的优势,低频不算多、整个声场规模不算大、规规矩矩的那种(这种声场非常水月),但即便是基于他的直热式胆机系统,Venus的声音都比较绷着,缺乏松弛感,所以如果是在别的晶体管耳放、或者更加入门的台式系统上,Venus肯定会比较缺乏耐听度。水月说目前的这个底子是可以再调的宽松一些的,那就期待量产版能不能改进了,总之售价肯定是对得起声音素质。
而被人吐槽外观有些廉价的Void,我认为调音已经是相当成熟了,即便是用P6Pro单端口去直推的声音也相当好,比Venus明显要宽松,声音是属于轻盈、通透、密度高的同时还带有韧劲的那种,999如果以声论价的话非常靠谱,说是“交个朋友”也不过分,而目前大家最关心的点可能还是在于能不能在外壳质感上有所加强。但以上三个头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夹头,尤其是Venus和Moonzero确实比较重,像我这样的宽头、招风耳人士在购买时还是要考虑下佩戴舒适度的问题。
两个同价位的小卷王,水解2“平替”的纯平衡4.4小尾巴“晓”以及更加符合水式调音的Aria SE。
AK
AK这次带来了全新的SP2000T白铜版,这是白铜技术在播放器领域的首次应用,同时白铜冶炼技术也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技术,是在无氧铜中增加了镍金属,两种金属可以以固体的状态相互溶解,并形成一种白色的质感。白铜版的SP2000除了机身会比原版要更重以外,音色也会有所区别,白铜一耳朵下去是明显要比原版亮一些、硬朗一些,会感觉更倾向于SP2000那种对结像的塑造,清晰度更高、有了一定锐度。如果不喜欢SP2000T那种明显HUFI感音色、又种草这个电子管结构的话,白铜版的声音会更合适你。当然了,白铜是限量版,全球限量600台,国内配额暂时不清楚,售价据说可能是奔着两万去。
AK再次和Campfire合作联名的耳塞,采用了双动圈三动铁的结构,据说是世界上第一款全新双腔体动铁单元。而比起这个动铁来说,对置动圈其实是个很好的结构,既提升效率和磁路线性,又能增加等效振动面积。声音风格我觉得大体上会有点像Zero1(虽然结构上风马牛不相及),是通透清亮、偏女声的路子。双动圈的底子带来了充沛饱满的低频和全频段的宽松度,但也许是没煲开的原因,我听的这条目前高频和极高频的部分会有点金属感、尤其是能量感尖端的部分听感显得碎碎的,塞子本身不吃推力、但很吃前端的音色与控制力,配一个偏HUFI的机器应该很合适,古典党有些劝退。
再次拿下红点设计奖的AK HC2平衡4.4小尾巴在外观设计和质感上非常讨喜,采用了双CS43198的DAC方案,机身连接线是焊死的,线材本体用的是带有屏蔽层的铜镀银材料。AK给HC2专门提供了一个可以精细控制音量的APP,并通过了Roon Tested认证,信噪比由PEE51的118dB提升到了122dB。声音风格我个人倒是不太喜欢,通透凌厉、锐度有点高,适合搭配HUFI类型的塞子。
CA1000我还是第一次听(图没拍,但很受“友商欢迎”,现场到处都有)这种形态的实用性对于“多修”、但是不想折腾的用户来说是极其高的,一台机器就可以满足你驱动耳塞、大耳、有源音箱的需求,体积小巧、操作方便,适配性拉满,AK自家随身播放器上的那种精致与超强的音色适配能力得以继承。
山灵
首先是M6 Ultra,我原本是以为它更新M6是要去打海贝新R5,但转念一想这ultra的后缀显然是更高一档的Pro的阶梯品,定为低于M7,用来填补5K这个档位,使用了4颗AK4493SE,能够达到720mW@32欧的超大输出功率。熟悉我的人应该知道M6Pro 21版的调音我个人是不太喜欢的,素质给的确实很足,但没有山灵家其它机器那么好的润泽度与耳塞搭配层面的包容性,我很欣慰M6ultra所呈现的声音质感是山灵家最拿手的那种:它的声音底子还是会略接近于M6 21版那种突出中频、非常饱满的底子,但声音又比M6 21要硬朗、声场也更宽大,同时对于人声韵味的呈现是倾向于M7的那种润泽度夹着颗粒感、而非M6 21的那种“润滑”,我觉得是一个对于杂食党和流行党都非常有吸引力的声音,更何况骁龙665+4G+64G的配置也终于是下放到了这个价位上。
PS:不得不说,M6 Ultra实物的绿色真的非常好看。
山灵新旗舰动圈MG800,外观设计和佩戴感与MG600相仿,外壳材料变为了航空级钛合金,同样也是半开放式的结构。MG800使用了新一代DLC复合振膜,独立柔性悬边,并配有氛围/均衡/靓丽三种可换调音导管,声音一耳朵下去素质颇高,而且它的声音密度在动圈里算是非常高的一档。听过山灵这么多的塞子,他家对于低频的理解和调教我认为是相当成熟的,MG800的低频迅猛、澎湃,但半开放的结构带来了低耳压、低压迫感,使得MG800在高密度的同时声音听着也相当轻快,对于流行党或者所谓的素质党没有什么明显的偏好,在尽可能有着充沛量感的同时又保留了良好的低频细节和结像。MG800的人声与中高频音色部分没有MG600来的那么松弛、那么润泽,是更加中性的音色,但极高频比我料想的要少很多,或者说是我目前听过的DLC振膜中极低频给的最保守的,也导致它整个声场的头部空间缺少向上延伸的感觉,显得规规矩矩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山灵上次发布的M7和MG600非常搭,这次中性的MG800又和M6 Ultra非常搭,官方西装的搭配可以说相当靠谱。
安卓随身现在很常见,配了骁龙665的传统台机还是头一回见,山灵EM7算是一个很惊喜的产品形态,硬件方面自然是不在话下,数模分离供电、OPA2211+三极管驱动,能够达到7W@32欧和1W@300欧的超高输出功率,耳机输出口也很全。声音的音色方面和EM5有所区别,其区别就像是M7和M8/M9的区别,EM7的声音没有EM5的线条那么软,总体是更加强调密度和硬朗感的声音,对于人声韵味的表达同理,它不是EM5/M8/M9那种润润软软的路子,是蓬松中带点颗粒感的修饰,如果你是随身转台式的用户、尤其是喜欢M7那种风格的用户,EM7应该就是你的菜了。
说个值得一提的,EM7在使用手机同步操控的时候流畅度和同步率都很高。
已经写过的UA3顺带提一嘴,掌握了山灵HUFI精髓的高素质尾巴。
北京宸琒
塞尔维亚Auris Audio旗下的Earmen推出的这款带独立电池的小尾巴我已经出过单独评测了,感兴趣的可以翻阅,厚声型、高密度、大声场、大动态的走向,除了声音纯净度不够极致以外,综合素质表现确实可以拉开目前众多旗舰级小尾巴一个身位,推荐有手机流媒体需求、又追求更加接近中高端播放器素质的用户们推荐,缺点是续航只有5小时,而且官方的皮套没有针对按键和插口做指示。
这是一台纯解码,但它除了RCA以外还配备了4.4的Line Out,意味着你也可以直推耳机,但事实上它直推耳机并不好听,软塌塌的,还很闷,正途肯定是用来搭配纯耳放使用,好处是能够接蓝牙。老实说参展方去让用户接手机蓝牙给这台解码、然后再直推耳机,如果是搭配他们展台64家的塞子应该还算能听,接别的就不太好说了,建议以后还是搭配一台耳放去给烧友试听。
分贝耳机
这个牌子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展台上随便拿起来听了两款都很靠谱,要立意有立意、要设计有设计、要颜值有颜值,佩戴全部都是短导管设计来配合更大多数的人群,我戴着反而会有点松,需要多换换套子。
图2的Luna非常惊喜,是那种非常有力量的、空气感十足的流行声儿,人声的部分有足够的润滑度、极高频部分没有给的很刺激但带来了充沛的张力,即便是有很明显的流行倾向,而素质底子完全不输目前主流HIFI品牌的水平。图1的梦露已经上市有一阵儿了,声音是稍显温吞水的那种润泽度底子,动态软一些,但甜润感做得很好。这个牌子的东西是第一次听,但我觉得潜力无穷。
ad astra
ad astra的第一次线下亮相,展台人气一直很旺,应该不少人都是代总的老粉。声音方面之前写过长文分析了,售价不到两万,信息量和密度已经和任何顶级塞媲美,但其动态和两端延展非常吃潜力,在线下试听环节也许不那么吃香。
天使吉米
期待中的降噪版Echo还没出,贪吃鸡倒是自己也带来了自己的“地摊塞”,售价99元,声音感觉还是OLA那个干净清爽的路子,颜值一如既往的在线。
Softears
这次很多人都是冲着这个“小Turii”twilight来的,壳子比Turii轻、硬件配置简配了一下,声音素质上缺少了原版Turii排山倒海一般的低频动态、并弱化了一些密度,其它方面倒总体还是那个路子,对于混响、醇厚感、空气感与泛音的拿捏依旧是有原版Turii的90%相似度,如果你种草Turii已久但又不追求动圈的那种极限素质的话,twilight这种有着良好的圈味、更现代明亮的素质的型号算是一个Softears家“甜品级”的型号,而且对前端的适配度很友好。
除此之外,Softears还带来了自家“Studio”系列的监听耳塞,我挑了其中一副听了下,如果以Volume的音色做参照的话,Studio的中高频听者会更板正一些,乍一听给我一种DT770Pro的感觉,比我印象中常规的监听类监听耳塞在密度和动态方面都要有优势一些。
新声域 NG Audio
NG这次带来了一个新旗舰型号,目前有两个版本,单元结构一样,但其中一个为特殊材料的屏蔽壳体(就是Khaos、Eurus老版的客体)、一个为普通壳子,二者的音色有明显的区别,屏蔽壳体的声音更有模拟味、声音更沉稳,中频的部分会比较接近老版Eurus的那种味道,相比Khaos来说进一步提升了透明度和空间感的表现。出于现场嘈杂的原因,其实对声场的感知会被大幅度的弱化,尤其是声场边缘的那些微弱细节与混响,但这个新旗舰依旧能够让我觉得空间感宽阔无比。而不带屏蔽壳的那版声音更加年轻化、结像更纤细一些,一耳朵会显得更加清秀,我感觉也许会更加符合目前这个主流市场的审美取向。如果让我个人选择的话我是毫无疑问会选择屏蔽壳的版本,但如果出2个平行版本倒也未尝不可。
海贝
海贝的这个RS2算是全场前端型号的惊喜之一,一向以安卓播放器而闻名的海贝这次做了个非常纯粹的纯音播放器,而且同样也使用了达尔文架构。我这次也是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在海贝内部,“RS”系列是针对流行用户去调音的,这台RS2和刚刚上市的R52相比,频段没有那么平衡,中频较为贴耳,给出的润泽度几乎是溢出屏幕的,没有胆管却胜似有胆味的感觉。
凯音
N82这个机器其实之前在海帆听了很久很久,如果从我的个人口味来讲我还是非常着迷于臻黑N8的,如果要想做一个更加高素质、适应性更广的声音,必然会带来的个性的弱化,所以对于老N8用户来说,N82必然是“更强”的、而不是“更浓”。我一直很喜欢凯音家对于古典的表达,也许不是那么正、但对气势和厚重感的处理一直都有着隐隐的霸气,N82的结像比N8更加精致、同时高密度带来了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初听的时候我会觉得N82的中频有一点能量感的淤积,需要一定时间适应一下。总的而言,我还是觉得短暂的试听形容不了N82真正的原貌,你可以理解为N82的声底对于市场有一些妥协,但是从电子管的角度来说,它更加健康的音色好像在倔强地告诉大家电子管原本的音色该是什么样子,对于胆味浓淡与否,可能不是那么重要。
凯音没有把自家最大的家伙带过来,但现场这台HA3A倒是也很好听,现代的那种润......
天域联达
矩声&京东HIFI&Beat Audio&JVC&FAudio&Widing&飞朵
天域联达的展台每次都声势浩大,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品牌,新品在后边儿~
没有等来FAudio的Major Pro,倒是等来了Mezzo LTD,动圈+动铁+压电陶瓷的单元结构,有调音开关,支持八种调音模式可选。音色底子非常戳我审美,同时以我对主理人Ken的了解,这副耳塞比PY要更加符合他的审美取向,中高频部分的厚度与味道更更加接近Major/Dark Sky,而不是PY/小神圈,而总体在延展度和亮度的表达上又比这两个近似型号要给的多一些。除此之外,PY上较为克制的极低频量感在Mezzo上有了大胆的释放,虽然结像没有Major来得那么肥硕,但扑面而来的低频声浪存在感极强。种草了的用户记得一定要试试2+3模式,这也是Ken本人最喜欢的模式,在流行、摇滚、Live类曲目上有很好的感染力。
牙仔的这个平板塞子这次展会的一致评价都是“卧C,牙仔居然做出了这么阳间的声音!高频居然不刮耳朵了!!”这个看起来奇丑无比的铁疙瘩居然有着很贴合的佩戴感,平板单元是意料之中的难推,但在P6Pro这种相对小功率机器的搭配下发挥出了非常精致且富有光泽感的中高频结像,低频的下潜倒是没有出得来(我怀疑也许本来也没有多少下潜)。硬素质方面还是很扎实的,信息量、密度表现对得起2万多的价格,但牙仔作为一个小四党,对低频和声场的表现是一如既往的克制,这个声场不能说小,但他的塞子在横向方面的宽度一直都是规规矩矩的,在大推力播放器的加持下也无非是能够增加一些边缘的微弱混响开阔度、而不能给整体规模带来一个大幅度的加强。这个未来也许会被拿去和瑞弦的P0去对比,但可以说完全不是一个路子,我感觉它发挥出了一个小四党对音色的还原、精致的结像、够用但不激进的高低频延展的终极梦想之声,我觉得非常适合给那些信奉畸形科学HIFI的用户们拿来洗洗耳朵!最后,那个金箔工艺也太骚了,希望可以送我!!
米傲乐
米傲乐这次没有带来什么新品,老板拿出了个TH330的工程机给我听。之前的TH220我有写过,作为HIFI向的品牌来说,倒是没有去疯狂把素质堆高,凭借独特的外观工艺和温润HUFI的流行声底吸引了一大波用户。TH330还是那个熟悉的面板工艺,但感觉佩戴好像更撑了一点,目前还是走的那种温暖HUFI流行的路子,但TH330既然提高了售价,我还是建议老板能够把素质感做的再凸显一些,目前的工程机在透明度、声场规模(尤其是纵向)、高频延展度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售价如果定在八九百的话,还真打不过更便宜的ECHO、Sparks等,毕竟索尼现在Linkbuds s在拼夕夕上早就杀到800多了,期待未来的进一步优化吧。
艺听中国
黎音&dCS&麦奥德&meccaudio&pislo&clotaudio&origami&音律美&元勋&quad
艺听也是成都本地的综合性代理商,这次带来的产品也是从随身涵盖到台机,国都耳放、平头佬的塞子、纯银腔体动圈、艺听品牌的线材等应该都是大家耳闻过的产品,这次带来的dCS的巴托克倒是很以外,应该是在线下展会为数不多的亮相,来现场的烧友确实是有耳福。
提一嘴,之前在国内售罄的Clot Cpone Pro,就是那个用了4497的小尾巴,代理从新加坡调回了一批货,大概几十个,如果有感兴趣的用户可以继续找经销商下手了,流行人声走向、有一定模拟味。而且因为批次不同,调回来的这批货外壳纹路和质感也和之前的有所不同。
世纪格雷
来世纪格雷这边特地听了下金画眉3,目前市面上还能用上AK4497的机型还真是不多了,以往世纪格雷的机器给我的感觉是硬朗有余、细腻不足,虽然在密度和信息量给的很充沛,但部分搭配下还是可能有些糙、颗粒感没有那么自然。这次金画眉3驱动现场的Focal ClearMG的表现让我相当满意,这个头戴本身有着极好的透明度和鲜活度,一旦前端的表现在这方面有所拖累就会很明显地被释放出来。金画眉3和Clear MG的组合刚听完我就立马发到了杨杰的群里(这个群里有好几个MG用户),它除了能完美保留Clear MG的通透飘逸以外,在下盘的厚密感和扎实程度方面也十分让人意外,当然不能排除现场搭配的自家数字转盘会带来一些加成,毕竟越是高端的头戴对音源也是更加敏感的。
ddHIFI
比起银线版Nyx,这个铜线版可能会更戳我的审美,是更有力道和韧劲的声音,虽然缺了银线版的华丽和精致感,但从适配性来说会更百搭,尤其适合人声党以及追求高密度的用户,搭配Khaos的时候在人声的醇厚度与气息的表达上会比我手里的万隆Salmk要来的更有味道,只是声场宽度稍弱一点。还有烧友委托我试听了和qdc V14的搭配,那种人声的塑料感几乎全抹除了,润一脸......
这个针对金砖2/黑砖2的4.4屏蔽盒可以进一步提升声音纯净度、让背景更黑,尤其是搭配dd自家本身有接地的Nyx系列升级线。
我等dd做USB类线材等太久了,A-B,C-B线材对于台机用户们来说非常实用,尤其是现在笔记本用户增多了以后,传统的A-B线材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转接的话又会影响屏蔽性能,包括像矩声、Burson品牌的一些台机已经开始抛弃B口、改用C口,未来发烧级C-C线材也许还会带来一波小众的需求。展会结束的时候我和某胖纸前去强行打劫,把展位上的样品“0元购”了一波......
声音记忆
SM2据说滞销中......
之前在经销商那和在展会上都听过,是个蛮好听的塞子,声音透亮、人声甜润、素质不错,但卷王越来越多,优势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弱化,祝福狗鞭早日清完库存......
这个头戴我之前在深圳展听过工程机,很HUFI很HUFI,据说正式版也很HUFI,然后命运和SM2截然不同,上架即售罄,不听也罢~
SM1是他们官方口中的“甜品级”耳塞,售价暂时未知,应该是小几百块的样子,样子有点直男,目前来说是我听过的这个档位里声音最健康的之一,没有刻意强调素质感、在音色方面还是有着较高追求的,如果和近期上市的Aria SE相比的话,人声清甜感没那么浓,但中下盘的表现更扎实、密度稍好,声场的纵向也更拉得开。丑是真的丑,希望换壳......
万魔
1MORE近两年参加HIFI展会的频率没那么高了,今年正赶上发布了多款TWS产品,我虽然都写过,但还是值得单独再在展会报道里提一嘴。上图的2个型号分别是迷你豆降噪版和现役旗舰EVO,我的日常EDC,值得吹爆。如果说降噪耳机有“体积性能比”的话,迷你豆降噪版应该是最强的之一,超小体积、超舒适的佩戴,却有很强的降噪效果和舒适的听感。EVO旗舰价格卡在了千元内,但降噪和各大品牌旗舰可以媲美,腔体会稍大一些,声音比迷你豆更加暖润、而且支持LDAC编码。
旷世
旷世的近期新品主要就是M15,应该也是目前第一次在展会上亮相,声音密度较高、主要也是为流行人声服务的路子,人声部分的处理和自家CMA系列有几分神似,强调厚密感、有一定的颗粒感修饰,但人声相对较贴、结像较大的同时也有很好的声场宽度与纵深,大动态表现很优秀。有人会把M15的听感和RU6结合起来,但并不完全一样,M15没有RU6那么松弛轻盈、也没有那么高度的均衡感,密度还是会更大一些,中频也显得更加突出,底噪控制也更好。
Raptgo
Raptgo的HOOK最近口碑不俗,感兴趣的可以翻阅往期评测。这次带来了一个长相辨识度很高的动圈新品LEAF D01,单动圈结构,售价799元。这个塞子没有HOOK那样的杂食度,更偏流行、中频会更松散一些,人声的部分调的很讨巧,女声清甜、但结像厚度足够,总体是一个适应面较广的泛流行塞走向。
SuperTFZ
TFZ近期经过了一次品牌升级,改名为了SuperTFZ,之前抽过奖的那副Force1推出了新配色,我觉得透明版本挺好看的。图3应该是这个系列的旗舰,叫Force King,是比Force1要更健康的声音,底子还是蛮宽松的,混响少了、纯净度高了,声音层次也更拉得开。他们一直坚持不懈地在给我寄东西听,我给出一些较低的评价他们也欣然接受,毕竟针对的并不完全是HIFI市场,但这个牌子的HIFI底蕴还是在的(好歹拿过VGP金赏)、外观也很不错,未来我会选择性地给大家推荐他们的新品。
aune奥莱尔
奥莱尔这次没什么新东西,但这个电子管解码耳放很吸引我,而且还带蓝牙。其实他家之前就已经出过类似形态的东西,但这回他们把电子管给做到里面去了,而不是竖在上面。声音方面我搭配他们家的Jasper听了下,现场太嘈杂,底噪不底噪的我不敢保证,但均衡度蛮好,胆味给的很浓,这回喷小型电子管机器没胆味的喷子们应该喷不动了(参考AM9、N3Pro、SP2KT上市时那些伪胆机玩家的键盘评测)......
实音&Fitear
FE没啥新品,既然到了展台就拍两张吧......
Open Audio
OA和EA联名做了一款线材,和水银搭售的时候会有优惠,声音解决了之前水银上的几个小问题,比如整体结像有些后凹、中高频扎实度稍欠等,全频段的密度和安定感都有所加强,是一个完成度更佳、综合水准比破军只高不低的声音。毕竟水银是和破军完全截然不同的音色走向、但OA又希望能够让水银用户能得到接近自家旗舰的声音水平。EA的线,颜值自然不用多说,而且灰色的线皮和水银的面板也配一脸。据说这根线的价格应该能控制在2K内。
OA的新旗舰也在路上了,按老K的速度,一时半会儿应该出不来,但我特别愿意听这种类型的工程机,那就是声音素质已经没有什么毛病了,我不需要进入“挑刺阶段”,只是单纯去感受一下他想传达的调音理念和适合的曲风。这个塞子的音色和以往的几个型号都不同,但我发现OA是真的很在意密度,这个密度非常之高,直逼我前几天刚刚吹过的代总家的Skyline,但中频部分具备很好的松弛感,非常舒服自然、亮度适中,没有水银的女声那么甜、也没有破军的男声那么有磁性,取了一个人声高度杂食的平衡点。其它方面倒是没什么好说的,素质在线,大动态表现和信息量一直都是OA家的强项,只是就看老K想往哪个方向去走了。价格暂时也未知,总之应该会破万。
老人家&乂度
褐鹂我已经提前听过了,售价在5K档,1圈1铁1平板的结构,而且做到了10欧、110dB灵敏度的易驱性,常见的小尾巴、入门级播放器,不仅仅是能推响、而是确实能发挥的很不错。褐鹂你可以理解为是一个黑黄鹂的“现代版”,和之前7K档的那个白黄鹂可以说是有天壤之别,非常注重低频打击感、氛围感的塑造,人声甜润细腻的同时不会像黑黄鹂那样过于舔脸,整个空间的纵深表现和高频音色都是属于一个高素质耳塞应有的水平,可以说他们已经尽力去把人声的“毒”与素质的“平衡”这碗水给端平了。可以说,如果你既想体验老人家对人声的音色调教、又不喜欢“血盆大口”的中频结像,对于杂食度有一个基本的需求,那么褐鹂应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成为老人家的中档价位代表作。
比起上次的展会,乂度这边主要就是多了台Poke2,定位介于1795和灰菠萝之间,是我一直在等待的能够兼顾体积、推力、纯净度(底噪控制)、音色、可玩性的产品,32欧下平衡口输出功率可达1W、带负载下信噪比最高120dB。之前有发过文章,感兴趣可以翻阅。
iFi
iF在现场有两个展台,一个主要是台机、一个主要是随身,灰菠萝大家应该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过了,评测可以翻阅。目前我比较期待的还是大菠萝二代,应该下半年会上市,但有一个冷门东西我觉得值得推荐的就是hipdac V2,提升了时钟部分,数码味比之前的产品要改善很多,对头戴和耳塞的适配性都很均衡。
高登
虽然我自己是钰龙用家,但不得不说,高登的机器古典表现是真的好听,SERENADE小夜曲光是颜值就把我毒的死去活来,论产品外形质感的话,我心目中高登可以和矩声并列国产第一。小夜曲和之前的序曲一样,都分纯解码版、纯耳放版、解码耳放一体机版。展会上使用的搭配是一体机的解码接上纯耳放,在驱动HD800的时候,小夜曲的高频表现是我目前听过发挥的最为通透鲜活、清晰中不失松润甜的型号,音色上会有Allnic家3000gt的影子,同时对于女声的清亮感塑造也很舒服。如果是驱动HD800这种本身针对古典所调音的头戴,高登的机器我从当年的GA-X听到后来的序曲、再到这次的新品小夜曲,都是一等一的对味。
帝捷&拜雅
帝捷科技带来了拜雅的全套产品,包括头戴、耳塞、TWS系列,最新系列的头戴DT700 PROX和900PROX口碑颇高,我个人很喜欢700。而降噪TWS Free Byrd“费兰朵”是他们憋了非常久的大招,作为HIFI品牌却能媲美顶级大厂的总和使用体验,包括深度的主动降噪、稳定的连接,以及顶级的续航能力和声音水准,腔体看似很大,但整体很轻、而且人体工程学做的很好。
audirect
audirect没有什么新品,最新的应该就是上图的atom mini了,这次展会评价很高,冰爷这个退烧多年的人在泡茶的时候还单独提了一嘴来夸这个型号。
歌诗德
我和歌诗德老黄做了五年的“茶友”,我们在2017年就加过微信,那时候我还是个200多斤的大胖子和毛头学生,后来每次展会都会到他那里蹭茶喝,他一直不知道我是谁,减肥后自然更是认不出来了。今天在天域联达黎叔泡茶的时候和他聊了会儿,顺带夸了下他的R26解码,他居然来了句,“我们加个微信吧”......
歌诗德的东西我以前倒不觉得差、但也没有惊艳到我过,我是被@环刀之刃 杨杰放毒以后这次特地来试听了以下R26这款R2R解码(他拿来搭配音箱),这个机器采用分立R2R+分立1Bit双原生架构,加入了网桥功能,支持Roon Airplay Upnp等串流玩法。现场搭配的歌诗德自家h20pro耳放,虽然耳放部分不熟悉,这套搭配给我感觉非常松弛和细腻,高频的部分没有高登家的那种张力,但人声部分给我的感觉会更蓬松一些、颗粒感会“化”的比较开,听感相当讨喜。
AFUL
这个品牌展台上的姐姐蛮热情的,向我介绍了一些他们品牌方的独家技术,他们不采用传统的电容电阻外部分频,而是使用了RLC网络分频技术,说是可以直接作用于单元的发声频段,克服共振带来的尖峰、达到高频部分有静电单元的那种顺滑感。
不过我倒是托人找到了相关的资料,好像和RS10的分频技术差不多:
技术部分我就不去解读了,但既然这位姐姐这么热情,我还是认真听了他们展台上的三个型号,分别是单动铁、和2个圈铁。其中单动铁的声音略显失望,卖到接近千元,并没有克服频宽上的短板、而且透明度也不高。旗舰Band8的声音和单动铁走向类似,醇厚、密度不错,偏男声一些,氛围感还不错,但几乎没有什么极高频延展、声场还算宽、但是扁,次旗舰Band5倒是通透清亮一些、人声结像较小,声场不宽、但纵向不扁了。现场有位男士指出可能Band5和8的位置放错了,但塞子本体没有写型号,我也不敢确认......
戈声独立展房
索尼&Kinera&艾巴索&拓品&钰龙
这些展台就不一一去说了,重点说几个,首先是拓品A90D耳放,这个耳放我之前晒过,是目前桌面的主力型号,搭配奥莱尔S8在用,驱动有源音箱和我手里的其他耳机,而且我给额外配了铜彩的电源线。A90D也许是拓品的一个转折点,因为我第一次在拓品身上感受到了一定的高频鲜活度,而之前的不论是套装、还是纯耳放、还是一体机,那股子浓浓的科HI味儿我是不喜欢的,素质确实是个个都不错。A90D这个耳放是我认为已经可以达到推荐级别的一款,推力够大,大到可以把我手里ZMF的VC封闭式推出很大的声场来,音色不干涩了,能够把K701的中频推出点甜味儿。我建议如果大家能够有心准备一个乐感更好的电源线、RCA or XLR线,或者接一个本身音色不错的解码,A90D的性价比可以得到极致的发挥。
Kinera和他的姊妹品牌都推出了3-4K档位的圈静铁型号,性价比颇高,声音都是韵味和素质兼顾的那类,QOA的Margarita要中正凝聚一些,URD中频味道更突出一些。
曙光2听好几个朋友吹过,官方也说这个是他家型号里比较适合听古典的一款,我这回是第一次听,确实是比Odin这种HUFI偏暖的型号要来得硬朗很多,声场非常大,人声的厚度和口型都较为收敛,但再怎么样Kinera的人声质感还是不用担心的,但旗舰毕竟是旗舰,曙光2的表现确实对得起它的口碑。
这个工程机暂时还没定版,一圈一铁一静电配置, 型号叫Hodur,售价似乎再次拉低了静电价格下限,来到1999,正式版的外观会比这个漂亮很多。声音比Kinera入门级的那种HUFI路子有所不同,更凝聚、更扎实,结像有一定的韧劲而非单纯的暖厚,女声清甜感很好,高频也具备很充足的延展度,甚至极高频可能比URD来的还要多,让我想起了他家之前的那款SIF。目前的问题是声场有点扁平,如果能改善的话性价比可以说相当之高了。
矩声音频
矩声除了在天域联达有展出以外,还有个独立的展房,展示的是他家的Element X2旗舰级数播前级解码耳放一体机,现场搭配真力音箱来试听。我虽然并不是什么资深的矩声用家,但我一直是个矩声吹(绝对不是因为他家的小姐姐长得像安妮海瑟薇),产品质感、使用体验层面做的相当好,我在写Element i2的时候已经切身感受过了。回头再看看展会上的那些其他国产数播,我只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真的无限期待矩声能够推出纯数字输出(或者额外配备数字输出)的型号来填补这个产品线的空白,一定非常有市场。
原创Original/谷津/DIVINI AUDIO/锦锋音响/GRADO安润科技/HUMKA华海声学
这个展房的配置和之前差不多,但是多了一个HUMKA耳塞品牌,之前有分享过。这个展房的新品包括原创OPA-Q2.1SE解码耳放一体机、2022版OPA-5A SE电子管综合放大器,歌德的RS1X和RS2X、谷津的数字界面C-16和Xi-51DSP有源监听音箱。
IKKO
IKKO发展到现在感觉也是一个游离于HIFI圈和泛数码圈的品牌,我对他家的耳塞和小尾巴产品印象深刻,用户体验层面做的非常到位,比如磁吸式的小尾巴可换数据线等,后来还推出了带独立解码耳放的HIFI多功能拓展坞。图3这副塞子疑似是新品OH5,外形设计语言和OH2有点像,是比较中性杂食的声音,结像凝聚力做的不错,音色方面的印象倒是不深,有些偏素,不知道欧是不是朝着监听塞的方向去打造的。
洪陆科技
Focal&Naim&Spearlabs&Fender
洪陆这边都是些国际大牌为主,而大家比较熟悉的除了Focal以外应该还有Spearlabs的耳塞,新旗舰infinity的声音结合了T1和T0的优势,更杂食、更好搭配、综合素质更高。
ECT酷音韵
Final&Noble&Campifre
Campfire这次带来了个三单元动圈,而且看图似乎摆放位置还是在三个脚上,这分频是咋做的......声音我听着是那种通透清亮型,结像比较纤细精致,但感觉拔亮的痕迹有点明显,虽然是动圈,但听不出啥明显的圈味儿来,不太能欣赏的来这个声音。
Noble这边倒是有几款新品,听了其中两款。首先是Kublai Khan,1压电2圈5铁1骨传导,售价18990元。整个的音色底子和Khan还是有点接近的,干净清爽,但高频控制力好很多,声音能量感处在相对健康的一个范畴内,杂食度较高。DXII这个单动圈倒是一改他家之前几款入门级动圈的那种监听干涩的路子,人声很贴脸、明显的暖中带润,听口水歌还是蛮舒服的,日系ACG那种女毒也能适应。
ZMF&Burson
作为ZMF用家,这次推出的新旗舰开放式动圈头戴Atrium肯定还是要来听一下的,它比我印象中开放式的VC在听感上要讨喜很多,更加扎实饱满、空气感十足的声音,ZMF的头戴依旧是不会过于强调横向的声场规模,而是倾向于赋予你一个填充的较为饱满的、结像丰厚的空间感。现场搭配的Burson的台式等产品,在韵味上有一个不错的互补,能够把超高密度的声底给稍稍“晕开”一些,让声音更加活泼鲜亮。
DITA
DITA终于是更新了自己的旗舰了,配置很亮眼,Perpetua七层钛合金外壳,抛光过的PVD涂层、PPT-D 12mm动圈单元、特定几何机构单晶铜Coil/Over耳机线材、日本Kondo Audionote 4N纯银机内线、第二代DITA Awesome Plug可换插头等。
颜值自然是在线的,但DITA还是在插针的部分使用了塑料,没有之前的幻境那样有很强的一体感,算是个人心目中的一个小遗憾。周五在戈声试听的时候,Perpetua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算好,尤其是在P6Pro这种R2R结构下居然还会有明显的干涩感。我特意去展台听了一副煲机过400小时+的,那种宽松、润泽感、泛音的自然程度一下子就上来了,齿音控制也更好。如果煲机前后差异这么大的话我还是挺吃惊的,当然也有人认为Perpetua的一致性有问题,我暂时无从考证,以后有机会多找几副现场AB一下。
Perpetua的声音不再像XLS那样有点温吞水,高频延展和动态张力是我觉得改善最大的地方,声场的边缘也更模糊、听Live更有临场感,不再那么吃前端的潜力,可以轻松驱动出一个较大的规模感来。信息量的表现很亮眼,比如大提琴的纹理细节、人声气息尾音的弥散感、弦乐的泛音很有穿透力,只是许多单动圈买卖不过去的坎——密度,Perpetua依旧是没有把密度做的很高。如果你是一个圈党的话,Perpetua自然是最为值得种草的顶级动圈之一,但它在密度方面并没有像HS2K、VR1等型号那样尽可能做到突破动圈密度的短板。当然,也许这是DITA调音理念的一部分,毕竟多一分密度也许会少一分宽松和鲜活度,而就我对DITA的了解而言,这款塞子依旧是很吃DITA老粉的审美的。
乾龙盛
乾龙盛终于入局做小尾巴了,而且分不同的版本,有4.4+单端版、也有纯单端版,售价相近。你永远可以相信乾龙盛对韵味的调教,声音非常饱满醇厚、密度与动态相当好,平衡版本的低频显得保守一些。而单端口的做法是利用平衡架构来集成为单端输出,能够达到更加极致的饱满度、包括低频下潜和动态表现都会更好,以推Khaos为例,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它超高的密度与低频的弥散感、整体又依然是清晰凝聚的,可能这回又是真香警告了!
凯声
凯声这边有个新塞子,声音啥也没定,不太值得说,形态上倒是有变化,终于可以换线了、终于改掉了家族式的外观。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用0.78的母座,感觉平头塞还是mmcx方便一些,毕竟第三方升级线几本都是带耳挂的。凯声给这个塞子做了一个可换“半截线”的设计,线的上端会有两个版本,一个带耳挂、一个不带,方便你自由选择直插还是绕耳佩戴。
海卡缔
海卡缔是一个来自苏州的技术方案供应商,也是声扬在国内的指定方案开发商,可以承接各种耳塞的方案订制,涵盖到外壳、单元、生产等。
Westone
西石的马赫系列终于是真正意义上“升级”了一回,除了新的ID、新的单元模具、更好的佩戴舒适度意外,还把他们几十年不变的单元方案给换掉了,声音素质有了质的蜕变,但目前价格比以往的同单元型号要高出一截。马赫的总体音色、尤其是中频审美是高度一致的,依旧是熟悉的西石味儿,但解析力和透明度都更现代、动瞬态也更好,不同型号的差距除了素质以外,还包括三频量感、人声远近、声场大小等。说句题外话,这个系列不仅用户可能会很纠结,经销商备货估计也蛮头疼的......
和声力
和声力的G200推出了新版的耳罩,在腔体的尾端部分会有加厚,能够更好地贴合面部、带来更好的密封性,从而提升整体的声音表现,而且新耳罩的不同材料版本也会带来音色的变化,G200用户们记得关注一下。
扬仕
扬仕这根线声音质感很高级,名叫法老,16*0.052根银镀钯+16*0.052银镀金+16*0.07单晶铜 混绞合线,非常的润滑,那种不牺牲细节但是音色极为流畅细腻的那种滑,能把Khaos的密度很好地发挥出来,带来一些人声的“慵懒感”,声音用个不贴切的比喻,好像插在凯音RU6上听,原本高密度的声音就一下子点蓬开、更有空气感了.......我知道这么说很不严谨,但我第一反应就是这样。这是扬仕为数不多价格过2K的线,喜欢这种音色的不妨大胆尝试一下。
威泽
理论上我和威泽这种好基友关系应该对他们的产品大吹特吹一番,毕竟HE03D我应该吹的是最狠的...不过这回他们的这俩新品可太tm正了吧,小尾巴的音色非常中性平衡、还原度佳又不会有什么干涩感。塞子HE10既没有HE01的那种精致华丽、也没有HE03D的那种饱满大气,解析形体的厚度比较克制、立体感塑造的很好,据说是按照一个很标准的曲线去调的音,但声音说像小4嘛又没那么锐,售价七八百左右,素质方面可是相当能打。这种塞子在展会听可太气人了,讲不出什么特点又很费时间,爆粗口......
UM
之前我很喜欢的那个黑色版本的Maven好像一直没上架,在出国外,这个Maven Pro算是填补了我的一个小遗憾,从原本的11颗动铁单元的配置更改为10单元动铁加上2静电,而且还支持私模定制,但钛金属的加工难度非常大,公模售价10999元,私模得来到18999元。这个系列的卖点大家如果还记得的话,当年打出的宣传是开放式的动铁单元,似乎UM目前已经弱化了这个概念。Maven系列一直走的是素质流的路子,比较注重解析力和线条感,Maven Pro的音色棱角比初代的还是要弱一些、增加了耐听度,高频的延展也更加自然。
武汉沸谷&原音再现
卡卡西的新旗舰黑海皇,由静电和动铁合计单边17单元组合构成,七分频结构。虽然是旗舰、单元数量也巨多,但黑海皇的佩戴却出奇的好、腔体也很小,前腔体由树脂碳纤维构成,中间的骨骼框架由冰晶钛合金组成,面板则搭配了名贵的巴西玫瑰木,保证了尽可能做到高强度腔体的同时又足够的薄和轻、单边仅有7.8g。
我在这个展台呆的时间可以说是全场最久,和卡卡西与沸谷老向交流的很深,表达了我的欣赏和悲观。欣赏的地方在于,黑海皇的超高密度居然做的那么均匀、那么平稳、那么宽松,完全不像如此多单元的型号应有的衔接能力和频段一致性;二来,黑海皇继承了卡卡西家一贯的流行人声血统,非常的绵密、醇厚、而且染色给的很克制;三来,它在硬素质层面基本上样样都给到位了。
悲观的地方在于,卡卡西还是没有跳脱出自己的审美,我听到黑海皇时的感受和我几年前听到黑武士时的感受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大概就是“我理解、但我不看好”。我认为卡卡西的老粉们肯定会为黑海皇而痴迷,它的抒情人声、电影原声表现的非常到位,但我也听到了一些其他的声音,比如“这密度的压迫感太强”、“低频怎么感觉盖过了其他频段”等。我自己在展台上换了前端、换了耳塞套、试了足够多的曲目,对于卡卡西想表达的东西我是get到了的,但我认为这个型号并不具备“破圈”属性,它和主流市场所喜欢的声音特质还是有很大区别,比如结像不够精致、极高频亮度给的不够多、声音听者比较“沉”等,我说我喜欢,但我不一定能说服你买单,这也许就是卡卡西所面临的问题。我觉得黑海皇应该暂时还是只能在小圈子里得到热度,我也和卡卡西、老向直说了,我个人认为,黑海皇大概率并不能带来让原音再现破局的机会,但你要问我黑海皇好不好听,我认为是好听的、而且我作为一个厚声爱好者,它确实某些方面很戳我。
享声
我对享声的PA1系列充满了好奇,虽然我已经收到了,但还没来得及听,就在展位上让工作人员小哥帮我控制变量AB了一下PA1、PA1参考版、不带PA1的声音区别,接的是A1配HD800。我直接说结论,背景黑度的提升是一耳朵的事,而我“脑补”中PA1参考版的声音会削弱结像肉感、让声音变得纤细精致,但实际上,切换到PA1普通版时主要提升的是透明度、而切换到参考版时居然提升的是饱满度,HD800在两段延展不变的前提下中频饱满度居然大幅度提升了、厚密感更好、结像更沉稳了,WTF???我决定回去好好啃一下PA1的资料然后写点东西分享分享!
番外篇:
展会上某骚大为大摇大摆地拿出刚刚出炉但没来得及报名参展的“宗”到处招摇撞骗、忽悠人试听,结果毒翻了不少人,这根线一万大几的线在现场就被订出去了好几条,还送一个动圈单元腔体,等于是买线送塞子。声音风格在之前胧之冶几款旗舰的那种厚声、高密度的前提下增强了透明度和声场,已经被很多人拿来去对比PW家的旗舰了。emmmmm,买线送塞子也太骚了....
这次顶着很大压力几乎把99%的展台都给听遍了,也放弃了饭局和夜生活来尽快赶出这篇文章,希望我的篇分享能给参展的厂商一丝宽慰、给没能莅临现场的烧友们一点可能不准确、而且非常主观的下半年种草参考。遗憾还是有的,那就是GR3x拍摄出来的照片质量确实远不如我之前的A7R2配微距头,下次我还是争取换回以前的机器来拍摄。最后感谢主办方、各位工作人员、参展方、以及媒体大佬们的辛苦付出,我们下个展再见。